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转型期防范风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日本经济转型期防范风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日本经济转型期防范风险的经验与启示

张 明1 刘 祺2李万超3路颖菲4

(1,2.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辽宁抚顺 113000;3,4.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辽宁丹东 118000)

摘 要: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各类风险往往被掩盖和对冲,不容易暴露出来。而随着经济减速和进入转型期,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变化和问题往往更容易暴露出来,各类风险则有可能集中释放。本文以日本在二战后的两次经济转型为研究窗口,回顾梳理了日本在这两个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总结了日本防范与应对各种风险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日本经济;风险防范;经验与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71—1976年间,经济增速年均降幅达到1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型;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91—1994年间,日本经济由中高速增长平台下降到了一个低速增长平台。

In general,the kinetic equations can be expressed as

一、日本在第一次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应对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带来的冲击,日本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风险和问题呈现出集中爆发的局面。从1971年开始,日本经历了第一次经济转型。

(一)日本在第一次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尼克松冲击”与汇率风险。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发展,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缩小,甚至出现了贸易逆差。同时,由于美国在“越战”中越陷越深,其政府债务不断攀升,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大量黄金从美国流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从而导致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史称“尼克松冲击”。随后,美元对黄金急剧贬值,而包括日元在内的世界主要货币兑美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值,在1971—1974年间,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了20%。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宝石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国著名珠宝设计师王旭曾表示:在雕刻工艺方面,四年前昌乐做的珠宝工艺简单的居多,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昌乐出现了很多非常精致的雕刻,从细节到镶嵌的宝石,再到造型以及文化注入,都有普遍提高,精品越来越多。而且昌乐蓝宝石质地均匀、洁净、色带漂亮,只要在雕刻中把这一独特优势发挥出来,那么蓝宝石就会散发独到魅力,发展的空间也将更广。

日元兑美元的巨幅升值,使得日本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加之日本在政坛和外交上的动荡等多方面原因,日本的经济增速直接由1970年的10.28%下降至1971年的4.39%。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尼克松冲击”打破了固定汇率制度,助推市场形成了对日元持续升值的预期,开启了日元漫长的升值之路,并为后来的“广场协议”埋下伏笔。

3.环境污染与公害风险。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以及公害泛滥的问题在日本也日益突出。根据1972年日本环境厅发布的《全国河流、湖泊、海域水质污染检测结果》,日本国内50%的湖泊白、23%的河流和13%的海域,水质污染严重超标。此外,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所引起的地表下沉、汽车废气污染、汽车和新干线噪音污染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经济白皮书(1986年)》,1965—1973年日本国内制造业平均开工率为90%,其中1969年更是高达97%。而在石油危机爆发后,制造业平均开工率大幅下降,1975年更是降到了67.1%。

2.“石油危机”与产能过剩风险。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在需求侧,由于发达经济体均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滞胀”,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产能过剩日渐突出,这对本已开始下行的日本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供给侧,石油供给的大幅度减少以及石油价格的飙升,对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造成了沉重打击,高企的石油价格迅速推高了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大幅收窄,许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1974年日本的GDP出现了战后的首次负增长,为-1.23%,而通货膨胀率更是达到23.18%。

(二)第一次经济转型中日本防范与应对风险的主要措施

面对上述风险,日本政府积极防范与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成功克服了危机,实现了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型,而且还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综合来看,这些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1971年,日本通产省发布的《70年代产业结构设想》提出,产业结构将从以资本密集程度高的重、化工业为中心转向以知识密集程度高的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1975年,日本通产省发布的《产业结构长期设想》进一步强化了促进尖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具体而言,一是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行业,以及削减其产能;二是为保持产业布局的完整性,对难以淘汰的支柱产业实行升级改造;三是工业化发展的重点从基础材料型产业向附加值高且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汽车、机械、电子加工等组装型产业转移;四是促进包括研究开发密集型产业、高度组装业、流行产业和知识产业在内的尖端技术产业的发展。

2.开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推行石油替代战略。日本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大力开发节能技术、新能源和石油替代技术。1973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针对石油危机的《石油紧急对策纲要》,要求全国降低石油电力消费的10%;1973年12月,日本国会通过了《石油供需合理化法》和《国民生活安定紧急措施法》,史称“石油二法”;1974年8月,日本内阁设立了“保护资源、能源运动本部”,并以国民运动方式呼吁节约资源和能源;1974年和1978年,日本政府分别提出了“日光计划”和“月光计划”,以支持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此外,为促进节能设备的应用,日本开发银行专门设立了优惠贷款制度,对装有热转化器、排热锅炉等设备的企业予以贷款支持。

2.政府债务与财政风险。伴随着GDP增速的下降,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也随之下降。同时,日本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政府的开支加速上升。财政收入增速的下降和开支增速的提高直接导致财政赤字水平(率)的提高,进而导致政府债务的加速累加。并且由于日本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保险支出进一步加剧了日本政府的财政负担。当日本第一次转型完成之后,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率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保持持续降低,甚至1985年之后还出现了多年的财政盈余。然而,1991年以后,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财政赤字率屡创新高。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债务总额与GDP的比值也在1992年后不断攀升,截至2014年底,该比值已到达250%。

不同于第一次经济转型期间对各方面风险的成功应对与化解,在1991年泡沫破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改革的共识,加上日本自民党的政治泡沫破灭,日本政治进入一个不稳定期,日本政府没有也没能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而仅以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经济的萧条,并且效果也不明显——不仅经济增速多年徘徊在较低水平,而且失业率逐年攀升,还陷入了通货紧缩。

工作是由人来做的。目前的情况是,艺人固然需要抢救,专家也需要抢救。时不我待,为了传统工艺传承、振兴的大局,完善学科建设,制定切实的实施方案,创建新的工作模式,加强对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倾斜,提供项目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日本在第二次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应对

