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孔子2550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_孔子论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孔子2550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_孔子论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纪念孔子2550周年诞辰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孔子论文,诞辰论文,中华论文,精神文明论文,座谈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纪念孔子的现代意义

刘蔚华(中国孔子基金会专职常务副会长、教授):在人类行将跨入21世纪的时刻,我们来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是有重大意义的。当今世界正在步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政治文化过程。单就文化过程而言,以“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把文化的全球化理解为单极化过程,它凭借其经济、军事科技的优势地位,试图遏制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蓬勃兴起,把已经处于生态危机、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危机的社会文化加以普遍化,用以配合其控制世界经济和霸权统治的全面推行。然而,全球文化只有在各民族国家多元文化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只有体现着多样性的共同文化才是真正的有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文化霸权主义和民族文化保守主义都只会造成世界文化冲突的加剧,是同文化的健康发展背道而驰的。在这种时候,我们应当通过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的文化活动,促进炎黄子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改造和发扬,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的精华,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以促进人类文明的更大进步。

宫达非(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儒学精华对现代社会政治仍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儒学研究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神圣的职责。

江泽民同志很重视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意义。1997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指出:中国今天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实行的内外政策,确定下个世纪的奋斗目标,既有现实的根据,又有历史的渊源;既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潮流,又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与进步。1998年4月,朱镕基总理在英国出席第二次亚欧会议,谈到亚洲金融风波,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所采取的同舟共济的态度。他说,中国的传统道德告诉我们,不要乘人之危,不要以邻为壑,我们不愿使东南亚金融危机加深,而是想为东南亚国家作出自我牺牲,我们愿意承担这种困难。朱镕基总理的上述讲话道出了我们在亚洲金融风波中采取人民币不贬值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早已告诉我们,不可乘人之危,不能以邻为壑,而应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必要时,中国甚至可以作出自我牺牲,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这种政策和立场,被西方政治家们称道为“大国的道德政治风范”。

在外交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建立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中国的这一和平外交路线,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赞扬和好评。究其历史渊源,会发现这一和平外交路线,正是集中体现了传统儒学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的精华,如“和为贵”、“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协和万邦”等等,正是我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的传统理念的反映。

孔德懋(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女):缅怀先人,更感到吾辈任重而道远。当此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之际,我们更应当踏踏实实地把儒学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不仅要造福中华子孙,更应当让孔子学说走向世界,造福整个人类。在古代和近代,孔子学说对东亚各国文明发展的影响之持久深入自不必说,即使在今日,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迅猛发展的今天,孔子学说,一如既往,仍有它旺盛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举世都在探索如何使孔子学说在人类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文明发展中,释放出新的能量。以孔子为创始人和代表的儒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而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由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魂。

孔繁(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谷牧先生曾指出,纪念孔子诞辰,开展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不从孔子说起。第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而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古代灿烂文明的核心部分。第三,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也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要吸收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以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因此,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必须要走出书斋,把学术研究与建设精神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儒家思想的精华传播给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并且要引发他们的兴趣,以利于广大人民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我们要通过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我们国家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保证和推进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胜利发展。

王洪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远望集团总裁):思想文化的力量是超越时空的。人们有了生产活动,也就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思想文化。人类的现实的生产力是连续的历史过程,而思想文化是与之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存在哺育着每个民族,创造着各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文明。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了人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新纪元。各个国家、地区的人民,都从源远流长的各自民族文化中获得了创造新的生产力、创造新的生活的推动力量。无论是古埃及文化,还是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都在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溢彩流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在现实中闪耀着愈来愈炽烈的物化光辉。千百年来,源于孔子的中华儒学文化,经历代中华精英和劳动群众实践的丰富,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量。自古以来,它就影响着中国和东南亚各个国家文明的进程。而在今天,伴随高科技的发展,它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又在向全球延伸,必然会在新的世纪中为人类的进步与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象征

