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从海上缓缓升起,我抬头看了看“歌唱月亮诗比赛”第六单元的教学例子,这是一个远离世界的世界_诗歌论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教七下第六单元《咏月诗赛诗会》教学实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上论文,明月论文,实例论文,单元论文,天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主题解读】

在中国灿烂的诗歌王国里,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月亮河。这条河源远流长,从《诗经》一直流到今天,带着朦胧的月色,带着或悲或喜的情感,几千年来没有干涸。这些诗或奔放飘逸,或婉约清丽,或古朴简质,读来意味绵长。

我们头顶上的那轮明月,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给了诗人无穷的情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位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对月情有独钟。月亮是诗人的爱物,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凝聚着诗人的情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段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言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月圆月缺,人聚人离,诗人以月之圆缺比喻人之离合,兼具诗情与哲理,曾激起古往今来多少离人的强烈共鸣!

读月,就是在读诗人,无论是杏花春雨的江南,还是骏马西风的塞北,一轮明月遥寄情思,诗人不尽的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中流淌。

读月,就是在读历史,江上望月、山间待月、书斋对月,无不记载着一段段或凄美或感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回眸着过去,透视着历史。

“咏月诗赛诗会”正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咏月诗歌。这无数美丽的咏月诗句,一定会给学生们带来美的感受,感受月色的美好,感受语言的美好。读诗,让心灵放飞在月中;读诗,让美丽凝聚在心里。

【活动总动员】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呜——

(播放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后,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咏月诗赛诗会》准备要求。)

●材料准备

1.找一找。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广泛阅读,搜集有关咏月的诗词,熟读,并进行配乐朗诵。

2.赏一赏。小组成员之间对所搜集相关诗句进行交流,讨论,赏析。作适当准备,以备在赛诗会上交流。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咏月诗歌的理解,简单地将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拟一拟。请你为本次“咏月诗赛诗会”拟一则活动口号。

5.写一写。根据诗歌意境,将其改写成简短的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在材料准备中,学生们之间如有困难,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上,可以邀请学科老师参加,比如诗句的赏析,可以请语文老师指导;绘画,可以请美术老师指导;上网检索,可以请信息技术老师指导等。)

●小组分工

1.除主持人、评委和记分员外,其余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每方确定一名组长,组内再分小组,明确分工,交流合作。例如可以有资料搜集组、绘画组、对外联络组等。

2.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师生共同商定评价标准,拟定评分表。如发言是否符合主题,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有条理等;确定活动方案,聘请活动评委和记分员等。评委由三名老师、两名学生组成,根据评分表给予打分,最后算平均分。

●奖项设置

根据成绩评比出“赛诗会优胜小组”、“最佳朗诵奖”、“最佳丹青奖”、“最佳协作小组”等奖项。

●其他准备

1.准备若干奖品以鼓励获奖学生。

2.在校园里发布告示,欢迎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前来观摩。

【活动过程】

教室内,被同学们绘制的图画装饰一新,图画的评比在活动结束后组织评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在优美的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中,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一轮明月见证了多少缠绵悱恻的故事,一轮明月勾起了多少激情飞扬的情思。月亮的光辉照亮了中国诗歌的面容。诗人们待月、问月、望月、拜月、对月、玩月,视角多样,情境不同。这些诗或是抒发思乡之愁,或是表达思念之情,或是阐释深刻哲理,或是影射社会弊端。读月其实就是读人,读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咏月诗”的世界,一起诵读,一起欣赏,一起演绎。下面就请双方选手进入“赛诗第一番——激情吟诵”。

●赛诗第一番——激情吟诵

生1(甲组):我朗诵的是唐代杜甫《初月》诗(略)。

生2(乙组):我朗诵的是唐代李商隐《霜月》诗(略)。

生3(甲组):我朗诵的是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略)。

生4(乙组):我朗诵的是清代林则徐《月华清》词(略)。

(评委点评略)

●赛诗第二番——指画配诗

主持人:本环节是抢答题,请根据屏幕上画面的意境,给画面配上合适的咏月诗句。画面一出来就可以抢答,只要符合意境即可,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但将答题机会让给对方。

第一幅:

