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山东省东营市盐窝镇中学 于光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初中化学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置一些悬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设疑时,要做到“胸有教材,眼中有学生”,针对教材,针对学生,要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那么课堂上什么地方设疑才是最好呢?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设疑于导入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全堂课的效果,漫长而毫无目的引言往往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后面正题的讲解,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而直接又感性的导入,特别是隐含着明显与实际不符的悬疑式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且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通过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暗示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能使大部分学生在思考,探索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设疑于探究时,培养学生探究方法
学生不仅要有学习的兴趣和敢于探究的精神,还要有探究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要适时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时巧妙设疑,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式。
为学生提供及时指导。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学生的探究就会杂乱无章。但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呢?我们的体会是:一是指导要适时。介入过早,学生将丧失本可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学生就会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而使探究无法进行或发生危险。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尝试错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师不必急于指导;当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时,教师一定要给予有效的指导。第二,指导要起到“促进”的作用。对学生的指导不是直接的告诉如何做,而是帮助学生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安排合适的学习材料,有效调控探究活动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反馈与评价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指导要有一定的弹性。指导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对难度大的内容,探究经验缺乏的学生需提供较多的指导;在学年开始时,教师指导的要多一些,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设疑于易错之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部分有较强迷惑性,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因它们能有效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易被命题者青睐,但是很多同学因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失分。因此。分析出其中可能的原因,并针对性加强引导和训练是可以有效走出误区,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将这类题目设置成有梯度的思考问题,然后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解题目,分析题目,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对题目的类型和解题思路做是适当的补充和归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机会多了,首先不会畏惧新题型,其次在分析过程中暴露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的缺点,同时也成了学生打好扎实基本功的动力,最后学生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有相应的提高。从学生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在平时的作业中学会去分析题目,在老师要求讲解题目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做完每道题目后一定要去反思分析的过程,而不是记住结果,同时,在掌握基本做法的后再去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久而久之,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四、设疑于疑难处深化提高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接触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不仅不会做,而且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也难以理解。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把这些疑难问题转化为一系列难度较低的小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化学教学是化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功霍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因此,巧妙的设疑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于光军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题目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