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平衡_艺术论文

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平衡_艺术论文

管理:科学与艺术平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与艺术互动

管理,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化,也可以把它复杂化,关键是如何去理解和实施管理。

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另一个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个管理都搞好了。因此,如果说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管理上的竞争,那么管理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其实,关于企业管理的科学与艺术是并不矛盾的一对概念。管理既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科学的管理就会成为艺术家式的管理。

管理的理论应注重科学性,管理的实践则应注重艺术性。

企业基层的日常管理应强调科学性 (程序化),而高层的决策管理应注重艺术性(非程序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是对非程序化艺术管理的一种约束,重在对其约束度的把握。管理的艺术性比科学性更为高超、更为复杂。

科学性是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它注重自然规律,客观数据,分析结论,程序化、规范、规则、理性体验,同一性和经验运用。科学性是一种行为的严谨,带来平衡和稳定,如同人的骨架和躯干的作用。艺术性则是经营管理变化创新的灵魂,它注重的是灵活应变、逆向思维、创造创新、情感认知、审美感悟。艺术性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带来活跃与发展,如同流动的思想、神的和血液。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要将管理工作做好,尤其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得好,肯定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

艺术的魅力在于能抓住时机,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拿不准、没胆量做的事。科学的力量在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能指导其战略决策,以达成长远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侧重于研究总结共性,而艺术则强调个性和个人发挥。

一切从实际出发

如果说科学化的管理为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艺术化的管理则促进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管理概念正在把人们带向新的世纪。工业时代经验式的管理,已不适合今天变化无常的信息商业社会。传统的市场份额已经饱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越来越打破陈规,五光十色的现代经营招式,将商业市场演绎得更加变幻莫测。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应付变化。变化是推进事物进步的动力,只有那些先于变化并创造变化的企业才能赢得成功。现在,企业的生存方式在发生巨变,从自然生存到适应生存到学习生存甚至设计生存,本身就是极其艺术化的演进过程。创新才能生存,有技高一筹的创新谋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适应生存和学习生存的初级阶段,科学性很重要;而在设计生存的高级阶段,艺术性显得更重要。

管理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科学”的比重已经很大,而“艺术”的比重很小。这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探索、修正、总结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当然,这里的“科学”和“艺术”都是广义的。因为科学可以量化和复制,而艺术不可以量化和复制,所以管理成为一个规范的、可以推广的理论和实务,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实务。所以,从总体来说,艺术的比重仍然很大,而科学的比重很小。当然,具体到某个企业,其比重可能会千差万别。这种国情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性”很强的企业家和策划大师,也创造了不少奇迹和令人羡慕的业绩。

在现代环境中,经营和管理的界限有时会变得非常模糊。从管理经营(对经营进行的管理)向经营管理(将管理作为一种经营)的发展,证明了管理理念的升华必将创造一批“大师”。

很多人会认为,今天的中国市场还处在不规范运作的状态,所以只能用不规范的方法去应付、去操作,“乱中取胜”。但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现象,是过渡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市场一定会越来越规范。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尽快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 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方法、工具来装备自己。管理的艺术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创新是一种变梦想为可能的艺术。

艺术演绎科学

现代企业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艺术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而这些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

许多企业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由于管理的艺术性更多的掺杂了决策者和管理者个人的随意性和感情色彩,所以造成了管理的不科学。由于科学的比重很小,企业的命运常常是由决策者一人控制,“人治”大于“法治”。由于艺术性和随机性过强,企业的大起大落很难避免。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没有规范的、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体系,用户分析理论和方法,凭感觉、拍脑袋做决策的情况比较多,导致风险高、成功率低。管理也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过分强调中国国情,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即使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也无法积累科学的管理经验,总结出科学的道理,更谈不上学习性企业。

因此,必须用管理的艺术性打造出管理的科学性:

1.管理艺术的制度补缺功能。管理“度”把握的不精确,造成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艺术。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订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艺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2.对人的管理,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绩效考评是激励的基础,没有绩效激励的绩效考评,将是没有目标没有效果的。激励是绩效的目的、如果仅停留在考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就是资源内耗。绩效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创造利润。可以说,一个企业只要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科学,管理也基本上是科学的。但同时管理的科学性又不能完全代表管理的平衡性,管理科学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3.因势利导,理清管理的阶段、层面与导向。

(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采用民主管理。

(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躬亲,不要越级管理。管理要在各级管理者之间有制度化的权利与责任,管理越科学,这种权利与责任划分就越细致,也就会越发体现出管理的艺术性。

(3)有明确的升迁制度,让较高层的管理者都有各层级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提拔,避免以“英明领导”的管理代替制度管理。

(4)描绘出未来美好的愿景,那是一种用物质与文化铺就的未来之路,既需要管理的科学性,也需要用艺术家的气质去维系。

4.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统一。由于科学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可以达成共识,有推广价值。艺术则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所以很难推广。不过,要达到共存共荣的效果,就需要同时进行推广。

科学与艺术相对于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持有这种辩证的观点,才会使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样以来,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如果承认了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达到两者的完美衡量和统一,就必然会使企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标签:;  ;  ;  ;  

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平衡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