附图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鼓掌,加5分)

第二幅:

附图

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鼓掌,加5分)

第三幅:

附图

生3:幕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生4:不对,应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鼓掌,加5分)

第四幅:

附图

生5: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鼓掌,加5分)

生6: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鼓掌,加5分)

第五幅:

附图

生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鼓掌,加5分)

生8: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鼓掌,加5分)

生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鼓掌,加5分)

(评委点评:这一轮双方队员热情高涨,抢答的质量很高。这说明课后同学们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根据画面配诗肯定有一定难度,不仅比速度,也要比质量。这里每幅画的答案都不是固定的,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比如第一幅,配上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比较合适。)

主持人:美的画面,美的诗句,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精彩,但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哟!下面进入我们的“赛诗第三番——欣赏品析”。

●赛诗第三番——欣赏品析

主持人:本环节的欣赏品析,我们将分成不同主题进行。双方队员已经在课后作了适当准备,在提出相关主题后,同学们就可以品析。前两个主题是必答题,后面三个主题是抢答题。必答题部分每个主题至少赏析两句,获得基本分50分,每多赏析一句另加20分。下面我们将从乙组开始,请在大屏幕上展示赏析主题。

1.(音乐:半个月亮爬上来,依啦啦,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依啦啦,梳妆台,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主题:一钩弯月,请你说出几句有关弯月的诗句,并作赏析。

生1(乙组):“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这是诗人鲍照在《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中的名句。你看,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钩的弯月挂于西南城楼上,倒映在宫殿前的空地上,美好的样子像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生2(乙组):同样的月亮,在不同的诗人眼里有不同的形态。诗人何逊是这样描绘弯月的:“初宿长淮上,破镜出云明。今夕千余里,双蛾映水生。”一个“破镜”一个“双蛾”,都极为形象地刻画了初月的形态,尤其是“双蛾”一词,月在天上,影落水中,相映成双,多么优美的画面啊!

主持人:那一钩弯月,在诗人的笔下似破镜,如蛾眉,实在是太美了。乙组共赏析了3句,请给乙组加上70分。(鼓掌)

2.(音乐: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主题:一轮明月,请你说出几句有关圆月的诗句,并作赏析。

生1(甲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句子。这两句,诗人回忆了幼年对月的认识,想象丰富,色彩瑰丽,趣味无穷,构成了一个真率而有童趣的诗境。

生2(甲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你看,那浩渺的银河正默默地转动着洁白的玉盘,静态的景色变得动起来,新奇而有趣。

生3(甲组):这是宋代赵希璐的诗句:“冰轮飞上光犹湿,照破西来一片心。”明月升空,宛如冰轮飞升,比喻精彩,用词饶有飞动之意。“光犹湿”一句更显灵动,将如水的月光由视觉形象转为触觉形象,极富新意。

主持人:甲组同学共答出了4句,给他们加上90分。刚才的必答题,甲乙双方答得都比较好,下面我们进入更加紧张激烈的抢答阶段,首先抢答的小组拥有答题权,答一句加50分,5秒内答不出,即将答题权让给对方。

3.在咏月诗中思乡。

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从心里发出的呼唤。故乡,你在哪里?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这俯仰之间完成了。作者虽身在异乡,但心儿早已飞到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伙伴……这可谓是思乡的经典诗。

生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言平实质朴,却道出了天下所有游子的心声。同一轮明月,本没有明暗之别,但诗人思乡心切,想想故乡那轮明月一定是特别明亮清辉。这月儿怎么会如此明亮哟?一定是游子们用“思念的水”将她洗净!

