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条件、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并从PLC 程序、自动检测技术、视觉功能、优化工作等四个角度分析了应用情况。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环境中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目前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电力企业作为基础性的功能单位,在电力传输、电压调整、配电设置等多项内容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杂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导,对现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容进行升级。在适应技术特征与应用条件的基础上,保证技术发展水平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1 技术特征分析
计算机技术具有典型的简便化特征,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将计算机运算与网络通信的结合,能够为使用者带来更加全面、高效的数据支撑。尤其在数据存储功能的辅助作用下,可以高效完成海量信息的整理与运算,并保障计算结果的科学性。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中,可以保证信号信息的精确传输,通过对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的区分,保证数据的传输效果,并有效地提高电力数据的处理效率。尤其在服务层的设定中,能有效的连接管理层与接入层,利用服务引擎达到管理目标,并在与关系型数据库的联系中,完成运维结果信息的存储[1]。除信号传输准确性外,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序的又一典型特征。在自身高智能化程度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各信息运行的安全性,控制能源耗损的同时,降低运维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2 技术发展前景
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是未来变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序中,智能网络的控制技术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在整合电力系统各项工作的同时,提高建设的整体性特征,可缩减各个功能模块的应用距离限制。而这种计算机智能化的系统升级,也是提高信息传输精确度的有效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升级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由此,不仅提高了整体网络的信息采集效果,也为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创造了基础条件。另外,在智能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具有了图像的分析与采集能力。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进一步拓展成效效果可以为系统操作提供更加明确的辅助,通过诸如对视屏、红外呈像的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潜力,使两项技术的结合,营造出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
3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 展现计算机 PLC 程序价值
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充分结合,必须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着重突出 PLC 程序的应用价值。在电力企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中,应充分认识 PLC 程序的特征条件,在对电力系统现有编码程序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将 PLC 程序加入到系统空间的程序中,使其在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内容上,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优势。例如,某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程序中,现行编程内容较为简易。为了对系统进行升级管理,技术人员将 PLC 程序加入到了自动化系统中。通过这一技术性的改良,为计算机程序的故障点排查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高效运算分析,快速的定位故障点。并通过成因分析与处置方法提取,快速的完成故障处置[2]。
在缩减故障影响条件的同时,有效控制了维修的成本消耗。在应用 PLC 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将变电站的运行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在调整运行模式的同时,提高变电站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在高压、低压、变电器这三个单元结构的数据分析中,可以更加精确的定位标准数值,并对现行的运行参数进行比对分析,以此高效率的完成参数调整,达到优化控制的建设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建立智能自动化检测空间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智能检测技术体现出来,并在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使管理内容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而为了更高效的完成自动化检测空间的构建,必须全面开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定位并处置故障的同时,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形成智能的自动化检测空间,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进行保护,在预防二次回路等故障的效果上,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当前的电力企业中,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都带有明显复杂性特征,内部系统的运转携带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为系统发展带来了阻碍条件。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运算满足自动化目标,也为设备带来了较高的负荷水平,使电力系统运维管理的成本与难度不断增加。所以电力企业的负责人,必须在结合自身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对技术内容进行调整,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便捷化特征对现有自动化程序进行优化。
3.3 发挥计算机视觉优势功能
计算机的视觉技术,通过对自动化程序的高效追踪,在精确化、短时间的条件下,获取清晰的图像信息,并在内部网络传输的高效率功能辅助下,将图像内容上传到变电站的系统平台中。系统可以根据图像信息的内容,对现场的问题进行分析[3]。
如果图像内容不能全面的说明技术系统中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系统图像调取与视频录制的方式,从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角度完成信息的整理与采集,以更精确、详细的内容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并在自动化程序的辅助下,形成完整的双层警戒监督程序。具体应用内容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用途:其一,当检测设备无法引出电信号,且电缆连接数量较低时;其二,需要对系统进行24小时监控时;其三,当监控范围较大,并表现出高自由度的角度条件时;其次,当肉眼无法清晰分辨图像内容时。
由此,在计算机视觉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增加功能更为具体的图像软件。通过软件的低投资优化调整,使视觉图像的处理展现出更强的通用性,丰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功能作用。
3.4 应用计算机完成调度
电力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在完成调度电力的同时,消除人工操作中的繁琐流程内容。
首先,可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操作票的输入程序。在保证传统操作票环节的基础上,使操作票处理更加便捷,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通过岗位设置与工作量的缩减,达到了精简工作程序的目标。然后,在智能设备的辅助下,将影印、扫描等工功能,作为补充操作票管理的有效方法,彻底完成计算机技术条件下的建设升级。
其次,在计算机管理程序中,可以设置调度日志软件,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使计时人员的日常操作内容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这一智能信息建设内容,需将数据库技术作为基础的技术支撑,在整合各工作组与技术人员操作日记的同时,形成完整的数据库。最后,在资料整理时,可设置规范化标题,并为后续的查阅参考打下基础,提升调度日志内容的实用性。
4 结束语
综上,电力企业在自动化建设中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进一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升级建设,必须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发展空间中。通过实践应用条件,在 PLC 程序价值开发、自动化空间智能检测、计算机视觉功能优势、系统电力调度调节的内容中,展现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深入探究计算机技术应用内容的同时,拓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渠道,保证电力系统与时代技术发展的同步性。
参考文献:
[1]白峰宇.试析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问题[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147.
[2]李歆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2):205-206.
[3]唐士杰.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9):150.
论文作者:李小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计算机技术论文; 程序论文; 内容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计算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