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正在思考什么——从校长课题论文的梳理分析到校长培训对策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对策论文,课题论文,理性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以来,校长们正在思考什么?我们把视点触及被大家忽视的校长培训课题论文这一领域。或许,校长培训的课题研究与课题论文不如学校在各级科研单位已经申报、立项的课题与课题研究成果那样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校长们提交的“十五”期间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的课题论文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里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动态的研究,有学校教育管理转型、创新与发展的研究,又有学校校本特色与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同时,也有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困惑、需求与期待等等。摆事实是基于学校,讲道理是发展学校。于是,我们致力于课题论文的梳理分析,并对校长培训的对策进行理性思考。
一、“十五”期间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课题论文的梳理分析
课题论文的梳理分析,我们设想从“论题取向、论点剖析和论据来源”这三个层面入手。其理由是:论题取向的分析,能够探视到校长们现阶段正在关心与思考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剖析论点(阐述论题的观点)能够体现出校长们对论题认识的广度与深度;而对论据来源的考察,则透视出校长们是否立足于岗位、校本来研究课题。
(一)课题论文的论题取向
论题取向的梳理分析,如果以传统管理学中学校管理项目为依据来划分课题论文的论题范围,虽然符合分类要求并能避免内容的重复,但标题笼统、不够醒目,还会失去较多有个性、有“亮点”的论题在现阶段所具有的令人思考的价值,影响其论题的关注度。为此,我们以论题的“××研究”来划分论题取向,反而觉得相对清楚明白,又有表现力度,能使课题论文的论题取向一目了然。
现把校长们完成的172篇课题论文的论题取向总体情况,列表如下(表1):
论题课程教学教师 德育 心理 校园 民工子 特色 小班
取向改革管理管理 管理 健康 文化 女教育 教育 教学
篇目数 36 33 312714119
7 4
占%数 20.919.11815.7 8.1
6.3
5.2 4.1
2.3
此表中,我们把“论题取向”划分为9个方面,每个方面列出该类论题取向的篇目数和占总篇目数的比例,并且依次排列。这就十分清楚地反映出校长们论题取向的情况,也使我们了解到这些领域的问题已经走进了校长们的视野,已经引起了校长们的关注。至于校长们是以怎样的理念来阐述这9个方面论题的,以下就来剖析这些论题的论点。
(二)课题论文的论点剖析
课题论文的论点,在这里指的是课题论文中校长们阐述论题时所陈述的主要观点。为了便于剖析、梳理清楚,防止篇幅冗长,我们指望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这些论点标新立异,在现阶段不失其前沿性和开拓性。二是这些论点合情合理,在现阶段不失其启发性和借鉴作用。我们权当以这两点“标准”来对论点进行剖析。
1.“课程改革”研究。论题主要分三方面:
(1)实验研究。这是以课程改革理念为理论依据,提出学校教育模式的新探索与新实践。如课题“扬长促潜、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其主要的观点有:“通过对环境创设、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的整体改革,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融入模式之中,双方均得到自主发展”。类似这样实验研究的课题论文较多。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验研究,体验性学习实验研究等。
(2)课程资源研究。这是立足地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如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地方资源应从物质、人力和文化等方面入手;课程资源开发要防止脱离校本与学生实际”等观点。
(3)新课程管理研究,这是为课改推进创造良好管理环境的探索。如提出了“每个管理者必须从课程服从于管理转向管理服从于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必须从过去的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等观点。
我们认为,这些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既准确地捕捉到了新课程的实质,又立足于岗位看问题,抓问题,可以说,校长们实实在在地与新课程在同行。
2.“学校管理”研究。我们把“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管理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论题取向结合起来加以剖析,不难发现,“学校管理”依然是校长们永恒的话题。
(1)“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三个方面研究侧重的都是学生。前两者关注的是学生学科的学习与思想品德行为,后者则是近年来学校日益重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学科学习方面的课题论文中,有关“人文关怀”、“换位思考”,以及“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让我们觉得校长们抓素质教育已触及深层问题。如提出的“学生弱势群体转化对策必须成立专项助学基金、转变教育模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关怀”等观点,是有针对性的。
学校德育,校长们提出的“走进心灵,飞扬个性,引导实践,走向开放,以及家校联网互动”等观点具有前沿性。而“推行德育导师制,学校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德育导师”的观点,则是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一条既新颖又实用的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论文中,题为“心理辅导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研究”的课题论文特别引人关注,该校长既是心理辅导教师,又是行动研究者。他在该课题中提出的“共情是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问题澄清与引导孩子寻找可利用的潜在资源是辅导成功的基石”等观点,乃是自身辅导实践经验的提升。
