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作用论文_邱文嘉

(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 山东青岛 26602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以本社区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的46例偏瘫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康复护理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中,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94-02

脑卒中,属于临床多发病,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短时间内,便可导致患者死亡。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症状,易造成患者残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本社区以46例偏瘫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在社区康复护理中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社区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的46例偏瘫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为45~68岁,(59.7±6.42)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为43~69岁,(60.3±5.08)岁为平均年龄。对比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社区康复护理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由专科护士,向患者讲解肢体锻炼的基本方法与具体要求,护理人员综合分析患者治疗情况,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与身体状态,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并将护理计划交由患者家属手中,为患者进行训练演示,要求患者家属掌握训练技巧与动作,由家属辅助患者训练。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上肢训练:指导患者仰卧,协助患者上肢向前屈90,指导患者慢慢抬肩,将手朝天花板伸,或者,伸手抚摸额头、枕头等,达到练习患者控制物体的能力的目的。另外,取坐位,引导患者向后伸手臂,肩外旋,伸直肘部,将手平放在墙面上,支撑身体,锻炼肌肉。(2)下肢训练:取坐位,指导患者屈伸髋关节,或者,取俯卧位,伸直两腿与髋关节,慢慢屈伸。指导患者站立于椅子后面,用手扶住椅子,维持身体直立状态,进行屈膝运动,屈膝时,尽量不前伸躯干。(3)手腕训练:伸腕、手指推移物体、抓放水杯等运动重复练习,增加手部灵活度。(4)平衡训练:每日,定时翻身,翻身时,帮助患者坐立,基于坐立状态下,进行平衡训练,慢慢由仰卧位调整至坐位,达到锻炼患者肢体平衡度的目的。(5)随访:每周,随访1次,了解并记录患者锻炼情况,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同时,加强心理指导,增加与患者的交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肢体功能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叮嘱家属督促患者练习,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采用Fugl Meyer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方式护理,对比结果,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造成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临床上,包括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1]。偏瘫(hemiplegia),是脑卒中常见症状,又称半身不遂,指一侧上下肢、面部及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导致偏瘫的病因,涉及内容较多,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饮食不合理、气候变化等。若以偏瘫程度为依据,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轻瘫,肌力呈减弱趋势,肌力维持在4~5级,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第二,不完全性瘫,相较于轻瘫,病情更严重,范围较大,肌力维持在2~4级。第三,全瘫,肌力维持在0~1级,瘫痪肢体无法活动[2]。

针对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训练,有助于恢复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康复训练,所需时间长,见效慢,若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将造成家庭严重的经济负担,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对患侧肢体恢复造成不良影响。社区康复护理,属于家庭式护理模式,在患者熟悉的场所内,通过家属,开展康复指导工作,可增加患者配合度,积极锻炼,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3]。因此,社区康复护理中,应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社区康复护理中,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上肢、下肢、手腕和平衡度为指标,进行功能训练护理干预,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肢体恢复情况,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训练计划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对照组,仅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经3个月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偏瘫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艳婷,胡桂芳,高艺青等.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43-244.

[2]袁颖.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40):213-214.

[3]范学荣.浅谈社区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39,141.

论文作者:邱文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作用论文_邱文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