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为78.33%(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关节晨僵、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评分、VAS、WOM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温针灸;膝骨性关节炎;针刺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62-02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质増生等有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50%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为80%~90%[1]。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稳定性降低、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认为该病“痹证”、“历节风”等范畴,由于年老体衰、湿邪侵袭、外伤劳损、肝肾亏虚等导致。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关节置换术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病情,但成本高且效果不佳。而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治、拔罐等根据病因病机特点实施的辨证疗法对该病有较好的效果[2]。本文对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某院从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排除膝关节肿瘤、痛风性膝关节等疾患及有膝关节手术史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61例中,男性24例,女性37例,年龄42~74岁,平均(62.09±3.53)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2.42±0.38)年;对照组60例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41~72岁,平均(61.92±3.76)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39±0.3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犊鼻、梁丘、血海、内膝眼、足三里,常规消毒,采用0.30×50mm的一 次性毫针(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刺入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将1.6cm艾条点燃后加在针尾,温针灸,燃尽2条艾条,拔针;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观察组,常规消毒,于穴处快速进针,深度约1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出针。两组均10d为一个疗程,休息2d,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采用VAS量表对划着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最高分10分,采用WOMC骨关节炎指数对膝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最高分4分,
从关节晨僵、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每项分值0~3分,均为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根据临床症状、关节功能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较前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较多,包括内服活血、祛湿、补肝肾中药;通过涂抹、贴敷、热熨、熏洗等疗法行中药外用;推拿、拔罐、火针、温针灸、体针等,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其中温针灸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具有疏通经络、疏散风寒、通痹止痛、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能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其血液供应,改善骨内微循环瘀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骨质增生形成;缓解疼痛及由于疼痛导致的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3],提高机体耐受力。还可促进膝关节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炎症及水肿消除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本组资料中,取穴犊鼻、梁丘、血海、内膝眼、足三里,其中针刺犊鼻穴,可刺激机体对镇痛物质的释放增加,从而提高痛阈,增加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梁丘具有通络止痛、补益气血、濡养经脉之功效,从而促进膝关节气血运行通畅。血海具有健脾利湿、补血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内膝眼穴位于膝关节上,刺激该穴,可直达病所。 足三里为阳明胃经合穴,具有扶正祛邪、调理脾胃、通经活络、补中 益气之功效,对改善患者的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大有裨益,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针刺上述诸穴,具有舒经活络、通利关节、解阻除痹、祛湿止痛之功效。且诸穴均位于膝关节周围,达到近治的目的。
艾灸借助燃烧艾条的热力对机体进行温热刺激,具有疏通经脉、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散寒祛湿的功效。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以针刺和艾灸为基础,联合温针灸行气、补气,标本兼治,可有效缓解膝关节肌肉痉挛、疼痛,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的目的。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关节晨僵、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评分、VAS、WOM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段彩茹等[4]取内外膝眼、鹤顶等穴,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温针灸治疗,有效率达到97,67%。陈峰等[5]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取穴梁丘、犊鼻、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温针灸治疗,有效率达到94.28%,本文结果与之相似。说明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优势明显,该疗法将针与灸的结合起来,具有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可迅速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有武,赵冬娣,袁涛.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7):853-856.
[2]刘琪琳.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 临床研究,2016,8(9):108-109.
[3]马生吉,杨科,李凤奇.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54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10):751.
[4]段彩茹.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9):55-56.
[5]陈峰,朱烨,石晓兵.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 2018,39(7):953-956.
论文作者:张霞芬,邵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针灸论文; 膝关节论文; 关节炎论文; 关节论文; 针刺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