在第一次经济转型成功后,日本经济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运行了15年,但是由于一系列政策失误,日本经济在金融、财政、就业、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风险。1991年,“平成泡沫”破裂开启了日本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一)日本在第二次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为应对“日元升值萧条”,日本银行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降至2.5%的历史最低点,M2增速连续4年超过10%。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没能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反而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提供大量的流动性,最终酿成了1991年“平成泡沫”的破裂。

3.治理公害,保护环境。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公害问题,1970年日本在临时国会上一举通过了14部与公害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史称“反公害国会”。1971年日本成立了环境厅,统一管理全国的公害治理和环境保护事宜。在财政支出方面,1970—1980年间,日本直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重从1.1%增加到了2.5%。

总之,在宫外孕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产业空心化”与失业风险。“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的快速升值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为缓解日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日本政府也意图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国外。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起初,被转移出去的产业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但随着日元的持续升值,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也开始向外转移,包括许多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企业,由此,“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开始威胁到日本经济。

除政府部门强化治理公害之外,日本私人部门也大幅度增加了公害相关投资,由1969年的69亿日元提高到1973年的701亿日元。在国民、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环境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而且日本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更是已经领先世界,不仅降低了本国产品的能耗,更是实现了大量的技术出口,并形成了完整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

植物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冠幅等是反映植株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15]。由表4可以看出,锦紫苏种植30 d,处理①至处理⑦株高、最大叶长、冠幅与对照组⑧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3项指标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⑧;处理⑥与对照组⑧相比,处理⑥的叶片数比对照组⑧增加了3.62片,其株高为18.63 cm,较对照组少了5.03 cm。处理⑥在叶片数、最大叶宽和节数与对照无极显著差异,处理⑥和对照组⑧各生长状况基本相当。

4.通货紧缩风险。1991年“平成泡沫”破裂后,日本的通胀水平就开始持续走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1991年的3.3%一直下降到1995年的-0.1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出现了长达63个月(1992年1月至1997年3月)的连续负增长。遗憾的是,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直到2001年4月,日本内阁府在每月例行经济报告中才首次承认,日本已于1999年出现物价持续下跌,陷入缓慢的通货紧缩状态。

(二)第二次经济转型中日本防范与应对风险的主要措施

1910年,EDWIN BEER首次报道了通过内镜下电灼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处理膀胱乳头状肿瘤。1931年,STERN和MCCARTHY推出了临床实用的电切镜,使得膀胱肿瘤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由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成为了膀胱肿瘤处理的基础,肿瘤的确切病理分期、分级都需要依据TURBT术结果确定。对于NMIBC,TURBT既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相较于传统单极电切,等离子双极电切具备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的优势,临床应用渐趋广泛。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系数,α+β+γ+z=1,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风险取值的确定,对照表2分析Pj所在的取值区间并确定风险可能性等级.

基于对日本在两次经济转型中防范与应对风险的经验总结,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影响淬火冷却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淬火冷却介质浓度、压力或流量。为防止零件因为冷却速度过快而产生裂纹,本试验使用的是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预冷时间0.5s,淬火冷却介质压力0.05MPa,冷却时间5s。

三、日本在经济转型期防范风险的启示

直到1996年桥本内阁上台,日本各界才终于意识到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才能扭转日本经济的颓势,之后多届内阁相继开始了日本改革之路。

第一,要提高对经济转型和潜在经济增速变动的认识,避免出现形势误判和政策失误。事实上,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转型,日本的经济结构,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对经济转型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过去那种靠廉价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和土地,通过高强度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依然能够带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结果,对形势的误判造成了后续的政策失误。

第二,财政刺激应关注刺激政策的有效性。日本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面临严重的边际效益递减,但是其僵化的财政支出制度不能对低效的财政支出做出及时的调整,结果,不仅没有使日本经济走出衰退和通货紧缩,反而使日本政府资产负债表急剧恶化。

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泡沫。20世纪80年代日本货币政策框架的目标主要是盯住通货膨胀率,而忽略了资产价格水平。即便当资产价格急剧上涨、泡沫越来越大的时候,日本央行在加息问题上的犹豫不决、踟蹰不前,同时更迫于美国的压力,未能及时上调利率,最终导致“平成泡沫”的形成。

第四,防范转型期的风险不能单纯地依靠刺激政策,而应推行有效的结构性改革。对比日本在两次转型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可以发现,第一次转型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一系列结构性的改革措施,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反观1991年之后的转型,长时间依靠刺激政策而没有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得日本迟迟无法实现成功的转型升级,甚至陷入长期萧条和通货紧缩。

第五,在推行政策时要注重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在“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开始对美元快速升值,至1987年时已经升值将近70%,此时日本国内已经开始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的倾向。然而,1987年“卢浮宫协议”却要求日本须继续坚持“协调降息”的方针,这使得日本国内经济政策目标与国际政策协调目标之间出现了深刻的矛盾。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Preventing Risks in Japan's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ZHANG Ming LIU Qi LI Wanchao LU Yingfei

Abstract: From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the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all kinds of risks are often concealed and hedged, which is not easy to expose. As the economy slows down and enters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deep-seated and structural changes and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operation are often easier to expose, and various risks are likely to be released centrally. In this paper, Japan's two post-World War II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s the research window,review and sort out the various risks faced by Japan in these two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s, and summarize Japan's policy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spond to various risks.

Key Words: Japanese Economy; Risk Prevention;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3109(2019)04-0025-04

作者简介: 张 明,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

刘 祺,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

李万超,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路颖菲,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何昆烨)

标签:;  ;  ;  ;  ;  

日本经济转型期防范风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