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探索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探索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探索

王爱娜 陈文天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摘 要: 人力资源开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懂技术、精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专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产教融合模式及供需两方面的现状出发,发现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政策配套不到位、企业的参与度低、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新的产教融合模式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方略。产业转型升级以来,工业教育一体化、物流业、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各个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但高质量人才供给不足,社会需求结构严重失衡。特别是营改增后涉税人才的匮乏,已严重影响到财税行业的发展脚步。产学研结合、校地或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风向标,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良性发展、推动市场导向的产业融合;也是提高人才素质和适应力的重要动力源。很多高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拓产教融合渠道、增加实习实训等手段实现专业与产业协调发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模式及我国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供需分析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型的产教融合机制,为新型财税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国外产教融合机制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 “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为我国产教融合机制的探讨提供了借鉴经验,但也要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真正实现教育本土化、特色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也摸索出了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横向合作、学生就业合作、生产实习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及校企互动合作等模式。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3+2”培养模式,重庆市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订单班”培养,还有其他院校的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的实践。虽然不同的产教融合机制或模式不断出现与发展,但要真正实现财经类专业人才的供需平衡,必须充分了解当前供给和需求的现状,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供需分析

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精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性知识,还需要具备财务分析、处理数据的技能,能够迅速实现专业理论向生产力的转化。从需求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在选聘应届毕业生时最看重的素质有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吃苦敬业精神等。这就要求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不仅从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而作为供给方——高校来讲,虽然逐渐提高了产教融合的意识,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依然存在着与社会脱节、传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等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更加深入、更加彻底地实现产教融合,供需融通。

例4.“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第1回)

二、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

首先,企业的参与度低;由于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合作过程中考虑的问题不同,往往找不到适当的契合点,在课程建设和产教融合方式上仅停留在文件协议上或对学生的招聘层面。一些企业给实习生提供的岗位与学生的专业匹配度不高,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技能培养需要,这就造成课程的实施目标得不到贯彻,对人才培养促进作用有限。其次,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素质教育。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专业课程设置比例过高,大大压缩通识课程的比例。从短期来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进步快,财税政策更新快,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人文素养的缺失不利于学生适应环境、改变环境能力的培养。

(二)企业的参与度低、课程设置不科学

虽然关于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等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高等院校以公办院校为主,管理体制上存在特殊性,使其贯彻度不深入。一方面,实施主体来自全国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与公立、私立院校,双方都有各自的需求与目的,导致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往往停留在省厅层面,各级政府和高校未能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及保障机制,多个部门配合协调难度大,导致资源整合不到位。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一年前,当地教育部门联合爱心企业,为凤翔县竞存中学、纸坊中学等学校,提供了免费的电子教学设备,开通了“互联网+英语”的线上智慧课堂,张安琪和同学们每天使用平板电脑,就可免费登录学习软件,可以观看名师公开课,趣味记单词,还能通过给英文电影配音等多种方法,逐步纠正口语发音,提高英语水平。

语文作为中国人最基础的学科,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完善,学生的“三观”也在逐渐形成中,初中语文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具有指导意义,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出的理解能力,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素质,所以初中语文教育极其重要。教师在教育中要运用教学技巧,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造,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接受语文知识,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锻炼,从而为国家提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很多高校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足,传授的知识相对比较落后,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对新知识的要求;同时,很多教师授课方式缺乏灵活性,照本宣科,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这样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无法满足高校教育改革及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最终无法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的探索及建议

(一)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新模式

要达到高校与社会供需双方的均衡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并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及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如下。首先,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各地区有关部门应当集中资金和资源,加强现代专业科技教育园区建设。同时,应加强教育园区与工业园区的衔接,倡导工业园区、生产车间等生产线的课堂建设,与企业密切合作,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方案,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各种优势。各企业和高校应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提高企业在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度,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高等院校应实施灵动性教学管理与服务,通过研究来自生产实践中的具体业务流程和实际问题,结合理论调整学习模块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同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可以通过项目制形式让学生跟进企业实际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充分保证教学实施的效果。当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考勤管理等相关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再者,建设精英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不仅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新型财税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健全理论知识体系、利用微课、视频教学、翻转课堂等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并利用网络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深入地学习和交流。同时,加强“双师制”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寒暑假进行顶岗学习或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教师财税实践能力,实现能把企业的真正需求转化为理论的提炼与升华。

(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建议

首先,建立专业综合实践基地;财经类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岗位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变化较快的财税政策。为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引进用友、金蝶等教学平台,帮助各专业开展实训实践教学,也可以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等展开深度合作,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其次,搭建财税技能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风向标,财经类专业可以组织税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金融知识大赛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和行业、企业共同举行技能比赛,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还可以运用企业标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无缝衔接。再者,创立专业精英教学班;为推动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的发展,学院可以探索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成立精英班。精英班实行精英教育,单独开班上课,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将企业的个性需求提前介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发展,为社会输送对口的技能型人才。

已验证设计的小麦茎秆回弹力测量系统准确可靠,可直接用来进行田间实验数据的获取。本实验针对田间活体单株小麦茎秆进行测量,2011年6月中旬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小汤山实验基地进行,该取样地段没有经过特殊处理,仅按一般大田管理。对京冬12小麦随机抽取10株,每株分别进行正向和负向测量实验。对抽样单株周围小麦进行割除处理,确保每株小麦茎秆在单一的受迫条件下进行完整的测量,不受其他小麦单株的影响。对测量系统添加水平位移测量装置,总的测量系统示意图如图8所示。

结束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要求从提高质量出发,以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培养。深化产学研结合,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供方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产教融合模式的运用,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特别是新建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也为进一步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提供参考价值。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员素质结构的改善,城市文明素质的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文丽.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

[2]张华.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5).

[3]卫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8,(12).

课题项目: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一般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探索(项目编号:XJYX2018B06)

作者简介:

王爱娜(1985-),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及税务管理。

陈文天(1997-)女,汉族,四川省什邡市人,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标签:;  ;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