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自我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论青年自我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论青年自我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自我意识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我国新形势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认真解决这一课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科学化。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一是指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即按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自己特殊的理论基础,形成自己特殊的科学体系;二是指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即运用当代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分析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从而探究出形成这种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和心理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仅就自我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使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同化效应这一问题,作初步探索和分析。

一、自我意识及表现形式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它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意识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所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这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系统,它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为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即需要动机、兴趣;二为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系统,即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因,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理想是人的思想活动的追求目标,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方向;三是自身系统,主要有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能力,理智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等。这三个系统以及各个要素之间是纵横交错、相互作用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把“我”这个统一体分解成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是认识的主体,客体的我是认识的对象,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集二者于一身,这样就在同一个个体内形成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矛盾运动,通过这个矛盾运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模式和认识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活动途径与寻求自我的归宿,每当人们进行自我意识时,自我意识的三大系统就要同时在大脑中进行作用。比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时,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就要进行自我思考,这时,他的自我功能系统就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此刻就需要自我调节系统发挥作用,对自己要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如果他的鉴赏能力与思维力强,便能够通过自己评价,分辩出是非曲直,这时自我导向系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再认识,经过细致或激烈的思想斗争,就可以修正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成绩,这就是自我意识的功能。

心理学揭示出:人的心理是在先天素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与环境教育的不同,人们存在着个性差异,每个人的自身功能系统不尽一样,但是,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导向系统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对自身功能系统的不足给予有益补偿,比如,一个人的品质中的自制力较差,但由于通过自我导向系统的导向,自我调节系统的调节,就能为实现某种远大目标,控制自己不做与实现这一目标无益的事,使自我功能系统得到补偿。

二、自我意识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人是意识的主体,主体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思维,或者说是产生思维的大脑,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形成,是主体形成的标志,承认人是意识的主体,就应当承认自我意识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意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自我意识的主体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它们不能截然分开,在人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也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互为中介,不可分割,主体是能动的、积极的;客体是被动的,消积的,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不断地将矛盾暴露出来,又不断地从实践中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否则,人的自我意识将毫无意义。

我们知道,人不是机械地接受教育的被动客体,而是具有强烈自我认识,自我规定,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能动主体。社会主义规范和共产主义思想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柱,对个人来说,虽然是既定的现成的力量,但它归根到底是人的经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来说,一方面个人的思想行为需要受到社会的调节,需要有人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自觉的人并不盲目吸收外加的观念,而是通过自我意识的选择,由自己的意识决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任何外在的压力,精神皮鞭都不能是人们发展完善的根本力量源泉。因此,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人的自我意识这一主体,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完善,个人自觉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扩大,主观因素作用的日益增加,自我意识的作用也日趋重要,这个主体作用就更不容怀疑,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尤为重要。

第二,自我意识的内因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为事物自己运动源泉的内因,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人们只有捕捉内部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各种物质客体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人的思想变化也是如此,它是由意识主体内部矛盾变化引起的。人的思想认识的发展,必须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过程,没有自我意识的作用,任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难以奏效的。自我意识这一内因作用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辨析、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这四要素,这四要素规定或影响着每个人的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合谐、自我开拓。可以说没有自我意识,就不能正常地进行反思,就无法正确的对待自己,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没有自我控制,社会主义法制和伦理道德规范就不会起作用;没有自我批评,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出现裂痕,正确的意识就难以被人接受,社会也就不能进步。简言之,如果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就没有人类的自觉活动,就无法推动人类的自身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承认自我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和发展,更要千方百计地发挥释放“变化的根据”的功能。当然,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主视内因的同时,不能忽视外因条件的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的自我意识作用,多搞启发、疏通引导式的教育,让人家自己去思考消化,去认识,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效益。

综合上述两个作用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对其学习与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其自身的思想转变亦能发生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教育者绝不能轻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意识产生“同化效应”

