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情报期刊的现状_学术规范论文

论图书情报期刊的现状_学术规范论文

论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现状论文,期刊论文,图书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6)04-0154-02

一、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现状

笔者对现存的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状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统计,试图展现一个大致的范围。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省级以上的图书情报专业期刊70余种。这些期刊的开本不一,栏目各有侧重,作者群各有倾向,可谓文采纷呈,为图书情报信息工作人员提供了广泛的理论阵地和学术交流平台。但就其刊物的质量和经营理念等问题在图书情报学术界褒贬不一,笼统地夸大其作用,或含糊地贬低其价值,都不利于学术研究和期刊的发展。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其特性,实事求是地分析检视其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专业学术研究,繁荣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

(一)期刊功能特性

我国目前图书情报专业刊物很多,主要分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高校院系或高校图工委主办、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学会主办、省图书馆和省图书馆学会合办、各系统专业图书馆合办等,大陆外的收集四种。其中,一些期刊专业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图书馆理论与现代数字化意识出现了碰撞与融通,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特点;一些期刊学科建设与作者队伍建设有明显的集聚与体现,具有突出传帮带的学术特点;另一些期刊则学术实践角色明显,数字化研究与图书馆问题体现出双体共振效应,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和行业特点;再有一些期刊决策理念和工作实践有合理的交融与渗透,具有强烈的指导性和时代特点。从学术角度看,前三类在期刊群中所占分量最大,是科学研究的主流,是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的最直接披露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注重学术性,定位准确,发稿精良,成为图书情报期刊的三甲。此外,十四种核心期刊,具有前瞻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共举的特色,得到了全国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普遍赞誉。但大多数图书情报专业期刊风格不明显。

(二)期刊学术质量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确实存在一些学术质量问题。学术规范不够:学术规范是保证任何学术研究活动得以健康展开的必要条件。一些品质较高的期刊学术规范做得比较好,但更多的期刊做不到规范。仅在论文体例、引注和匿名审稿这些形式规范上都不能做到,更何谈学术规范的本质内涵。学术创新不足:相对而言,一些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缺乏理论创新,总结前人研究学术成果和理论创新的较少,专业学术论文“为写而写”,低水平重复较多,学术规范上缺乏灵魂,学术道德上缺乏自律与约束。论文遵选偏差: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大家都要为论文答辩或评职称而发表论文,即“为任务而发表”,缺乏正常学术研究。表现为泛技术倾向:有的期刊从办刊宗旨到栏目设置,都十分重视技术理论而忽视基础理论稿件,使期刊理论只能为少数人需要,而不能为大多数馆员、读者所利用。

(三)期刊编辑现状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中一种非正常现象。一、自行定位:期刊封面上端关于“核心期刊”“优秀期刊”或主办单位等定位缺乏真实性,给读者造成误导。二、刊期缩短:一些期刊陆续由季刊变为双月刊,双月刊变为月刊,这样并没有达到学术研究繁荣的效果。三、版本变多:期刊正常的一种版本不够,还要策划增刊、年刊等不同版本,都是因质量问题不能在正刊中发表的稿件。四、文章缩短:近年学术期刊所发表的短文越来越多,并不是文章精粹的表现,而是因版面的限制与版面费的昂贵所致。字号趋小:国际标准《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明确规定字的平均密度为0.25,没有6号字的规定,而现在用6号字的不乏其例,字体的改小,有悖于期刊的质量要求。出卖版面:有些刊物因质量不高而没有销量,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整刊承包出卖版面,实际上是以牺牲刊物的质量换取经济收入,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图书情报专业期刊发展的本质

(一)信息时代的脉搏

期刊是知识信息时代的脉搏,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百家争鸣的阵地,这是其社会实质;它不该是人云亦云的泛泛之作,而应是善于击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理论与实践创新进取的宏伟目标,这是其价值。一部图书馆事业的文明史,是图书馆人面对信息情报社会的挑战与应战的历史,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理应成为信息时代的脉搏。一流图书情报期刊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能科学地传媒这种挑战与应战的信息社会状态,揭示信息时代发展进程中图书情报领域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深刻地反映图书情报人应对挑战的智慧及其成果。造就一本优秀的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绝不仅仅是漂亮的装帧、华丽的文字和引人注目的学者大师,最重要的是期刊编辑者透过内容的价值营造所体现出的大彻大悟的智慧,具有站在时代发展制高点上的学术特性与功能定位,这是优秀图书情报专业期刊追求的目标。

(二)具有独立品格

一本期刊,如果是被社会现实、利益驱动、人情世故剥夺其思想空间的期刊,就不是好期刊,只有具备独立品格的期刊才是好的期刊。期刊中原创的东西,都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有价值的反思,都是在保持距离中完成的。作为图书情报学界的学者和体现学者思想及品格的学术期刊,应竭力避免那些平庸的议论,要敢于发出独立原创的声音,让学术思想和品格直接表达情报信息时代精神的最强音,用以指导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实践,这是起码应该保持的一种底线。让一流的学术走进图书情报人员的视野,这就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期刊所独自具有的特质,这个特质能使它跳出于众多期刊之上,成为读者的钟爱,读者的首选。

(三)优秀期刊是学术成果的载体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的载体,刊物水平的高低是我国图书情报信息领域学术水平的真实反映,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水平也决定了期刊的品质。目前,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数量比较多,但总的看来是良莠不齐。造成这种状况,与我们目前的学术研究缺乏规范的管理有关。学术期刊对图书情报学术研究具有引导作用,应避免期刊内容落后于学术成果的现象,期刊内容与研究水平应该保持同步。它不能是消极地等待稿件或将就稿件,应主动站在学术的制高点上引领学术研究。期刊的栏目与发文内容,既要有权威性、对策性、专业性、实用性这些个性,更要有学术性、信息性、收藏性、检索性这些共性,并力图反映出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动态。

(四)优秀期刊的价值

优秀期刊的价值构成至少具有三个层面:即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使用价值反映的是期刊的一般有用性;交换价值反映的是期刊在传播市场的竞争中对于特定人群的可用性;而符号价值则反映的是期刊对于特定使用者的精神专属性和文化标示性。而支撑期刊这三种价值的真正所在就是期刊本身引领学术研究前沿的学术价值,丧失了学术价值,其它价值就无从谈起。优秀的图书情报专业期刊都应瞄准学术研究的前沿,成为传播和高扬图书情报学领域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无疑是当今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学术阵地,是图书情报人得以窥视一流学术成果的权威窗口,也标示着这一群体的文化旗帜,是所有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榜样,它们对推动与繁荣图书情报专业学术研究,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文明建设,有着其他书刊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加强学术规范

笔者赞同俞吾金先生的观点:加强学术规范,不但要关心作品是否遵守“单纯形式上的学术规范”,即形式上的合法性;更需要关注作品内容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学术规范”,即学术上的原创性。“面对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在学术上没有任何积极推进的所谓‘学术成果’,‘学术’这个词也将失去它原来的意义,蜕变为符合‘单纯形式上的学术规范’的文字垃圾。”为此,应采取匿名审稿按质取文。《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匿名审稿制度值得推广,它让任何“人云亦云”、“应时应景”式的文章都不可能问世,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规范。应当好伯乐推出学术新人。新人发文章很难,而新人的文章不一定就不好;成为知名学者后发文很容易,但知名学者的文章也未必都好。好编辑、好期刊应该不断推出对本学科、本领域有创新见解的新学人,才会为本期刊提供新思路、新理论。

[收稿日期]2006-03-30

标签:;  ;  ;  ;  

论图书情报期刊的现状_学术规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