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某项目实例为研究背景,在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重要性的同时,对高支模技术在土建工程的操作工艺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论述后,可以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技术;应用
前言
在现代,规模较大的建设工程通常涉及高支模施工,在高支模技术应用与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如果质量不达标,那么就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因为高支模施工过程会遇到非常多的难题,所以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极其重视前期工作,以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确保施工进度符合进度计划要求、工程建设的质量达到标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有保障,该技术是当下土建行业中比较核心与常用的施工技术。
一、重要性
上诉提到的高支模技术是指:搭设高度大于等于5米的模板支架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危大工程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善,但高支模施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技术挑战和管理难度,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多,极易导致高支模在施工中发生坍塌,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出现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高支模常常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其技术含量高,架体设计计算过程复杂,在安全控制方案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高支模施工应从各工作环节质量入手,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工程实例情况
接着围绕某项工程展开讨论,这个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大,同时对施工技术、质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准则。该项目地下1层、地上7层,地下室采用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地下室的高度约8.3米,地上一层架空层高度11米。该项工程地下室和一层高度均超过了8米,模板支架工程属于住建部公办厅建办质(2018) 31号文中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有着很高的标准,所以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二)施工前的准备
1、材料准备。在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包含钢管、扣件、木方、木垫板……原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钢管要保证完整、不变形、无裂纹、无生锈、无沙眼孔洞等问题,应涂有防锈油漆。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挑选木方的过程里要注意:木材不能受到虫子侵害,并且不能有发霉的现象。应按要求对原材料开展质量性能等方面的检查,对未达到标准的工程原材料应清退出场,做到不在原材料上出现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2、参数设计。在施工准备阶段,可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模板支架系统设计,结合建筑结构的层高、板厚等设计参数以及拟采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拟定不同的搭设方案中立杆间距、横杆步距、剪刀撑构造设置、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根据规范相关的数学计算式进行安全验算,在验算通过的方案中选择经济、安全最优组合的方案,确定高支模系统的最终设计参数,为下部施工提供依据。
3、测量放样。立杆基层施工完成且清理完毕后便可开展测量放样工作,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4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给后期的安装工作提供标准,最后应该检查模板标高,确保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三)科学安装高支模支架
高支模架体搭设时,第一步是确定梁轴线的位置,在定好轴线后再确定水平方向的控制线,根据轴线排杆,开始架体搭设,在地面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木垫板提高整体承载力,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并注意立杆不允许钢木混用。搭设过程应根据控制线检查立杆的垂直度,超出偏差允许范围应及时调整。架体封顶后将主龙骨架设于钢管的托板上,对于梁板共用立杆体系,梁处的立杆应采用双扣件防滑,高度较大的梁应在梁底主龙骨下设置立杆顶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铺板,在铺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接口处的处理,确保拼缝严密不漏浆,并应根据控制线辅以激光水平仪对板位进行检查,确保模板位置准确。高支模架与同层楼板非高支模支架应同步搭设,保持整体性。
(四)做好混凝土振捣及浇筑工作
混凝土浇筑对工程安全、质量影响极大,高支模区域结构墙柱应与梁板分开浇筑,墙柱应先浇筑,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浇筑梁板。因高支模架体高度大,稳定性较一般架体差,若整体浇筑,在支架设计安全裕度不大的情况有可能失稳并发生坍塌,先浇墙柱能使高支模架体与墙柱形成拉结,增加稳定性,同时墙柱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五)高支模工程的验收
高支模体系施工完毕后,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人员、施工项目部会同监理单位共同验收,主要验收架体的基础、步距、立杆的纵横间距、垂直度、剪刀撑、扣件的紧固程度、满堂模板水平支撑周边应与已浇好的混凝土框架柱顶紧程度、危险区域加强措施以及所用的钢管、扣件、型钢及其他材料的材质证明和抽检记录,模板支架经验收检查合格,并办妥验收手续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六)高支模架体监测
架体搭设完毕后通过经纬仪、水准仪对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立杆基础沉降进行监测,监测点布设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频率宜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后及砼终凝前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测前按规范要求设定变形预警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七)高支模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对于高支模施工的质量好坏有着及其紧密的联系。高支模方案确定后,有关单位一定要优选材料供应商,从工程实际出发,合理选用材料,满足模板材料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并宜优先采用定型化标准化的模板和构件,在材料进场是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取样送检,检查其各项指标符合标准方可投入使用。开展取样送检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检测确定不同批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否能达到方案或者规范要求,作为是否能投入高支模作业的依据。当原材料运至施工现场时,要确保原材料的存放环境,应存放在规定地点,同时要做好原材料的保护措施,防止原材料受外界因素影响而降低工作性能。
2、当模板开展安装工作时,各层都应该展开标高、轴线的测量工作。同时做出记号,保证模板的水平标高达到规定的标准;还要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和负载能力的统计归纳,该项工作由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以满足模板可以在工作中接受压力的条件。模板安装时要根据专家论证过且获批准的方案展开施工,施工中出现问题应要反应给有关管理人员,有方案设计人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洒水,使其湿润,以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对高度较大的梁宜分层浇筑,并控制浇筑的速度。结构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浇筑成型,当遇到突发状况须暂停浇筑时,暂停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三、结语: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高支模的应用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施工,是土建行业的成熟施工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对施工人、材、机各要素要求较高,在实施过程一定要遵循各项要求标准,更好的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俊雄. 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化工管理,2016,0(35).
[2]王效钢.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
[3]邓远伟. 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房地产导刊,2015,(22)
[4]谢杰华.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标准探讨[J]. 中国标准化,2017,0(3X).
[5]王震. 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
论文作者:袁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模板论文; 土建论文; 工程论文; 轴线论文; 支架论文; 立杆论文; 原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