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纳到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生成逻辑论文

从接纳到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生成逻辑论文

从接纳到内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生成逻辑

张桂华a,顾栋栋b

(盐城师范学院a.校办;b.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盐城224007)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的认知、情感和需要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人格、价值理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育者多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缺乏创造性的客体,以灌输、外化、他律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价值理想、心理需要、利益诉求等为出发点,以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方法、载体促进学生的思想接纳、情感认同和价值内化,将外在的原则、理论、规范等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

【关键词】 接纳;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存在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和属性,也是个体在认知或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自主性、创造性、超越性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学生的主体性密切相关,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生成往往要经历思想接纳、情感认同、价值内化等发展阶段,然后才能将外在的政治观点、道德原则、法律规范等内化为人格和信仰。马克思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培育的重要意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双方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政治认知、道德人格、价值理想,这些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实践目标,更是学生主体性培育的重要内容。从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主体性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主体性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自主性是指个体能够按照自我意识、自主意志、自我需要开展认识和实践活动;创造性是指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计划、想象认识和改造世界;超越性是指个体能够在认识和实践中扬弃自我、超越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共鸣、心理需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纳、认同和内化。特别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叛逆意识等越来越强,如果教育者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精神需要,必然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应将主体性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以学生的主体需求为出发点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

(二)主体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主流政治观念、价值文化、意识形态等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也是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接纳、情感认同、心理内化等都以个体的有效参与为基本前提,只有将主体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及认知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将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创造性的认识和体验。因此,不仅要将教育者视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应当将学生视为现实的、自主的、能动的自我教育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实践互动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道德观念、价值文化的接纳、认同和内化。

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Enc+Bin用于治疗BRAF V600E或V600K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Enc不推荐用于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7]。规格分别为Enc每片50、75 mg和Bin每片15 mg[18]。 推荐用法为 Enc 450 mg, qd; Bin 45 mg,bid(约间隔12 h);两者均可伴随或不伴食物服用,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7]。

二、灌输和外化: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培育的现实困境

本次抽水试验开始于2018年1月23日10:00,结束于2018年1月23日21:33,共进行3次定流量抽水。抽水试验过程完全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抽水试验过程中,同步观测、记录抽水孔的流量和水位。抽水过程曲线见图1。

(一)灌输与说教: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培育的模式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施教者有专业知识、教学经验、责任意识要求,还要求施教者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主体地位、实践能力、个性差异。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观念和自我意识更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但是许多教育者仍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灌输、理论说教等方法组织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及过程,以“一刀切”“统一化”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需要,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全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甚至视思政课为“水课”。

(二)外化与他律: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培育的思想羁绊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反映人的需要,“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1]。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主体性、动态性、无限性等特征,并以匮乏感的形式存在,当个体的匮乏感超过特定的“阈值”后就会以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只有当学生产生心理或精神匮乏感后,才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而将自己的本质力量投射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培育与学生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2]。人的需要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需要总是以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驱使人们的行动和实践。人的利益不仅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经济利益,还包括人的精神满足感、自我实现感、心理幸福感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培育应以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利益为前提,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益诉求、心理需要、价值理想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接纳与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生成的应然要求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接纳只是主体允许对象以客体的身份存在,以独特的结构存在于主体的思想认识层面;认同是主体允许客体在自我的情感体验、心理体验等层面存在;内化是指主体将感知到的思维和观点转化为自我的认知、情感、意志、信仰等,将客体的一切符合主体的思维系统转化为主体的一部分,使客体与主体成为同一整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培育的高级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接纳和情感认同的最终目标,当学生将思想政治内容及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意志、信仰和人格后,就会用所接纳的政治理论、道德要求、价值原则、行为规范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最终形成自律和自觉的主体性人格特征。自律是个体将外在的原则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内心准则,能够按照内心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自律是思想内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思想内化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将内化和自律作为主体性培育的重中之重,在思想内化和行为自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大学生主体行为的输出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源动力,大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程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评价标准。

(一)需要与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培育的基本前提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以外化和他律为基本理念,以灌输、强制、约束等为教育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可以任意塑造的“材料”;教育者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角,以外化和他律、话语独白、行为规范、制度约束、奖惩机制等方式教育或管理学生,试图自上而下将外在的政治理论、道德观念强加给学生。不可否认,在思想封闭、文化单一的传统社会中,行为约束、制度管理等他律教育能够收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在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许多教育者仍以外化和他律的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思想接纳、情感认同、价值内化,必然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和主体人格缺失,导致教育的失效和失败。在以外化和他律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不能将思想认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甚至在金钱、权力、享乐等思潮冲击下迷失政治理想、价值信仰,丧失独立的个性品质和主体人格,变成了自私狭隘、随波逐流的“单向度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性教育,包含以思想渗透、理论灌输、心理辅导、文化熏陶等为主的实践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能否让学生在思想上接纳思想政治内容、在情感上认同思想政治观念。因此,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及要求的思想接纳和情感认同,不仅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话语讲清、讲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思想认识层面接纳思想政治内容的合理性、正确性,还应当通过生动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上认同思想政治观念,培育学生的归属感和意义感。只有当教育内容及活动与学生的灵魂产生碰撞、交流和共鸣,才能使其接纳和认同思想政治观念,并内化为心理结构、认知方式、生命价值,实现提升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主体性教育目标[3]

