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论文_陶桂霞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论文_陶桂霞

甘肃省华亭县东华镇王峡口小学 744100

“心有多宽,舞台有多阔。”“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姿。”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讲究课堂教学中的“点金之术”,使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在“点石成金”中不断迸发,让孩子们的智慧之火在巧妙一“点拨”下熊熊燃烧,尽显个性和灵性。

一、在学生“一知半解”时“轻点”

在学习中,有些内容学生会一带而过,貌似理解其实并未真正弄懂。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点金之术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使其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写作的精妙。课文《颐和园》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许多学生都能从比喻句中悟出昆明湖的平静、美丽,但是这两句话中有一个词用得非常精妙,更能突出昆明湖的平静、宽阔、美丽,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这时教师可以轻轻一点:“这两句话中,作者好像用‘错’了一个字。是哪个字呢?”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是 “滑”字,有的学生说应该是“划”字。究竟是哪个字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确认这里用“滑”字是十分准确的,因为“滑”字更能显示昆明湖的静、大、美。这一点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而且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个“滑”字,“划”出了课堂朵朵美丽的浪花。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诗时,笔者问:“这首诗美在哪里啊?”学生就沿着“美”这条主线和文本对话,在讨论与思考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找到答案。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五美”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二、在学生“欲说无言”处“帮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时会出现令自己很“尴尬”的场面:有所发现或是似乎理解了却说不清楚,心有所悟,但苦不能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帮忙“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当学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话时,学生能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是指当时社会黑暗,但对“碰壁”的理解虽有所领悟,但却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时老师说:“在黑洞洞的房间里,不走动会‘碰壁’吗?在黑暗的社会里不写革命文章,反动派会迫害他吗?鲁迅还会常常‘碰壁’吗?”老师的一番话使学生开窍了:“哦,原来国民党反动派当然容不得鲁迅反对他们。他们当然就要对鲁迅下手,鲁迅写文章会遇到很多挫折啊!”从这句话看出鲁迅多么富有斗争精神。教师这么一“点”,学生不但变无言为有言,而且心明眼亮、畅所欲言。

三、在学生“各执己见”处“急点”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平等对话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辩论中意见不一,争持不下,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点拨作用,把他们的思想观点进行概括、提升,使学生对他们所争论的问题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然后再回到统一结论上来。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后,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辩论:“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各执己见。这时教师就要画龙点睛,急忙诱导启发:“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不计名利,踏实肯干的人,又要有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番话既是对学生们观点的概括、总结、点拨、提升,又是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如在学习《滥竽充数》后,笔者提出:“如果你是南郭先生的朋友或者齐宣王乐队中的一员,你会对南郭先生说什么话?”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痛改前非,扎实训练吹竽的基本功,重新得到齐宣王的赏识,成为了乐队骨干;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学习其他技术,成了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有的说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他会学会了领导艺术和交际本领,结果成功组建自己的乐队;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招摇撞骗,结果四处碰壁,到老了还一事无成等等。对于学生的合理想象,教师总结道:同学们既有共识,也会有求异,只要是合理的,这均是正常的现象,大家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四、在学生“举步维艰”时“重点”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学生遇到疑难困惑、无能为力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有一个学生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质疑:“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这一问题提得有水平,无人能回答上来。这时老师慢慢启发道:“你们想想风是怎样吹的呢?‘我’和战友们趴在哪边呢?邱少云又是在哪边呢?”这样一点,把学生给点醒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噢,我知道了。我和战友是在风上面,而邱少云正好趴在风下面,风往下吹,火就烧到了他。”这一心领神会的回答完全是对老师点拨的赞叹,也是孩子们智慧之火的燃烧。

论文作者:陶桂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  ;  ;  ;  ;  ;  ;  ;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论文_陶桂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