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治疗患者68例,全部患者术后行被动体位,将患者随机编号,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4例,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76.47%高,P<0.05。结论:针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可缓解其不适情况,其中舒适护理应用价值较高,护理效果突出,值得借鉴。
关键词: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被动体位;舒适护理
视网膜脱落临床较为常见,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高,尤其对于复杂性病变情况,是眼科研究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其中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治疗效果突出,但是术后需保持颜面向下垂直,因此患者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体位,周期在2-4周不等,若变换体位会影响治疗效果,但被动体位舒适度较低,患者遭受身心双重影响,不利于机体恢复,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舒适度 [1]。本文以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为研究样本,探究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促进疾病更好地恢复,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治疗患者68例,全部患者术后行被动体位,将患者随机编号,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4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5-58岁,平均(41.33±2.76)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脱落8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落15例,外伤后牵引性视网膜脱落11例;试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59岁,平均(41.67±2.81)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脱落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落13例,外伤后牵引性视网膜脱落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工作,指导被动体位保持,注意预防并发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强化体位护理,可以指导患者采取低头坐位,患者做好,尽量将头部接近床沿眼托工具中,下颌收紧,抵在胸部,以此缓解颈肩压迫感;②强化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以谷物、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口味保持清淡,均衡营养,避免便秘出现;③物理调节,对患者颈肩部位进行拍打,配合肌肉按揉,缓解酸痛紧张情况,若出现数水肿情况可进行热敷,缓解不适情况。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估比较,比较标准制定参照文献[2],具体分为3个等级:显效: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主诉被动体位时舒适度理想,对护理服务满意;有效:患者出现轻微不适情况,主诉存在疲惫感觉,经针对性调节后改善;无效:出现明显不适情况,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为护理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 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76.47%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视网膜脱落多采取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术后需长时间保持俯卧状态,以此保证治疗效果,但长时间被动体位会造成诸多不适情况,影响患者整体状态,甚至会引发并发症,不利于预后恢复,因此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加以调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76.47%高,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舒适护理主要目的为提高患者舒适度,通过应用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愉快状态,更利于疾病恢复。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以提高干预、饮食护理和物理调节为主,保证患者体位正确,此为保持治疗效果的基础,而调节饮食可预防便秘,避免便秘导致眼压升高而影响治疗效果,营养供给充足也可提高机体功能,利于疾病恢复,此外物理干预可缓解机体不适情况,提高耐受性。
综上,针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可缓解其不适情况,其中舒适护理应用价值较高,护理效果突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方, 龚燕妮. 标准化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5(18):78-82.
[2]李小雪, 何娜, 陈凌, 等. 自制U型枕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后被动体位的护理效果[J]. 西部医学, 2017,29(5):713-716,720.
论文作者:张月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玻璃体论文; 术后论文; 视网膜论文; 眼内论文; 舒适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