4.在咏月诗中怀人。

生1:张九龄的诗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一句写得多形象啊,满月日日消瘦,日日黑暗下去,而我对你的思念亦是如此啊,就在这一天天的思念中我也变得瘦弱了。月亮也仿佛懂得思念人的心,与离人产生共鸣了。

生2:白居易的诗句“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月亮还是那轮月亮,但故人已去,人事全非。明月在这里,成了友谊的见证。

生3:庾肩吾的诗句“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月亮在楼上徘徊,不愿离去,她一定有什么心思吧!诗人用月亮来渲染窗中人的愁思,笔法独到,颇具诗意。

5.在咏月诗中明理。

生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诗人神思飞跃,由月亮想到人生,想到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但诗人并没有消沉,因为“人生代代无穷已”,定能与这“明月”共长久。

生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句式回环,声调优美。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情理结合,震撼人心,传为千古名句。

生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告诉人们人月无常,自古皆然,这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既然如此,我们也只好各自珍重了。

(评委点评:这个环节,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尤其是甲组的同学,对诗歌的赏析比较到位。赏析诗句可以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围绕主题,抓住一点就行,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主持人:刚才我们跟随同学徜徉在美丽的咏月诗中,月色是那么美。下面我们将进入更为激烈的对抗赛,双方推选一名队员参赛,获胜方加100分,另一方加50分。)

●赛诗第四番——创意改编

生1(甲组):我们改编的是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

十五望月

月光如水 倾泻院中地面

树影婆娑 乌鸦啼叫

桂花 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

晶莹的露水 在月色中闪光

月亮啊

你尽照望乡的人哪

今夜 有谁伫立窗前

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生2(乙组):我们改编的是张籍《西楼望月》诗——

《西楼望月》独幕剧

[场景]月照西楼 雪映长空 夜寒如铁

[人物]张籍和朋友们

张籍:共上西楼,相望甚久,不知何时才能回故乡啊?

朋友1:君问归期未有期,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朋友2:张兄,不必难过,人生难逢一知己,幸遇张兄足矣!

(朋友陆续离去,只有张籍还在西楼之上,此时他正独自下楼。)

张籍:今在异乡为异客,明日还又远离去,唉——

(此刻幽光落满河面,月色染尽霜枝,只留下一片思念,在悠悠河水中荡漾……)

(评委点评:这一轮对抗赛,让我们评委很为难,双方水平不分上下。我们既感受到了诗歌美的意境,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非凡智慧。这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乙组的《西楼望月》独幕剧,很有创意,改编得非常成功。提点小建议:人物的对白好像少了一些,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改进,会更好。)

(主持人总结赛诗会的情况,宣布评选出的各项奖项;报道宣传组撰写报道送至校刊编辑部;参与活动的同学交流并撰写活动体会和收获。)

【精彩展示】

●智慧火花(活动创意口号集锦)

读一首小诗,品一段人生。(李林)

让心灵在月色中升华,让思想在月光中闪耀。(王勇)

月光如水,生命如歌。(张晓明)

走进诗歌的世界,欣赏无边的月色。(蔡菁)

赏月怡神静心,读诗陶情益智。(赵劲)

摘下一片月叶,放在心口,让它照亮你的灵魂。(梅瑜)

●经典改编(活动创意改编摘选)

片段一

夜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这宽阔的长江正默默地向东去,一眼望不到边。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江边,船上那微黄的灯光在黑暗中显得那样渺小。船儿啊,你是否也感到孤单?我伫立船头,风吹拂着我的脸,带着丝丝凉意。

月亮正穿行在云雾里,发出淡淡的光,你忽远忽近,时而排雾,时而入风。月儿啊,也只有你,千里迢迢跟随着我,从未埋怨啊!今夜,你是如此的体贴,静静地来到我的身边,在这静静的江面上印上你温柔的倩影,我看你很近,不知你看我近吗?

什么时候,你能像团扇一样拂去尘埃,引来一曲动人的歌唱啊!我静静地期待着!

(据朱超《舟中望月》改编,作者甲组林静)

片段二

一壶清酒 几处花香

独酌 没有伙伴

明月 可否与我共饮

忘却忧伤

对影 三人不孤单

月儿啊 你为何举杯彷徨

影子啊 你怎能随我悲伤

暂且享受这美好时光

我歌 你徘徊 我舞 你零乱

清醒时刻 你我共交欢

哪管酒醉之后的分散

但愿人长久

相约在那遥远的云端

(据李白《月下独酌》改编,作者乙组李霞)

片段三

《初月》诗歌电视脚本

(画面由一个静谧的村庄切入,几盏灯火若隐若现,并渐渐抬高视角,直至月亮进入画面。与此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月光曲》声音稍低。)

