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为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能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位从三个方面对提高自主学习做了阐述。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物理情景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意识到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地自主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一些体会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通过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思路是:物理现象———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尝试着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观念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时,有如下教学设计:
1.1 实验方案的确定。启发学生得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
1.2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思路: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加速度、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本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①我们根据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确定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可以在运动物体上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来测量加速度。②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教师活动)在现实中,仅受一个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只要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即可。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合力呢?
(学生活动)可以在绳的一端挂钩码,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拉物体,使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就是物体的合力,这个合力等于钩码的重力。通过测量钩码的重力就可测得物体所受的合力。教师补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受摩擦力,那么如何减小滑动摩擦力,使我们所测得的钩码重力尽可能接近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学生活动)讨论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①使用光滑的木板;②使用小车轨道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③平衡滑动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让物体从木板上匀速滑下,此时物体的重力分力就等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1.3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及数据处理。
1.3.1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改变挂上钩码的个数就可以改变对物体的合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①设计表格,把同一物体受到的力与对应的加速度填在表中。②以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根据数据作a-F 图象,用曲线拟合测量点,找出规律,分析a 与F 的关系。结论:由于图象上的各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所以当m 不变时,a 与F 的关系是________。
1.3.2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所需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向小车上增减不同质量的砝码,达到改变小车质量的目的)。
2 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亲身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如以下《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案例:
2.1 引入新课。问题情景:“头球射门”。足球场上红队队员发出一个角球,早就埋伏在蓝队球门框旁的另一个红队队员迅速插上,一个漂亮的头球顶进了蓝队的球门,场上一片欢呼。但是,如果飞来的是一块石块,那怕石块的质量比足球要小,人们敢去顶吗?(同学们发出笑声)显然不会那么去做。为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讲出些道理来?
2.2 讲授新课。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问题情景3:动量定理是否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中推导出来?给学生提示推导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有关公式。如图:设物体受恒力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物体的初速度为v,在时刻t' 的末速度为v'。教师在学生推导的基础上得出文字表述: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提问:表达式中的F 是指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呢还是其他的力?力F 与Δp 除了满足大小的关系之外,两者方向之间有没有关系?
拓展:在实际中我们常遇到变力作用的情况,比如用铁锤钉钉子,球拍击乒乓球等,钉子和乒乓球所受的作用力都不是恒力,尽管动量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有关公式在恒定合外力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但动量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对于变力情况,动量定理又该怎样理解呢?此时的力F应该怎样理解?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①小组设计,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组,尽量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②安排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员尽量面对面坐在一起,便于小组内相互讨论、共享资料。③教师给出任务,小组内做好分工,组内同学明确自己的任务。④开展学习活动。学生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与组内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最后由组长汇总。⑤提交小组的学习结果。学习小组把本组的学习、研讨结果呈献给全班,小组间讨论、评价,教师给予引导、评价。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让学生领略物理学科的魅力,使之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 董宝良.中国教育史纲[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论文作者:王安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物体论文; 加速度论文; 学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测量论文; 动量论文; 合力论文; 《教育研究》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