(2)教师管理研究。论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师德建设,这虽然是传统课题,但又是不少校长清晰梳理出的一条脉络:师德——德才兼备的教师——德才兼备的学生——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仍然会让我们觉得师德研究的必要性和事关教育的大局。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把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维系一所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的高度,是有远见性的。三是教师管理研究,提出:以人为本,从“爱人”做起;关爱“中间型”教师;“教师是一本故事书,教师的故事是一种精彩,也是一种资源”。这些观点既有独特性,又怀有浓浓的关爱。
管理是一种沟通。从校长们的“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校长们正在努力提交一份时代赋予他们重任的圆满答卷。
3.“校本”研究。我们把“校园文化、特色教育、小班教育”这三方面的论题取向结合起来剖析,以突出校长们课题研究立足于“校本”的特点。
(1)校园文化研究。论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校园文化的创建,如提出“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和谐化的校园心理氛围,规范化的校园生活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等观点。二是利用校园文化的引导教育,如提出“利用校园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积极参与,提高认知和判断能力,树立理想和信念”等观点。三是校园文化的校本特色,提出“校园文化必须体现学校自身的管理制度,发挥学校自身的育人功能,处理好学校自身的继承和发展问题”等观点。
(2)特色教育研究。课题分两个方面:一是专项教育特色,如提出“珠算式心算的普及教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区域强项教育模式”等观点。二是依托地方真实历史和人文景观开展特色教育。如提出“根据徐福东渡的历史渊源,以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来开发校本系列特色教材”的观点,极有地方历史与乡土文化的气息。
(3)小班教育研究。论题集中于农村小班教育新模式构建的研究,包括学习组织的落实、教室文化的创设、师生互动的方式等。
我们认为,“校本”研究是探索学校发展的一条最根本的途径。只有立足了“校本”的课题研究,才真正使研究具有实质意义。
4.“民工子女教育”研究。论题分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二是学科教学整合,触及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日常教学对策;三是外来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求学的管理。校长们提出了“学校管理要平等相待,严格遵守法规;要和睦相处、统筹兼顾,力求稳定运作”等观点,外来民工子女是否也能享受同当地少年儿童同等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权利,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接受和管理好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这是需要校长们正视与超越的。
(三)课题论文的论据来源
首先必须表明的是,我们这里阐述的“论据”,是专指事实性材料,(包括定性的与定量的)。“论据来源”是考察事实性材料的出处与落脚点。我们关注课题论文的论据来源,是想把立足于“校本”的事实性论据作为校长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校长们是否选取于岗位与校本的事例,来提出课题研究的论题,来陈述学校发展的观点,这直接关联我们梳理分析和理性思考的价值判断。鉴于事例性论据来源的重要性,我们列出如下表2,反映校长们完成的172篇课题论文的论据来源总体情况。
论题取向 课程 教学 教师 德育 心理 校园 民工子 特色 小班
论据来源 改革 管理 管理 管理 健康 文化 女教育 教育 教学
岗位校本 84535239282020 7 6
借鉴引用 34231921179 14 4 3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各论题取向的论据来源的总量方面,来源于岗位与校本的事实性论据远远超过借鉴引用的论据,这充分表明校长们的课题论文是有研究价值的,经得起我们的分析与思考。另外,如果将表2与表1的总体情况作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事实论据的数量,无论是总量还是个量,都远远超过论题取向篇目的总量和个量。这也表明校长们在论述过程中是充分地“以事实来说话”的。这样的事实,也同样有必要让我们做出理性思考。
二、“十一五”期间小学校长培训对策的理性思考
面对校长们做成的一个个厚实的课题,迫使我们认真、细致地研读校长们倾注着理论与实践智慧的课题论文。同时,我们又有责任去思辨校长们的思考,研究“十一五”期间培训机构开展校长培训的对策。
(一)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已经拨动了校长们的心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成为“十一五”期间校长培训的主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课程改革引领中小学教育,课程标准指导学科教学。校长们自觉地立项于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新课程。这是教育之正道,管理之职责。
从占课题论文的总篇目数的比例和立足校本的事实论据的数量看,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校长们接受新课程的气息。从“课程改革”研究提出的论点看,我们就能够意识到校长们对课改理念的认同。但是,在现阶段,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校长们观念的转变还不足以使新理念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系统接受新课程的学习还仅停留在“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阶段。从课堂教学调查看,“人的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还只处在启蒙时期,更何况,作为省级实验区,本地新课程推进的第四个年头还刚刚开始。为此,我们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成为“十一五”期间校长培训的主干课程。