拍摄画面:夜空中,一钩弯月正挂在树梢;奇形怪状的树枝正悄悄地刺向天空,地面上留下淡淡的倾斜的疏影。不时有夜行的鸟儿飞过,树上一只猫头鹰正注视着原野,一动不动……

字幕(同时配男声诗朗诵):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画面自然切换)

拍摄画面:荒凉的塞外,茅草被劲风吹得倾斜。月亮正挂在天空。渐渐地,月儿穿行至云层中……

字幕(同时配男声诗朗诵):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画面自然切换)

拍摄画面:天空中星月相映,一片灿烂;远处,朦朦胧胧,一座山峰独自静立……

字幕(同时配男声诗朗诵):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画面自然切换)

拍摄画面:由星空自然切入,一座古式庭院,庭前栽满菊花,芳香四溢。镜头推近,特写菊花瓣上露珠晶莹剔透,闪烁着点点光亮。

字幕(同时配男声诗朗诵):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全诗打上画面,背景音乐渐渐隐去。

(设计者甲组三名同学)

●诗海小花(活动小诗创作选萃)

天空中的弯月,

是嫦娥仙子的玉梳,

我要用它,梳理妈妈的秀发。

天空中的弯月,

是吴刚斫桂的镰刀,

我要用它,割去无数的烦恼。

天空中的弯月,

是妈妈浅浅的眉毛,

我要将它,永远记在心头。

喜欢月色

喜欢月色的人,

一定是安静的,

默默地承受着月色的洗涤。

喜欢月色的人,

一定是诗意的,

默默地倾听着世界的声音。

喜欢月色的人,

一定是幸福的,

默默地感受着人生的温馨。

【教师结语】

打开一扇门,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绚丽多姿语文殿堂的大门。只要你给学生一块土壤,学生就一定会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只要你给学生一片天空,学生就一定会描绘上最美的彩虹。这次“咏月诗赛诗会”语文实践活动,让我领略了学生的智慧和激情,更深刻地认识了语文的无穷魅力。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活动的实践者。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生怕学生跌倒,总是搀扶着学生不肯放手。殊不知,学生要真正学会走路,就需要自己独立行走,甚至需要摔几跤。因而虽然我们“扶”得很辛苦,学生“走”得也很累, 但结果学生还是语文的“门外汉”不得章法。新课程的推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是让学生走进了全新的语文世界。像“咏月诗赛诗会”中,学生们一头扎进诗海,畅游其中,自己搜集诗歌,自主赏析诗歌,自己选择歌曲配乐朗诵……学生们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则退位成指导者、组织者、配合者。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如果我们仅仅一味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忽略了教师的指导,那么语文实践活动自然会流于形式,质量也不高,学生的所获也就有限了。比如赛诗会活动中,赏析诗歌、改编诗歌、创作小诗等,单凭学生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好的,教师都必须予以指导。

2.开放与整合的关系。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开放的:学生们从封闭的语文课堂走进了广阔的“大语文天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互联网,走进社区,走上街道……从此,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的:学习不再是一支笔,一本书,一本笔记本;学习也不再仅是死抄,死背。学习里多了讨论,多了表演,多了质疑,多了互动,多了活泼……在“咏月诗赛诗会”上,学生们在竞赛中学习,在欣赏中学习,在争论中学习。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放到底,我们还应该对开放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让学习更集中,更有效。中国诗歌浩如烟海,举行赛诗会,我们就应该寻找一个比较小的切口,引导学生探究。比如这次赛诗会,我们就选择了“咏月诗”这个角度。倘若没有一个主题,只是笼统讲进行赛诗会,那么这样的赛诗会就成了大杂烩,这样的学习也就较为肤浅了。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我们应该引导全体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走进语文。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评价。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所得,就将是无法用一张试卷或几个分数来衡量的,这必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许学生们撰写的诗歌还很稚嫩,也许学生对咏月诗歌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毕竟他们已经历练过,他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诗歌的魅力,简单掌握了部分学习方法,这一定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标签:;  ;  ;  ;  ;  

一轮明月从海上缓缓升起,我抬头看了看“歌唱月亮诗比赛”第六单元的教学例子,这是一个远离世界的世界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