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员队伍重组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员队伍论文,现实论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91(2006)09—0032—02
党员队伍的流动重组是指大量党员离开原来工作和生活的区域(单位)、离开原来的组织系统,进入新的区域和组织系统。客观分析党员队伍流动重组带来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是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任务。
一、党员大范围流动重组带来的现实问题
1.党员队伍流动重组造成部分党员流失。所谓党员流失, 就是党员在流动过程中没有转移组织关系,或者转移了组织关系但没有被服务地党组织接收,无法找到组织归属。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目前的工作单位根本就没有党组织,因此不知道该将组织关系放到哪里;二是虽然所在单位有党组织,但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这些党员理论上并没有丧失党员资格,但实际上作为党员的政治身份已经与他的职业身份相分离。流失的党员主要是农民党员和工人党员。
2.党员队伍流动重组导致组织资源配置失衡。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组织资源是一种行政化的单位配置,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有党组织和党员。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社区党员快速并且弱势膨胀。随着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解体,大量人口流向社区,社区党员的数量也迅速膨胀。聚集在城市社区的党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和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退休和下岗职工。这些党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经济上处于弱势状态,而且由于生存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很难顾及党组织的工作。第二,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空白点增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必然推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重组,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市场规则起作用,每天都会有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生长起来。这些新生长起来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党组织和发展党员。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不断出现,党员空白点还会有增加的趋势。
党员队伍大范围重组打破了以往的组织平衡,而新的平衡又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领域党员过度集中甚至出现膨胀(如城市社区),另一些领域则出现了党员的空白点(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种组织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不仅反映出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而且造成党的工作出现死角,削弱了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党员队伍重组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 党员队伍重组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组织体系,也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一是流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难以掌握。目前,尽管各级地方党委对流动党员管理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流动党员仍然是基层组织管理的一个死角。二是城市社区党员组织化程度不高,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以到位。三是农村党组织管理水平普遍低下,部分党组织甚至处于萎缩状态。
二、党员队伍优化重组的若干对策
党员队伍的流动与重组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应理性分析导致这种流动与重组的原因及其历史必然性,认真探索党员流动与重组过程中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格局的现实对策。
1.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适应基层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按照产业和区位重新整合党的基层组织,在纵向管理日益弱化的情况下,主动发展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党员队伍重组过程中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必须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联络站点,制定相应的沟通与联系制度,负责履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能;必须建立一定区域内不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区域范围内党组织自身建设、群众工作和公共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建立联席会议与地方党委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地方党委反映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听取地方党委的指示和意见;必须高度关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问题,切实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努力减少以至逐步消除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消灭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死角,全面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的管理效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组织管理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的局面。由于大量党员处于流动之中,不断生长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又很难同步建立党的组织,而网络管理又需要相应的电信设施,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并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因此,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的管理效能,将那些找不到组织归属或者组织归属不明确的党员纳入区域党组织管理,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改善区域党的组织设置:凡是超过100名党员的居委会党组织一律设置区域党委,可以指派居委会党员负责人或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党员业主担任区域党委书记;要在区域内设置党员联络站点并指定专人负责组织联络(联络人可以兼职也可以专职),及时收集并发布有关组织信息,逐步形成党员找组织和组织找党员的双向机制;地方党建网站要建立与区域党委的网上链接,并在网上开设区域组织管理论坛,发动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干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探讨区域组织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动区域组织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2.形成开放式的基层组织格局。 基层组织建设目前仍然存在的一种不平衡现象是没有正常的退出通道。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处于一种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入党和退党都被看成是很神秘的事情,没有开辟党员自主退出的通道,也没有形成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也导致党内积压了一大批素质不高和能力不强的党员,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3.实施流动党员网上管理。大量党员处于流动状态,这已经成为客观事实。改变这一事实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放弃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则是对党的不负责任。从近年来各地实践探索的经验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施网上管理。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可以设立网络党委,有流动党员的基层单位可以设立网络支部或联合支部。各单位为流动党员个人建立网上档案,包括个人履历、组织隶属关系、目前职业、E-mail地址等情况;组织部门和网上党委掌握流动党员的总体情况,提出网上组织管理的原则要求。对流动党员实施网上管理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内容。网上党委可以就组织活动内容设立若干个专栏,如政策宣传、形势报告、思想交流、理论探讨等。二是要求。网上党委每半年举行一次集体活动,具体安排可以专门设计;网上党支部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思想交流,具体时间和要求可以提前一个月在网上发通知;流动党员每月至少一次自觉上网浏览有关信息,党员之间也可以约定时间上网交流思想和有关信息。三是技术操作。可以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也可以有意识地将文化程度低的党员与文化程度高的党员编入同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他们互帮互学。四是管理方式。要为流动党员进入网站设计系统提示;给流动党员发放IC卡,以便在流动中确认党员资格;流动党员每参加一次网上组织活动,电脑要能够自动将有关情况存入管理系统,有关党组织可随时调用和查看流动党员的最新个人资料,包括参加活动和接受教育的相关情况;采用积分制办法,每位流动党员参加网上活动的情况都可以量化计分,并设立积分排行榜,年终总得分情况可作为评选“流动党员之星”和“最佳网上党支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