教育部人事司关于《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开创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新局面》的专题报告中,指出了2005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包括8方面重点内容。其中在阐述“突出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明确指出:“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将新课程改革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校长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内容,并能组织教师积极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广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要积极引导校长研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高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1]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培训机构组织校长研究新课程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型培训”是今后校长培训的主要格局。更何况,随着课改的日益推进,如何辩证思考校长们已经触及的诸如“实验反思、学习方式变革和管理体制转型”等问题,以及校长们还没有涉及的诸如“观念转变、评价制度和城乡均衡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够完善得了的。
(二)学校管理呈多元化趋势,教师管理已成为“热点”问题,校长培训必须增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力度
从“学校管理类”课题论文中发现,学校管理研究已呈多元化趋势。尽管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依然是重头戏,但是,教师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备受关注,教师管理更是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这两个重要分支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管理的“热点”问题。显然,校长们对“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正视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点低、培训效益不高,乃至教师职业道德亟待进一步规范,仍然是困扰课改深入发展的重大障碍这一现实。为此,教育部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和“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2] 的同时,还出台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3]。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校长培训,必须增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力度,必须改变过去校长培训中轻视“教师教育”行为,乃至不开设或开设了不培训“教师教育”能力课程的不良状况。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好教师,一名楷模型的教师,其次才是一名校长。校长,应该是专业化教育者和职业化领导者的统一体。校长的职责之一,就是“重视教学人员的专业发展,鼓励他们参加研讨会、研究班的学习,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4]。可喜的是,我们的校长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发展的意识已经树立,行动也已初见端倪。然而,校长们系统地开展教师管理,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这正是校长培训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致力于校长成长应尽的义务。
(三)“立足校本,谋求更切合学校实际发展的管理之路”已成为校长们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校长培训应建立一个“校本开发”的支持系统
我们把立足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定性为有价值的研究。这是因为在课程改革以来,在校本管理的理念的影响下,学校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手段也逐渐走向了“校本”。诚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5] 这个“转型”,也有指向“校本”之意。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其研究的课题没有定位于“校本”,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上文“论据来源的梳理分析”中看出,我们的校长无论把课题取向定位在哪一个角度,都是以大量校本事实性材料来佐证的,即使能够显性见证立足校本研究的“校园建设、特色教育、小班教学和民工子女教育”等课题,也已经占了课题论题取向总篇目数的相当比例。由此看来,立足校本,盘活校本资源,谋求更切合学校实际发展的管理之路,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成为校长们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校本”研究,目前尚处于弱势状态,其中还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和校本管理等,这需要多方面支持。
因此,校长培训建立一个“校本开发”的支持系统,已成为一项责无旁贷、当务之急的工作。这个“校本开发”的支持系统,除了正常的培训支持之外,还应该包括:政策的支持、信息与资源的支持、理论和技术的支持等。使得校长参加培训从政策的强制性,必然地过渡到校长自觉生成参加培训与依靠培训的迫切愿望,并最终使得校长培训成为校长成长的“摇篮”,成为校长开展校本研究以解除困惑所需求的、有所期待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与信息所”。
(四)课题论文是“管理型校长”走向“管理研究型校长”的重要标志,校长培训应搭建好“课题研究”这一个平台
课题论文,是“管理型校长”走向“管理研究型校长”的重要标志。校长从“接受管理”转变为“接受与创造相结合的管理”,从“实践管理”转变为“实践与探索相结合的管理”,从“言语管理”转变为“言语与语言相结合的管理”,是这个时代赋予“校长”这个职业的使命和重托。能否立项课题和做成课题论文,终将成为能否造就一名管理研究型校长的“试金石”。
课题论文,也是培训机构开展校长培训以来,实施培训综合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见证过校长培训课题论文综合考核的操作过程:校长独自申报课题——校长独自撰写课题论文——校长课题论文上交——课题论文评定与存档。如今看来,这样的做法有遗憾,也有缺失。校长培训应抓住课题论文考核这个契机,搭建好“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为校长们成功地走向“管理研究型校长”引航把舵。校长培训要创设“梯级、区域、组块、对话、论坛”等培训方式,为课题研究集思广益,为课题论文广开言路。这些举措的有效性,我们在“十五”期间校长提高培训课题论文的应对策略中得到了印证,这些举措也必将在“十一五”期间的校长培训中得到改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