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肖滢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城网和农网大规模改造以及大型工矿企业的升级,变电站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能够综合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监控一次设备的状态,实现“四遥”以及历史记录、报表、事故分析等等。然而电力系统要想实现调度真正自动化,就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来实现。因此,远动控制技术在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远东技术;抗干扰措施
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已成为最核心的内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分作配电网调度自动化与发电、输电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
2 电力系统远动控制
电力系统远动是指,使电力系统受到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远方实时控制和监视。远动通道、被控站及控制站、三者构成了远动系统。从广义的角度讲,远动系统包含:被控站的过程设备与控制站的人机设备;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远动系统仅包含远动通道与两端远动设备。各级调度一起承担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省调或大区网调负责经济调度和自动发电控制,省调与网调均应具备校正控制与安全分析等功能。
3 远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应用
3.1 便于诊断和维护的功能
采用规约调试工具能够很方便的对现场设备运行的正确性进行确认;运行控制工具可以监视前置系统的设备、通道和各个节点等各级运行环节的运行状态,并能实际控制其恢复、删除、停止等的各种运行方式;为了对与主机系统间数据传递的正确性和各个规约扫描进程数据处理的正确性进行确定,需采用数据监视工具对前置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数据控制和现场采集进行监视。报文监视工具可以同时实时监视多个运行通道的收发信息,且能将其截获并存储,从而进行报文的具体分析;管理运行日志。系统能够按照需要使采集与存储运行日志信息的工作被启动或停止;这些进程的状态监视和启动运行由系统运行管理的子系统负责维护,为了使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如果这些进程发生异常,系统就会启动故障恢复机制。
3.2 完备的系统管理与监视功能
该系统提供了的软件工具非常丰富,能够让用户对各个系统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并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灵活的控制,以适应各种现场实际运行的复杂情况。
3.3 强大的接入和接出能力以及灵活的通信控制功能
通讯控制主要包含用户定义的扫描周期、支持环形通道、用户定义的全数据扫描周期、用户定义的最大重发次数、用户定义的与RTU的对时时间间隔等的一些参数设置。如果通信发生异常,就可以对数据扫描的优先级进行自动调解。
3.4 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支持
系统网络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是使用TCP/IP协议来实现的。系统能够结合需要对不同的网段进行划分,再不同的网段上设置网络节点。再者,还能够通过远程把网络节点和系统相连接。受客户/服务器间的传输数据限制,网络节点还能够由低速线路接进系统。另外也支持终端服务器、网络、拨号、串口等多种通讯方式,并且使环行通道、双通道、点对点通道等各种通讯机制得到实现。用户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3.5 对多种冗余机制进行支持
系统具有完善的冗余机制,支持三级冗余。节点冗余支持双数据库服务器、双SCADA、双前置体系,按照当前网络各节点的运行情况及被监护进程,进行成熟和完备的逻辑切换。网络冗余以双网网络节点状态的组态控制与监视为基础,根据需要可以使每个节点都配置一、两个网络接口。一般情况下双网分流都是利用负载均衡技术来实现;当某个网络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进行自动切换,以保障数据的连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自动化运动系统抗干源及应对措施
4.1 干扰源及干扰途径
研究电力远动系统的抗干扰是指电气运行系统及设备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能够正常可靠的运行,且同时对其所处环境内的其他电气设备不会造成无法承受的电磁干扰能力。在远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来至多种干扰源。比较普遍的有自然干扰源(指由于自然现象而造成的各种电磁噪声)、放电过程中造成的干扰、电力网络的干扰(配电线路的阻抗及与配电网络内的负载发生较大变化时会使供电电压发生瞬时变动,从而产生掉电过电压、电流冲击和高频振荡等干扰)、半导体器件在开关过程中造成的干扰、元器件和物理化学反应造成的干扰。这些干扰通过输入输出线路、电源线、通道线、设备的屏蔽外壳和接地网络等多个途径对远动系统造成干扰。
4.2 抗干扰措施
4.2.1 规范化管理程序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抗干扰的故障处理中,要做好规范化的程序管理与综合应用。一是要做好人员的合理配制。通过人员组织的有效分配,明确人员的责任与工作目标,形成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模式,并在完善规章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继电保护的特点、故障成因等,形成继电保护装置与系统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模式。二是做好继电保护设备台账的建立。通过做好电力设备台账、运行状况、维护情况、事故分析、缺陷处理等档案化的维护处理模式,实行严格的考核、跟踪管理,并与奖惩相衔接,尤其是对其中的二次设备要做好状态监测管理,更好的突出继电保护监测管理的良好状态。
4.2.2 抗静电放电的干扰技术运用
通过规范化的试验研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的整体运行中,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尤其是突出静电放电情况下的技术出处理,在静电电磁信号出现的情况下,这时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从各个技术角度分析静电放电技术水平的运行方式,能全面提高整个抗干扰的技术能力。在具体的运行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是机箱金属板的运用模式,在自动化装置的运行中,可以打破传统的插件式金属机械设备,通过整个方式的强力运行,形成金属壳的面板,再通过金属面板背面与机箱框架的融合中,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二是尽量减少在面板上的装置。采用各种技术的运用方式,通过装置运用的综合管理,对于液晶显示的装备,可以采用软件进行适当的技术保护,将面板上的开关、按钮、信号灯等形成全面覆盖的技术处理,更好的提升静电释放时带来的干扰。
4.2.3 提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设备运行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抗干扰技术中,要围绕设备的整体技术提升,突出抗干扰技术的参与,主要是突破设备本身带来的干扰程度,降低设备对信号源的获取能力,并在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下形成良好的恢复状态,实现硬件、软件综合抗干扰的能力,譬如,可以采用有效的 cpu 结构,合理布置每一个综合管理方式,全面配合设备机械、印刷板、电路布局等整个技术过程,重点做好设备在瞬间抗干扰能力方面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减少电磁信号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干扰,提升整个设备的综合抗干扰能力。
4.2.4接地线的连接和加固
在全面提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的时候,主要是降低设备本身对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从而减少对干扰信号的获取,并迅速从不正常的运行状态中恢复过来,尤其是从硬件抗干扰与软件抗干扰等两个方面来掌握,采用多个有效的cpu结构,并合宜的布置每一个硬件装置,采用电动化恢复功能运用,在软件的保护措施上,也使用另一种防护措施,全面配合设备机械、印制板、电路布局等全盘的选用,重点进行瞬间抗干扰能力的整体提升,减少电磁信号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干扰。
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壮大发展,国家电网对远动调度自动化电力设备的迫切需要也不断求新,在智能化时代下,电力调度系统远动技术逐步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调度系统运动技术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强了电力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能准确的把握住未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的方向,让我们更快、更好、更可靠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积有.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论文作者:陈伟,肖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抗干扰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干扰论文; 技术论文; 节点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