由于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到因人施教,只有当教育者的观点与自我意识的观点相同或接近时,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最优化效果,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同化效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寻求自己的观点具有真理性的内涵外,还要努力寻求使自己的观点与工作对象的自我意识具有的“同化效应”。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当代,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边缘科学的兴起,寻求“同化效应”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掌握自我意识的形成规律,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

一个人,从刚有意识的孩提时代直至他生命的终结,自我意识就象绵绵长河一样,在脑中不断流过,自我意识不断地从幼稚简单走向错综复杂。科恩指出:自我意识的形成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是能够把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区别开来(一岁左右有所表现);二是意识到“我”,用“我”这个代词(三岁左右);三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对行为的外部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小学儿童);四是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品质,能对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政治品质作出评价。第四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只有到青少年时期才能达到,这一时期的发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有很大的不成熟性,就是到了成年,由于客观世界的广泛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自我意识也不可能完善。所以说,任何人的自我意识都不能完美无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以弥补,加以引导。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是有规律的:一是从能对别人作出评价到对自己作出评价;二是从能按照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到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可以通过树立典型、榜样,或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批判,使受教育者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教育的同时,获得评价正反两方面人物的行为和内心品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自己行为和内心品质的对照,使工作对象逐步获得评价自己行为和品质的能力,从而达到完善自我意识的目的。其次,自我教育对完善自我意识也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是个体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同时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在不断自我意识的同时,就是在不断提高完善自我,这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具有内外两个根本条件。从外部条件来说,要有良好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正确的教育影响;从内部条件来说,要有一定的正常发育的自我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可能实现。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教育者不能代替受教育者去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提出基本适应稍微“超越”受教育者内部动机的要求,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去触发和推动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意识的斗争,这样就会使自我意识不断完善,从而收到思想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同化作用。

(二)寻求自我意识中的主客矛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们知道,自我意识的形成是矛盾作用的结果,人在进行自我意识时,“我”就成了一个主体与客体的矛盾体。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自我意识不是由单一矛盾构成的,而是由多种矛盾交织起来的程度不同的矛盾体系,一般表现为自我理想与自我行为的矛盾;自我目标与自我能力的矛盾;自我兴趣与社会需要的矛盾;自我需要与满足社会的矛盾;自我与社会、他人的矛盾;自我优势与自我劣势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可能时时发生,尽管任何人都想从矛盾中解脱出来或妥善地处理好各种矛盾,但只靠自我的力量是难以如愿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加以引导,帮助解开矛盾的症结。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各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有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抓住主要矛盾,由于个人生理素质的不同,社会经历以及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意识结构。教育者应尊重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采取动之以情,晓知以理的个别教育法,正确诱导,使思想教育与自我意识产生“同化效应”。

(三)限制自我意识的发展方向,力求排除自我意识中的不利因素

马克思曾说,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这说明,人的任何行为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一方面,社会条件赋予每个人自我意识的条件;另一方面,社会条件又限制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方向,自我意识具有社会属性。比如,由于自我意识的“利我主义”倾向,一方面想为社会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又想多向社会索取,这就要求教育者发挥把关守界的作用,限制自我意识的发展,排除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不利社会因素。

社会条件制约自我意识的这种社会属性,既要让人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焕发每个人的智慧,又要把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引导在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范围内活动,为此,教育者要严格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社会道德规范的界线,坚持灌输和疏导,启发教育对象调动内在积极因素,使之抛弃不正确的观点。

(四)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共鸣点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科产物,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物质活动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在改善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想,“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它直接影响着个体意识,社会意识一旦改变,自我意识也或迟或早地随之改变,自我意识依赖于社会意识。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的因素。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心理定势有个性特征,同时又带有时代印迹。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掌握人的心理特征、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心理特征,才能看准问题,抓住本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同一个国度里,在同样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平等地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有的成为英雄、学者,有的却沦为懦夫、罪犯。之所以发生这种分化,内因是主要的。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人的自我意识作用,力求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同化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人们的自我责任,进而唤发人们心灵中奋发向上的热情,使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标签:;  ;  ;  

论青年自我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