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肿瘤医院
摘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即存在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颇为常见,以致免疫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其术后营养状况与并发症和预后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因胃肠道手术后需禁食,肠壁及肠黏膜免疫相关淋巴组织数量和功能降低,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且对刺激反应性降低,导致免疫功能受损。适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和远期预后意义重大。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PN)支持适用于术后短期接受PN支持患者,如需长期接受PN支持,应根据患者情况逐步提高热量和氮量的摄入。
关键词:低热量肠外营养;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淋巴细胞百分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11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普外科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85±15.76)岁。手术部位:十二指肠6例(9.1%),胃16例(24.2%),结肠21例(31.8%),直肠10例(15.2%),胰腺13例(19.7%)。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输液组(A组)、低热量PN组(B组)、传统热量PN组(c组),每组22例。A组男10例,女12例;B组男15例,女7例;C组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A组(57.64±15.83)岁,B组(59.095-12.54)岁,C组(59.82±18.93)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由临床医生常规给予8.5%复方氨基酸21.25—42.5g、20%脂肪乳50g及糖电解质。B、C组患者术后PN方案由临床营养科医师依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术后24小时开始给予静脉高营养输液(三升袋),由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制。B组非蛋白热量每天62.8—83.7kJ/kg,氮量每天0.12—0.16g/kg;C组非蛋白热量每天104.6—125.5kJ/kg,氮量每天0.19—0.24g/kg。B、C两组肠外营养方案中,蛋白质产能占全日总热能的15%~20%;脂肪产能占全日总热能的25%一35%,碳水化合物产能占全日总热能的50%~65%。3组患者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及脂溶性维生素按成人营养素推荐摄人量(recommendednutrientin—take,RNI)和适宜摄入量(adequateintake,AI)以及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给予。
1.3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l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用均数-4-标准差(元±s)表示,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g=3,m=3,n=22)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用率表示,应用行×列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清TP、ALB、AST、ALT、TBIL、^v—GT、ALP、HGB和LYMPH值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ALB、ALT、ALP、AST和LYMPH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因素对患者血清TP、^y.GT、TBIL和HGB值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分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3组患者血清TP、ALB、ALT、AST、ALP、TBIL和LYMPH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单因素方差分析:干预前3组患者的血清ALB、AST、ALT、ALP和LYM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天,血清ALB值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3组患者的血清AST、ALT、ALP和LYMPH各自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天,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血清ALB、AST、ALT、ALP和LYMPH值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均值B组>C组>A组,AST均值B组<C组<A组,ALT均值B组<A组<C组,ALP均值B组<C组<A组,LYMPH均值B组>C组>A组,见表2。
3讨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早期需禁食,加之术后5~7天的高应激状态影响营养物质代谢,易致营养不良,导致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功能低下、骨骼肌功能下降、心肺功能不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风险。营养支持是20世纪的一项伟大医学成就,PN的发展为危重患者和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研究表明,患者应激期应用低氮低热量PN与传统热量PN相比较,其血清ALB值下降幅度小,氮平衡改善明显,说明术后低氮摄人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小,更适合于术后机体高代谢状态,利于器官功能恢复。有研究揭示,过高能量摄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有害无益,有增加患者代谢负担、引起高血糖和肝功能损害的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后给予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与常规热量或高氮高热量肠外营养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更能够有效补充能量、减少负氮平衡,减轻患者免疫功能损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陈焕年等?o的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不同营养支持方法8天,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热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高热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低氮低热量PN最符合胃癌根治术后的生理需求,满足机体需求的同时避免营养物质供给过量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和代谢紊乱。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低热量PN支持并不影响患者的累积氮平衡,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研究结果认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改善了患者的氮平衡,降低其蛋白质分解。本研究发现,随着干预时间的变化,3种PN支持方法可使血清ALB、AST、ALT、TBIL、ALP和LYMPH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时间与分组的交互因素对上述指标有影响;血清ALB、AST、ALT、ALP和LYMPH等值的变化差异可由单纯分组因素所致。干预后第3天,c组患者血清ALB值升高最为明显,肝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变化;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干预后第7天,B组的血清ALB值高于C组和A组,与文献报道一致;C组和A组的AST、ALT和ALP即发生变化,明显高于B组,而血清AST、ALT与ALP均为反映肝细胞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中,干预3天时,3组LYM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7天后B组的LYMPH值明显高于A组和c组,说明低热量PN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免疫能力。干预7天后,3组患者的血HGB、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传统热量PN在改善患者HGB方面与低热量PN并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低热量PN与传统热量PN相比较,更能够改善营养与免疫状况,同时保护肝细胞功能。低热量PN支持安全、有效,有利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16—22.
[2]吴国豪.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1):18-20.
论文作者:张艳玲,宋丹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清论文; 营养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