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理论的政府财务管理研究_信息化管理论文

基于整合理论的政府财务管理研究_信息化管理论文

基于集成理论的政府财政管理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论文,理论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财政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融合与发展,在财政管理中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本文从管理集成视角,对政府财政综合管理加以论述和分析。

一、集成理论是政府财政综合管理的基础

集成和管理集成是当今国内外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是解决系统复杂性问题的新观念和新手段。政府财政综合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信息系统与财政管理理论的集成。信息系统是硬件、软件、网络技术的集成体,而财政管理理论也朝集中化方向发展,其中最典型的是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制订与实施。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级政府部门财政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基本核算型阶段发展到注重局部管理的管理型阶段,再提升为与电子政务有机融合的财政系统全面信息化阶段。到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县建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配置了计算机硬件,建成了机关局域网和省市县三级财政广域网,开发应用财政业务软件几百种,财政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近几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改革的深入,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和速度在快速扩展和提高,财政管理对软件、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

事实上,我国的财务软件已经推出十几年,四五年前政府基本就普及了财务信息电算化,不过还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以财政预算管理为辅,没有真正体现预算会计的性质。现在,原来简单的核算已不再局限于核算部分,还有预算、决算、OA的应用以及跟互联网门户的整合。因此,财政部门不只是出纳和总账会计,整个会计部门除了核算以外的其他事务都需要信息化,要求整个工作都能在网上进行,并且最好是无纸化办公,上级单位也希望跟下级单位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垂直管理和信息沟通。

在广域网的财务软件推出之后,原先单机或局域网的模式就要面临升级。下级单位需要统一登录到主管部门的服务器上来用,下级单位的数据都报到上级的服务器,这样,做的每一笔账都存在服务器里,随时可以调阅,随时可以监督,从而达到上级对下级财务的监控。现在模式升级是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政府财政部门都将采用这种模式。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整合性应用”的关键阶段,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整合性”特点,面向各级单位应用。与财政部门密切联系的除了需要动用财政资金的行政、事业预算单位之外,还包括税收单位、国库和代理银行,甚至还有人大、审计等政府监督部门。从管理集成化的角度来看,局部的“零敲碎打”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集中化、一体化的“大系统”,以此将各个业务流程衔接起来,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政府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大势所趋。

二、当前政府财政信息集成管理的困难与障碍

尽管我国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大部分政府部门的财政信息系统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不能满足日益精细化、全面化的政府财政管理工作需求。

1.财政网络中可获得的信息资源较少。在信息化时代,有效获取信息是国家战略优势所在,而其便捷渠道则是互联网。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一般人员只能拥有一台计算机,而“金财工程”网络要求与外界网络隔离,致使上“金财工程”网络的计算机就不能上互联网,造成查找有关信息、资料非常麻烦。为此,可以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将一些外部网站的内容搬进“金财工程”网中来,便于财政干部浏览新闻,查找有关信息资料;或者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制定一些安全策略和限制策略,使内网的计算机也可访问某些互联网网站。

2.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相对独立。目前,部门预算、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的运行平台,不能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缺乏综合分析功能,不能真正对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而且随着财政业务的不断发展,财政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的业务系统越来越多,造成工作中需要在各系统之间切换,影响了工作效率。为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底层数据库,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行平台,将独立的各业务系统作为模块归集到一个大的应用系统之中,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真正做到数据信息的实时、高效共享,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整个应用系统的功能。

3.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繁琐、到位慢。财政资金通过许多部门和单位的多重账户“中转”,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各部门、各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先要按功能被拨付到财政内部相关单位,再被拨付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再进行二次分配,拨付到所属二级单位,这种方式造成资金到位慢,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

4.财政网络中缺少一个交流沟通的园地。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政策、新问题、新思路层出不穷,各级财政系统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各级财政系统和干部之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有利于财政工作的开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化。为此,应建立一个内部财政网站,通过视频点播、在线广播、论坛等方式,加强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交流,促进各级财政的同步发展。

5.安全保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是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数据的安全问题及其重要。目前金财网中的安全保密、防病毒手段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及机关工作人员的保密规范教育,增强保密意识,完善信息化保密制度,加强防病毒的入侵检测、防火墙等安全手段建设,确保金财网络安全运行。

6.缺少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金财工程”作为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其复杂性很高、技术性很强、安全性要求很高,必须有一套管理制度来规范日常管理工作,以制度来规范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人员的使用和操作,保证金财工程建设在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下稳步推进。

7.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有待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作为“金财工程”技术保障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培训与交流的力度,才能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工作要求,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形势需要,才能为“金财工程”保驾护航。

三、加快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完善

政府财政管理全面信息化的主要思想是将政府财政管理与电子政务有机融合,以财政为核心,加强政府预决算管理、资金管理,与内审、人事、行政、十二金工程等电子政务工程有机结合,使政府财政信息化横向拓展,并以集成的办公门户平台实现财政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间的协同办公。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抓好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完善。

