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是教师进行有效备课的出发点,也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前提。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目标的制定放在指导教学的高度上去对待。而有关学习目标的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目标;教学方法
一、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学科本质
把握数学学科本质,需要教师对初中数学的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定位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都有所了解。
笔者认为目标的制定:一是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这一概念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以这一概念为核心是否能构建一个“概念网络图”。二是对数学思想的把握。数学基本概念背后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初中阶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法等,这些思想主要通过学习数学概念和在解决问题中落实。三是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初中阶段常用的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比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中,我们可以把学习目标定为“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图象,概括一次函数的性质”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数学特有思维,还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目标的制定要从学情出发,避免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目标的制定一要研究课标,明确国家课程标准有关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度、接受能力等,所以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从学情出发,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三要研究教材,教师能使用好教材,那么就给学习目标的达成找到一个可依托的载体。
如在《因式分解》一课中,我们可以把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作为一星级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均要达到,而x?+(p+q)x+pq=(x+p)(x+q)十字相乘法,我们可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确定为二星级目标,仅要求思维活跃,能力强的的学生探究了解。这样既避免了对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干扰,又增添了思维活跃的学生的自豪感、求知欲以及探究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新课标下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因此在师生课堂双边活动中,有时出现偏离原来教学目标的情形。此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引导,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避免过于空泛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要尽量避免用含糊的、空泛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而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一切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可以用行为动词(比较、辨别、解决、操作)等对教学目标进行界定,使学生有目标可依,能进行有效操作,避免知道,理解,掌握等。行为条件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能做到什么水平、什么程度。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教学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自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到底是理解了还是没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往往难以明确、不好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一般式中a,b,c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就比较容易确认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四、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相辅相成关系,不可分割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展示给学生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界限机械区分,结果不可避免的造成:不利于突出重难点,不利于检测当堂所学知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要明白“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目标。它们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如在学习《二次根式乘除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确立了这样一条目标:“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并用法则进行计算”。这实际上是把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两维目标很好的进行有机的整合。再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时,“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数学模型,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会同学之间的合作乐趣”,这一个目标则是过程、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这比把三者割裂开来,显得更简洁、更具体、指令性更强。
总之,学习目标既是教师有效备课的起点,也是师生课堂行为共同追求的目标,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情,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二十二中学校 037000)
论文作者:邓传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这一论文; 教师论文; 概念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