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景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262100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关系到从基础到主体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乃至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可靠保障。本文将从加强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工艺质量控制、施工队伍的管理等方面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问题作相关讨论。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 主要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混凝土的主要组成为:胶凝材料(水泥)、水、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砂子按其产源可分为天然砂(河砂、湖砂、海砂和山砂)、人工砂,按砂的粒径(或粗细模数)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进场的砂要确保有害杂质和碱活性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要出具检验报告、合格证,还需进行抽检复试;石子通常采用碎石和卵石,其粒径的大小要满足颗粒级配和最大颗粒的要求,其有害杂质和针、片状颗粒含量要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拌合和养护用水的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总之,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规定进行,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进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 掺合料:外加剂和矿物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添加的外加剂主要包含:第一类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第二类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第三类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第四类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外加剂的选用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并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同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应注意其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在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可以代替部分水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通常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磨细矿物掺合料后,可以起到降低温度,改善和易性,增进后期强度,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耐久性,并可代替部分水泥,节约资源等作用。
二、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1.混凝土搅拌一般宜在场外商品混凝土站或现场搅拌混凝土,应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各种原材料合格,计量偏差符合标准规定要求,投料顺序、搅拌时间合理、准确,最终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当掺入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2.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宜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1. 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 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初凝前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这样避免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
3. 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的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的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触碰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 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
5. 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应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联系搅拌站进行合理调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后用毛刷进行拉毛(附拉毛处理:用水泥和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和成水泥砂浆,将以上水泥砂浆通过拉毛滚筒或者笤帚,抹到墙面上,形成刺状突起,干燥后即成拉毛。
7. 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
四、混凝土的养护控制与管理
混凝土养护有两个目的:一是创造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的条件,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日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收缩、裂缝及破坏等现象。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保持95%以上,时间28天。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无法保证标准养护条件,而只能采取措施在经济实用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养护效果。混凝土养护从大的范围可分为自然养护与加热养护两类。
1.自然养护的方法及要点
1.1一般规定
1.1.1除非采用加速养护或另有规定外,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有抗渗性要求、或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对采用矾土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3d。
1.1.2养护期间应保持模板潮湿。若养护期内拆除模板,则拆模后应继续养护。
1.1.3采用液膜养护时,所使用材料应与预备用于混凝土表面的防水材料或其他材料相容。
1.2 方法及要点
1.2.1覆盖物可用麻袋片、草帘、竹帘、锯末及炉渣等,浇水次数以使混凝土保持湿润为准,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以蓄水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1.2.2有条件时可以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混凝土敞露的表面应全部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1.2.3在缺水地区或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塑料布时,可涂刷薄膜养生液,以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以此进行养护。薄膜养生液是一类可成膜的溶液,涂刷在混凝土表面上,溶剂挥发后凝结成一层膜,隔断混凝土内水分的蒸发路径,达到养护目的。
1.2.4水及覆盖物除使用液膜养护剂外,可使用下列养护方法:
1.2.4.1养护期间最初24小时内,使用喷雾器于混凝土表面连续喷雾,应使水呈雾状,不可形成水流,亦不得直接以水雾加压于混凝土面。混凝土面不得形成水流或冲刷现象,以免造成剥损。对干硬性混凝土则应在浇筑后l~2h内覆盖并适时浇水,具体而言,初凝后可以覆盖,终凝后开始浇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上人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2.4.2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全,浇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细小干缩裂缝时,应立即仔细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
2. 液膜养护剂
采用养生液养护时,应按产品使用要求,均匀喷刷在混凝土外表面,不得漏喷刷。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与其质量都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选取混凝土原材料、浇筑搅拌与运输、混凝土养护的方法等方面来研究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出现一些缺陷如何进行合理有效应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宏丽,何森宝.浅谈施工单位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J].中国科技信息,2007,(6):27-28.
[2]王丽丽,于海军.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107-108.
[3]劳其三,李荫棠.水工建筑及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07,(09).
[4]孟芳.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69-71.
[5]程志红,陈久丰.工民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l0,(12).
论文作者:韩立群,赵立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水泥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