1.不断推动和普及计算机在财政业务领域的各项应用。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东西部差距较大,虽然在东部地区许多省份已经建设和使用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但在许多省份连机关的技术平台都还没有建设。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程度在东部省份已基本普及到乡镇,甚至有的地方做到了一人一机,而在西部地区还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当前,绝大部分地区已将广域网从省连到了市、县、乡四级,局域网从省普及到市地县,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其他业务系统的应用也有较快的发展。应该说,从整体上已经具备了发展和建设大型覆盖机关本身和广大下属区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进入二十一世纪,建设全国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财政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在全国普遍建设网络平台,大力开展局域网、广域网上的计算机应用,实现办公业务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但应解决好投入、软件开发、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铺好路。

2.在成熟技术的支持下,尽快发挥出系统的功能作用。目前,各级财政部门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局域网和广域网以及相关的软件都具有一定的层次,应该说都是目前全球最流行也是最成熟的技术,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也开发了大量实用的软件,虽然还未按管理信息系统要求达到整体化水平,但就某一业务领域的应用还是能够满足需要的。面对这种较好的条件和应该达到的应用水平来说,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系统应用范围太小,本来可以全省范围应用的,实际只有几十个地方;有的单位的应用还长期处于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并行的状态,不但未把广大财政管理人员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反而加重了负担;还有的单位虽然上了系统软件,但在应用中未按软件功能要求普及覆盖到业务管理的所有的领域,实际工作中只是少数人在用,系统的整体效率未发挥出来,使人们感到计算机信息系统还不如人工处理,给人们带来了误解,从而降低了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这种情况应该扭转。

为此,对当前已安装应用的系统要全力搞好应用,把已有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为财政工作上台阶服务。凡是在系统稳定且安全存在保障的前提下,都可以尽快实施单轨的计算机处理,甩掉手工操作。同时,要扩大每一个系统的应用面和应用深度,使系统功能和作用全面而有效地得到发挥。目前,各级财政机构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其对于系统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区。用户往往没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得不到专业的咨询服务,搭建整体化信息架构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原有的各个系统之间关联性不强,资源分散,需要重新整合;另一方面,财政改革是“金财工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从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正在加快财政改革的速度。同时,人大、审计部门也增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现有的财政信息化系统已经难以跟上制度的变化,造成了系统建设资源的浪费。在以往的应用型系统中,一旦应用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系统无法使用。系统所积累的数据又因为缺乏统一规划而成为数字垃圾。财政部门迫切需要一套开放性、可配置的系统,为未来的变化预留各种接口,将业务调整增加的模块以插件的形式接入系统,以资源型系统建设为重心,以基础数据整合规划为主要内容,建设全新的财政信息系统,走出系统建成之日就是落后之时的怪圈。

3.推动系统功能由“实务型”转向“管理型”和“决策型”。目前财政系统在系统建设和应用上,基本还处在“实务型”应用的水平。如当前能运用系统解决报表数据的处理、传递,运用办公软件或业务系统解决业务流程中的日常事务,等等。虽然这种应用水平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已表现的十分明显,但是,整个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不能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和决策的整体功能上显示出系统整体功能的强大作用,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系统建设和应用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各项改革的推进,财政要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职能,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预测、分析以及支持决策等功能。而要加强宏观调控,则必须了解财政自身的运行情况,必须了解整个经济的宏观运行情况,这就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要自动识别经济运行规律,及时提供给管理者和决策者有关预测、决策的科学依据;要不仅满足事务的处理需求,还要满足管理和决策的需求。“管理型”的信息系统从开发到应用都比“事务型”的系统难,因为“管理型”系统需建立以财政管理为核心的分析系统、控制系统等等。因此,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在已有的应用基础上全面建设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4.加快政府财政集成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根据财政管理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既要组织开发和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应用计算机程序,也要引进移植现成的通用软件,使商用通用软件与自行开发的软件紧密结合,形成配套的体系。另外,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新技术等使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应各方面的需要。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应在完成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搭建起系统平台、局内办公OA系统和包括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报表管理、工资统发、总会计、银行清算、用款计划、项目申报与审核等子模块在内的预算执行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内容上全包括、数据上全部共享、流程上相互衔接、管理上协调统一”的“大系统”。在政府改革的推动下,各级财政系统应按照“大财政”的理念和“打基础”、“搭积木”、“大系统”的总体规划思路,将政府的会计职能与预算职能相融合,在标准化平台的基础上加入用户配置的功能,在局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的系统整合,将业务调整增加的模块以插件的形式接入系统,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实现与各下属单位、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标签:;  ;  ;  ;  ;  ;  ;  ;  ;  ;  ;  

基于整合理论的政府财务管理研究_信息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