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铁骥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民医院 内蒙古 通辽 028100)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CT在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本组患者均进行胸部CT平面扫描,部分患者追加增强扫描,观察分析本组患者CT影响表现。结果:采用CT检查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穿刺活检符合率为100.0%。结论:采用CT检查方法进行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能够很好地诊断患者的病因,病变部位以及累及范围,能够为进一步的组织学定型,良恶性分型等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检查;胸壁肿瘤;肿瘤样病变;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37-02
根据有关资料[1],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一般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这就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传统的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方法为采用X线检查法,随着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CT诊断技术的广发使用,大量临床事实证明了CT诊断相较于X线诊断的优越性,因此,近年来,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最主要的检查手术[2],研究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CT在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岁±4.5岁(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3岁到76岁不等),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本组患者均经过手术和穿刺活检等证实为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其中包括胸壁结核10例,骨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6例,骨转移瘤1例,血管瘤6例,脂肪瘤8例,神经鞘瘤4例,胸壁软组织转移瘤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背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触及胸部肿块。
1.2方法
给予本组患者均进行胸部CT平面扫描,部分患者追加增强扫描(15),采用的诊断仪器为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电压为120Kv到140Kv之间,电流为200mA到240mA之间,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扫描方法,层厚为10mm,间距10mm,螺距为1.0;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肘静脉团注100毫升,300mg I/ml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采用高压注射器,流率控制为2ml/s到3ml/s之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的CT图像表现特征,重点为胸壁肿块的部位和范围以及尺寸等,观察分析增强扫描患者强化方式以及内部特点,有无钙化和骨质改变等。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二项分布检验,出现概率>0.50为一般,>0.75为较高,>0.90为高,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本组患者的CT诊断符合率
经过CT检查,本组患者均可见胸壁肿块影,的疾病性质为:胸壁结核患者10例;软组织肿瘤患者19例,包括脂肪瘤8例,血管瘤6例,神经鞘瘤4例,胸壁软组织转移瘤1例;骨组织肿瘤11例,包括骨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6例,骨转移瘤1例,本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穿刺活检等证实结果符合率为100.0%。
2.2胸壁结核患者的CT图像表现
胸壁结核患者的CT图像如图1所示,可见胸膜弥漫性增厚以及局部增厚(95%CI:76%-97%,频率>0.75,P=0.02),此外,可见钙化坏死和干酪样坏死,采用CT增强扫面,呈环形增强,并且合并出现胸腔积液。
2.3软组织肿瘤患者的CT图像表现
脂肪瘤患者CT图像如图2所示,可见均匀,低密度肿块,哑铃型肿块,内部CT值为-149HU到-68HU之间,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可见胸膜外脂肪层内移(表明患者的肿块来源为胸膜之外)。
血管瘤患者CT图像表现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呈弥漫性生长,于患者肿块内部可见静脉石,病变具有局限性(胸壁软组织内),增强CT扫描后病变强化,部分区域血管呈条索状;神经鞘瘤患者CT图像表现可见哑铃型或者类圆形实性肿瘤,小肿瘤的形状为分叶状以及结节状,大肿瘤紧邻肋骨下下缘,多为不规则状,伴发囊变,有包膜,增强CT扫描后出现轻度到中度强化;胸壁软组织转移瘤患者CT图像表现可见明显的软组织肿物,浸润性生长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伴或不伴有相邻骨质破坏,经CT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强化。
2.4 骨组织肿瘤患者的CT图像表现
骨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CT图像表现可见骨质破坏区,伴有出血,坏死,囊变,边界清晰,四周有硬化边;骨纤维结构患者的CT图像表现多见邻近肋骨变形(囊状膨胀状),病灶内部可见钙化坏死,密度不匀;骨转移瘤患者的CT图像表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肿块以病灶为中心向胸腔内,部分伴有成骨性转移或者病理性骨折。
3.讨论
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发病率较低,占据全身肿瘤的比率较低,但是该症组织来源广泛[3],加之未见典型临床症状,造成诊断鉴别工作的复杂化和高难度化,研究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本组40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根据研究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0%,各种性质的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均具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为进一步的分型和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采用CT检查方法进行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能够很好地诊断患者的病因,病变部位以及累及范围,能够为进一步的组织学定型,良恶性分型等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乐生,刘金丰,刘海龙等.胸壁病变的CT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31):6914-6915.
[2]彭正月.CT扫描在胸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月刊),2013,11(5):151.
[3]张威.24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8(5):70-71.
论文作者:樊铁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肿块论文; 软组织论文; 图像论文; 方法论文; 纤维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