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论文_崔映州,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论文_崔映州,

西昌宁远学校 崔映州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宁远学校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前言

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抓起,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并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想方法来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现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很多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依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彻底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多小学教师受考试制度的影响,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学校中,可以改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在教师评比中,不仅仅将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需要综合各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评比,这样能够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另外,大部分数学试卷中的考点都偏向于教材基础知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检验的习题非常少,这便使教师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便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因此,学校在数学试卷的设计上,要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总之,思考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复杂过程,空有热情的思考是徒然,而没有热情的思考是沉闷而繁重的,都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利尿,重视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以思考为乐趣,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展开主动而快乐的思考。

二、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中心,把每个知识点讲得非常详细透彻,可以说是一口一口地咀嚼后喂给学生,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会造成严重的依赖性,不知思考,不會思考。而且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为此,只有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心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会让学生陷入被动而机械的接受之中,失去了思考的权利。为此我们可以精心设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1.数一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2.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各条边的长度、各个角的度数。3.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每条边与每个角,发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既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展开主动思考。各小组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思考、认真记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进而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消极接受,而是要在积极的思考与思维中主动构建新知。

三、多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评价,要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正面肯定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思考热情,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思考,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或者看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熟记程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方向等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评价成为学生漫漫途中的加油站。比如说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多做纵向比较,不要做单纯的横向比较,与某某学生相比较,而是要做纵向比较,要看比之前是否有进步,也就是说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将学生的具体情况记录在册。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使之成为增强学生信心的重要契机。其次,鼓励要真实而具体,也就是说鼓励并不是笼统的一句你真棒就可以的,而是真实而具体,富有感情,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小结

总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来的,而是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世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

[2]盛庆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J].好家长,2018(48)

[3]刘晓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论文作者:崔映州,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论文_崔映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