(二)接纳与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生成的必经阶段

这个例子或许能够佐证,《图像学》中那些拟人形象方案,里帕即便采纳的是视觉化图像资源,也未必是他个人的实际观察,而更可能去参考文学作品中“艺格敷词式”描述。毕竟,“特征描述法”这种易于再现画面的文字表达手段,不仅适用于古代的那些佚失无存的图像作品,而且适用于当时那些受到热议,却囿于地理距离无法亲往一睹的赫赫名作。

马克思认为,人在进行生产和交往的过程中,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应该成为“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产生的主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教育思维影响下,教育者往往将学生看作无言的“他者”和被动的客体,以思想灌输、制度约束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自由开放、价值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不断提升,这种以强制约束为特征的灌输、说教方式及理念,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培育的现实羁绊。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新兴事物的产生,学生的主体性诉求、主体性选择、主体性话语越来越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

(三)内化与自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生成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包括了理论需要、实践需要等,但他同时也强调,人的理论需要不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的过渡环节正是教育和接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比常规意义上的主体来说,它是一种具有“客体性”的主体。这个“客体性”是指它在发挥作用时,要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并被其社会角色身份所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特征性要素,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则、规范的接纳和认同。唯有如此,才能将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价值信仰乃至行为自觉。

四、从接纳到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生成的培育路径

此模块实现教师信息的管理功能,此模块包括查询、新增、更新教师信息等功能操作。教师信息包含教师编号、教师姓名、学历、参加工作时间、职称、职务、资格证书、所属系部、专业领域、科研情况等相关信息。

由表4可以看出,对于G分量图像:对面积在190~250之间的鸡蛋,双黄蛋与单黄蛋之间蛋黄和整蛋周长之比的分割阈值为0.33;对面积小于190的鸡蛋,双黄蛋与单黄蛋之间蛋黄和整蛋周长比的分割阈值为0.44。

(一)以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主体性培育的出发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以学生的需要与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而彻底的思想政治理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利益诉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思想的先进性。马克思认为,思想本身并不会形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只有当思想被人们接受后,才能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实践和力量,思想要为人们所接受,首先就应当是正确的、合理的、有说服力的。因此,应当从市场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的现实中出发,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提高对贫富分化、城乡发展失衡、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的解释力,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接纳度和认可度。同时,以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管什么理论不能脱离人的利益和需要,否则就会“让自己出丑”[4]。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思想困惑、利益诉求等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利益诉求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主体性培育的教育目的。再者,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为出发点,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覆盖面和涉及度。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有差异,教育需求也不同,如果不充分考虑,个性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培育目标就不能很好实现。现代生活中,上网、玩手机、刷朋友圈等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应考虑从互联网普及的教育场景出发创新教育方法,通过自媒体、微课、校园网等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5]

(二)在思想接纳和情感认同中培育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学生的思想接纳和情感认同作为主体性培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接纳和情感认同程度。首先,促进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思想接纳。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个体主体意识获得了长足发展,应以网络话语、生活话语等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其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影响,提升教育主体的接受感。要避免理论灌输、权威至上、应试思维的负面影响,摒弃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灌输式教育理念,以对话交流、双向互动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和自由选择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要针对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现实,创新教育理念、方法、模式,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生活选择、人生发展等提供理论指导,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应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帮助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原则等产生思想共鸣。

(三)在价值内化和行为自律中培育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当将价值内化和行为自律作为主体性培育的重中之重,通过思想渗透、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将外在的原则、思想和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价值信念和主体人格。首先,以正确的理念及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价值内化[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价值内化和行为自律与其思想认识、价值判断、社会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更好地将外在的理论、原则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人格和行为自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权威主义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自由平等、对话协商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中形成正确的价值信仰、主体人格[7]。此外,要摒弃理论灌输、制度约束、刚性管理等强制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以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文化渗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强化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以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形式灵活的教育方法、真实可感的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原则的价值内化,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自律。最后,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行为自律。价值内化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它不仅受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影响,还受到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需要、价值追求等内在因素制约。因此,应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校园活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其将活动价值内化,将外在的原则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人格、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最后,还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管理等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覆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之中,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及内容的价值内化[8]

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发挥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只有经历思想接纳、情感认同、价值内化的逻辑建构过程,才能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既定目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确将主体性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要策略、重要手段,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科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14.

[2]唐登蕓,吴满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价值、逻辑与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18(8):95-100.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3-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3.

[5]徐志萍,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8(2):32-35.

[6]周芳,涂一昂.基于审美人格培育探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优化[J].学习与实践,2017(4):47-49.

[7]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外化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25-29.

[8]邹艳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27-30.

From Acceptance to Internalization:The Subjectivity Formation Logic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g Gui hua,Gu Dong dong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activity based on the cognition,emotion and em and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correct political id e as,moral personality and value ideal of students.It is also a student-oriented subjective education activit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How ever,under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educators of ten regard students as the passive object lacking in creativity.It is impossible to cultivate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personality of students well by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inculcation,externalization and heteronomy.Therefore,the personality difference,interests,value ideals,psychological need and interest d em and of students should b e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should also aim to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 principles,theories and norms into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character of students in educ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cceptance,emo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value internalization of students by making use of the scientificand reasonable education content,methods and carriers.

Key words: acceptance;internaliz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ubjectivity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章编号】 1003-8418(2019)05-0110-0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19.05.019

【作者简介】 张桂华(1968—),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顾栋栋(1983-),男,江苏东台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017ZDIXM152)。

(责任编辑朱旗 )

标签:;  ;  ;  ;  ;  ;  

从接纳到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生成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