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艺术
□ 尹建平 吕小裙
当今社会上,“三天作文速成班”“一个月英语口语速成班”的宣传广告漫天飞。这种急功近利的群体心理,加剧了教育者和家长内心的焦虑。
然而,教育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艺术,不是一件可以急于求成的事情。
3.1.1 器官捐献者是否应得到经济补偿 表2显示,61.26%的护士认为器官捐献者应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高于李超[5]等人的研究(29.70%)。经济补偿目前还存在较多争议。在护士看来,这种经济补偿是对器官捐献的一种激励方式,但由于相关法律对补偿金额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公众或患者误将经济补偿等同于器官买卖。提示我们为使公众尽快接受器官捐献,除了知识宣传外,更重要的是完善、细化法律对器官捐献的激励机制。
想起一个这样的故事:夏季的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哭个不停,而她身旁的父亲却任她哭泣。炎热的夏天,公交拥挤,小女孩的哭声让车上的乘客烦躁不安,于是有人劝小女孩别哭了。有人要求这名父亲制止小女孩哭泣,而小女孩的父亲始终没有任何作为,只是默默地站在小女孩的身边。这引发了车上乘客的不满。当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斥责这对父女时,这个父亲开口说话了:“让她哭吧,她的妈妈刚刚去世。”听到这句话,车厢里突然寂静无声了。
翻译中的叙事建构:西媒对《战斗宣言》的编译报道 …………………………………… 韩子满 徐珊珊(6.63)
事实上,当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先以倾听者的身份了解该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急于下结论。教师只有给教育更多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倾诉空间,深入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真正地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选择恰当的、合理的教育方法,真正地帮助学生。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学生犯错时,教师常常失去理智,不能耐心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只是迫不及待地想着批评、教育。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师与学生处于对立的境地。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处理完问题,就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些教师以为一次教育或一次谈话就能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一次倾心的付出就能感动一个问题少年。而事实上,问题学生本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犯错,而且会反复犯错,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必然经历,而有些教师却没有耐心等待,甚至放弃教育这些学生。
近期秋肥市场仍不乐观,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与基层需求低迷之间形成了市场的基本矛盾,厂商在压力中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保证市场竞争力。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则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培育农民的意识并完善基层技术服务队伍是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灾害中重建的寿光也同样在困难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学生如同牵一只蜗牛散步,尽管我们不断地催促、吓唬、责备学生,学生依然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前行,将我们的耐性消磨殆尽。教育是一种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有更多耐性。如果不顾学生的成长规律,急于求成,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失望,甚至绝望。如果教师学会转换视角,从学生的视角去欣赏这个世界,那么,他会在学生的“慢世界”里,看到更多的美好,从而让焦躁不安的心沉淀下来。
教育是“慢”艺术,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自由倾诉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成长有自然的节奏。让我们慢下来,一路上,陪伴着他们慢慢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温州,3258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标签:教育者论文;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