刘蔚华:当今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古老文明,大都发生过中断或衰落,有些业已退出历史舞台,唯有我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也从未停止前进。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今日的汉字,形态虽有演进,但始终保持着血缘联系。中华文明在精神领域也在不断进步中表现出厚积而薄发的连续性,陈陈相因而不停止奋进,时时革新而不流于异变,本着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开放与兼容的特性,与时俱进,从容地回应着各式各样的挑战。正是这种不会泯灭的精神文明陶冶了一代代英豪才俊,正是这种昌盛精神培育了炎黄子孙们像大海容纳百川一样博大的胸怀。因此,中华文明是可以并且一定要走向现代化、走向明天的。一种蕴涵着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现代性正在有条不紊地形成,她必将在21世纪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我们所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中一切优秀精神财富的总汇,包括了诸子百家和历代文化创新的积累,但是由于孔子创始的儒家文化,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长期居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地位。这样就使孔子历史地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象征。因此我们现在来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是具有面向21世纪全面弘扬中华文明的深刻含义的。

姜广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孔子的名字是与儒家《六经》联系在一起的。而儒家《六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原典精神。人类文化本着一定的共性特点,这就是说,表现在西方文化的某些特点,在东方也一定会有所表现,反之也是一样。但当文化朝着某一方面发展的时候,那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便会受到抑制,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西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以儒家《六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原典精神与以基督教《圣经》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原典精神的区别。前者所反映的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后者所反映的是信仰上帝的文化。作为民族的经典,是其民族精神的直接反映,它产生于该民族所经历的长期而深重的苦难时代。华夏民族与西亚、欧洲民族的不同点在于:华夏民族相传自上古炎帝、黄帝以下,尤其是西周以来,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国家,但大家都认同出自相同的祖先,是相同的民族。这些国家相互之间的战争,往往被看作“兄弟阋于墙”,即使被灭国绝祀,也不会有异民族间的那种仇恨。而西亚、欧洲的战争是在异民族之间进行的。他们所感受的痛苦是被异民族征服、压迫、奴役的痛苦。在精神上他们需要创造出一个上帝,并通过先知来宣布自己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以此来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并且为了本民族的生存,他们必须强调一种斗争哲学,一种抗争的精神。

孔祥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孔子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时间最长。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状态和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孔子第75代后人,我也要强调一下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单指儒家文化,而是要批判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各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儒家伦理学说的现代价值

姜世林(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北京文理工科学研究院院长):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改造革新,使之符合普通百姓的要求。周礼,是周代社会的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集中反映了周代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孔子虽然说过“吾从周”。但是他对周礼是主张“因革损益”的。这种态度集中在他倡导的“仁爱”学说中,这是对周礼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革新。比如说,周代还有“殉葬”制度,这是与孔子的仁爱主张大相径庭的,“为俑者不仁”,孔子对用“俑”殉葬都反对,何况是用活人殉葬呢?所以孔子痛责:“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贵族特权制度的批判态度。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孔子才进一步提出了要“爱人”(仁民)的思想。周代贵族统治集团强调的是“亲亲”、“尊尊”,用以维护贵族世袭等级制度。而孔子则提出要“泛爱众”和“济众”爱民思想,要求统治者“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使民要像祭神般地敬畏严肃,这就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把劳动者当人看待。孔子提出能行“恭、宽、信、敏、惠”者,“为仁矣”。他指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里,包含着对劳动者(被使人)实行宽惠。孔子在用人上,也突破了周礼所规定的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旧制度,主张“举贤才”、“学而优则仕”。这显然是对贵族“世卿世禄”制度的重大革新。周礼主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孔子则强调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人伦道德礼制教化人民,使其心悦诚服。孔子坚决主张实行德政,反对暴政。这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的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孔子提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伟大主张已包含了平等博爱的内涵。

张义德(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高级编辑):西方有一个说法:有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国对待孔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在不同人那里,对孔子也有不同的理解。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叶适批评那种把《春秋》中一切褒贬予夺都归于孔子的看法,他说:“盖二百四十二年所关诸国,好恶不一,是非不同,彼皆自欲表彰劝惩于一时,而必曰待孔子而定后:且孔子举以前代之劝惩为是非,而必曰由我而后可:此后人之臆说,相承之议论,非圣人经世之说本然也。”(《习学记言序目》卷十一)这种“臆说”是后人强加给孔子的,并不是孔子“经世之学本然”,这个评论是很重要的。在考订《诗》、《书》与孔子的关系时,叶适也有类似的说法:“余于《尚书》,既辩百篇非出于孔氏,复疑《诗》不因孔氏而后删,非故异于诸儒也,盖将推孔氏之学于古圣贤者求之,视后世之说自孔氏而始者则为有间,亦次第之义当然尔。(同上,卷六)以上两段论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叶适无疑是十分尊崇孔子的。但是,他认为对待孔子也要实事求是,对孔子功绩的评定要恰如其分,不能无限夸大,把并非其功绩的内容加到他的头上:同时,要把孔子放在一定的历史联系中来看待其学说,不能割断历史,把一切都归功于孔子,而抹煞在他之前的“古圣贤者”的贡献,制造一切都开始于孔子的偶像。对此,叶适还有更为系统的论述:“孔子之先,非无达人,《六经》大义,源深流远,取舍予夺,要有所承,使皆芜废讹杂,则仲尼安取斯?今尽掩前闻,一归孔氏,后世之所以尊孔者,固已至矣,推孔子之所以承先圣者,则未为得也。”(同上)叶适对孔子和儒家《六经》的这种态度,显然与把孔子和《六经》神化,“托孔孟以驾浮说,倚圣经以售私义,穷思极虑而无当于道,使孔氏之所以教者犹郁而未神”的俗儒,有着根本的区别,充分体现了永嘉学派的务实精神。

王洪峻: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原则,永远是平衡和协调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调节力。它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现代企业的分工日益精细,协作成为形成新的现实生产力的必然基础,儒学的伦理原则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找到了再现辉煌的物质载体,儒学的这一原则,是西方的竞争原则不可比拟的。儒学使现代企业成员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冷酷的竞争则导致“人对人是狼”。儒学倡导人对他人、对社会要有责任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种责任心的具体表现。在现代企业中,有了这种精神,企业就会永远进步。企业的每个员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树立为他人、为民族和国家做奉献的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的企业就可以从现代资本“唯利是图”的信条中走出来,而进入更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的新境界,从而使现代企业为了社会、为了创造更幸福的新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东亚各国的经济腾飞及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世人瞩目。这使一向以欧洲文明为中心的一些人不得不赞叹:东亚儒学文化圈正在崛起。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其著作《亚洲大趋势》中写道:在本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还在主宰一切。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日本人就是遵从了这些规则而获得经济腾飞的。但现在,亚洲人——除日本人外,——是按照他们自己的一套规矩办事,并同样稳操胜券。即使日本也将被新崛起的东南亚各国抛在后面,也会由强大的中国海外华人势力控制经济发展的走向。奈斯比特说这些华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集团”,他们“把亚洲经济推向巅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团体,能够把亚洲经济推向巅峰,其文化的原动力,就是儒学,就是儒学协调经济与社会的人文精神。儒学人文精神养育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华人企业家,他们对自身这一特殊的精深的特点,愈来愈有自觉的认识,并以此共勉,携手共进。

对孔子金质像的评价

孔德懋:眼前这尊栩栩如生的孔子金质像是全新的。孔子一生,为实现以仁爱为中心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政治抱负奔波于列国之间,坎坷曲折,历经磨难,壮志未酬,老年退而施教,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诲人不倦,期以后人,实现其仁爱主张。这尊塑像既展示了孔子忧国忧民、一生颠簸、倍尝艰辛之苦,又表现出他思想深邃、百折不挠、坚信未来、高瞻远瞩之风貌。

李松(炎黄艺术馆副馆长):钱绍武塑造的孔子像是建立在当代人对儒学思想的反复审视、思考和价值的再判断之基础上的。这是一个既非神又非帝王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孔子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钱绍武设想的孔子形象是身材魁梧、健壮,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也符合于历史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历史记载他身长十尺,武力绝伦,生一个高身材、体魄壮健的儿子自是情理中事。孔子教授弟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六艺,需要良好的体力、很高的智商和精深的文化修养。孔门弟子三千人,精通六艺者只有七十二人。孔子在他生活的年代,应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人。钱绍武设计构思的孔子像吸收了前人作品中一些值得借鉴之处,选择的也是老年时期的形象,留有长须,额部较宽,可以表示人的智慧——按照文献记述,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丘”(《史记·孔子世家》)也就是头顶宽厚,中部略凹,像个四周高的山丘。钱绍武还设想,孔子五官应是鼻正口方,口部因年岁高而略略前突。当然,这些仅是一些外表的细节特征,更重要的是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其难也。难就在于“写之人”需要有很高的胸怀、识见,对于表现对象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正是钱绍武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揣摩、研究,不断重复着否定之否定的原因。“梦里寻他千百度”,苦苦寻索的那个孔子形象是一个生活在真实生活空间中的人物,从形象到服饰细节,既要符合历史真实,又要经受千千万万人的检验、认同,那真是“写之人尤其难”了。不过,这个形象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在雕塑家心中留下潜影,随着创作过程的千锤百炼,日益鲜明,已呼之而出了。

钱绍武(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孔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但作为政治家在当时是不算成功的。所以,我在塑造孔子金像时还是着重在思想家和教育家方面展现孔子的形象。儒家思想主张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是极其博大的。孔子的教育思想表现在一系列精彩论述上,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直到现在恐怕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塑造孔子金像是充满感情的。我本人出身于教师家庭,又从事教育多年,因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倍感亲切。孔子主仁爱,反聚敛,反苛政,孟子把孔子的思想发展为“民为贵”,“君为轻”。孔孟的理想是天与人和谐,人与人和谐。

孙机(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孔子当时未曾留下可靠的肖像资料,古代艺术家笔下的画像,代表了他们各自心目中的“圣人”,流传最广的一幅相传出自唐代吴道子之手。此像身着“法服”,但不戴冠冕,只系头巾。画家的创作意图虽不能尽知,却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走向平民的贵族学者的身姿。遗憾的是,其面部造型多少还带几分纬书之说的痕迹。这次设计铸造孔子金像之初,曾想依据考古材料恢复春秋时的穿着。但在中国服装史上,这一时期的资料特别少,比如《左传》上提到的服饰,有些就很难找到可供印证的实物或图像。所以后来钱绍武先生仍以吴道子之作为蓝本,但造型更加洗练,虽然穿的还是传统的褒衣博带,但洗尽铅华,略无雕饰,还特别让他戴一幅野老村夫式的头巾。其清癯的面容,矍铄的目光,正显示出孔子之既温文又刚直的性格。其叉手伫立、注意倾诉的表情,又使人体会到孔子之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学如不及、过勿惮改的博大襟怀。

弘扬优秀传统 促进社会发展

许可(山东省曲阜市副市长):孔子德行高洁、学问渊博,其思想学说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它早已超越中国国界,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他的家乡人,我们为有孔子这样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多年来,我们在大力宣传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增进国际交流合作与友谊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积极开展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1987年以来,我们举办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同时,还创建了孔子学术会堂,建立了曲阜孔子学会。每年的孔子文化节活动期间,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曲阜作孔子及儒家思想学术报告。通过学术报告,探讨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与现代文化、伦理道德以及经济等领域的结合,倡导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编印了乡土教材《孔子思想与现代文明》和图文并茂的大型彩印画册《孔子》、《孔子故里》、《孔子故乡——曲阜》等多种宣传品;拍摄了《孔子》、《天下第一家》、《圣府风云》(又名《孔府故事》)、《话说曲阜》(又名《圣人孔子》)等电视剧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充分利用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具有的极大的影响力,促进曲阜旅游业的发展。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孔子文化这一独特而文化品位极高的资源优势,举办了一系列以孔子为主题的专项旅游活动,如孔子周游列国旅游、齐鲁山水圣人游、孔子陵墓朝敬旅游、祭孔旅游等,还兴建了孔子六艺城、孔子论语碑苑、孔子精华苑等大型文化旅游设施项目,赢得了中外游人的高度赞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充分利用“孔”字的名人名牌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曲阜的不少厂家深明此理,直接以“孔”字命名品牌,让其“周游”世界,进而光大孔子文化,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同时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以孔子及儒学思想学说为主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为人类的繁荣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孔子2550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_孔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