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世纪、新千年的起点上--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注记_所有制论文

站在新世纪、新千年的起点上--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注记_所有制论文

站在新百年与新千年的起跑线上——江泽民十五大报告学习札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站在论文,线上论文,五大论文,札记论文,新千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江泽民十五大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承前启后,气势恢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新千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是需要百年奠基的千秋大业,坚持以解放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为判断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的唯一标准,就如何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分配方式,作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报告表明,中国共产党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一切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能够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这是党作为执政党和成为领导核心的最为巩固的合法性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总揽全局,继往开来,是一篇光辉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报告回顾了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民奋斗的艰难历程,展望新世纪五十年、一百年乃至新的一千年的发展前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了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部署,是对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一报告,正如《人民日报》祝贺十五大胜利闭幕的社论所说:“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的行动纲领。”〔1〕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作为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实践意义,目前正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一报告的巨大理论意义,将会在人们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黑格尔说过:“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2 〕江泽民报告深邃的理论内涵,就在于它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民族精神。它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它领导中华民族站在未来新百年和新千年的起跑线上,认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开始起步,向着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胜利的伟大目标奋进。

社会主义是百年奠基的千秋大业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谈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指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里提出了两个时限,一个是初级阶段至少要一百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几代、十几代、几十代人,一代通常30年,几代就是两百多年,十几代就是四五百年,几十代就是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是需经百年奠基的一项千秋大业。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如此明晰地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社会主义巩固与发展阶段所需的时间钩画出来,尚属首次。相对于过去将这一阶段估计为三五年、十几年、几十年,更是石破天惊。

这个百年时限和千年时限的提出,决非随心所欲。

以百年时限而论,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实事求是分析基础之上。

十五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概括为八个方面:1.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2.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3.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4.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5.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转变到逐步缩小差距;6.由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不完善不成熟转变到比较成熟比较完善;7.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8.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而易见,这八个方面的任务,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十几年内完成,二三十年、四五十年也不行。至少一百年,是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原先发展水准不高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不平衡性,而作出的科学估量。

在完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后,要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更大的发展,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自由的发展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使社会主义进入巩固与发展的中级阶段,或比较成熟的阶段,那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几百年、一千年的估计,要求我们不再将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而作好这样一种思想准备,即将社会主义看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有其产生、成长、成熟以及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完整演变过程。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就不会再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等等再看作权宜之计,临时措施,而将它们看成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科技革命、世界性联系相适应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即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为科学的阶段。

两个时限的估计,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基于对一个半世纪来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正确总结,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重铸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期待牢固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3〕可是,在他们之前,在他们同时,在他们之后, 都有许多人忘记了现有的前提,总企图使现实立刻变成和理想的状况相符。这种心理,导致普遍的浮躁,总想用主观意志和行政权力,超越现有前提,立刻进入理想境界。结果,在农业人口还占大多数、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半贫困状态还相当普遍的条件下,立即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与分配制度,反而导致经济的停滞与破坏。象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所做的那样,导致尖锐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及社会危机;象中国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一度所做的那样,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弄虚作假风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

两个时限的明确,可以使人们冷静地从现有条件出发,去做现有条件下所能做到的事,而不再勉强去做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所不能做到的事。这就是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再建立在唯意志论或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而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思想基础。

正是百年与千年的估计,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战略,能够真正按照客观规律来确定,以及全面进行调整。马克思、恩格斯早已一再指出,只有依靠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人们方才不会因极度贫穷而为争取生存的必需品你争我夺,相互之间才能形成普遍交往,使狭隘的地域性联系为世界历史性的联系所代替,这时,人们才真正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世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成果,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方才有可能对先前统治着他们的各种异己的力量进行控制和自觉的驾驭。先前大量事实已证明,当人们主观地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这一目标时,便必然会完全无视上述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生产力还相当不发达时就想消除所有的异化,在市场经济还很落后时就将人们强行集合在一起,结果,必然一方面导致禁欲主义、平均主义的普遍化,一方面造成行政权力的普遍支配,即依靠行政权力的支配将人们集合为一体,依靠行政权力的支配确保禁欲主义与平均主义的推行,最终,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受阻,人们始终超越不了地域性联系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种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就此消声匿迹。《共产党宣言》中所批判的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各种空想共产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在许多国家、许多地区其实仍然很活跃,仍然具有广泛影响。无数事实表明,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并没有就此终结,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中,都仍然有一个不断克服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将社会主义确定为百年奠基的千秋大业,使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真正成为一个自然史过程,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是强行改变这一自然史过程,而是清除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对这一自然史过程的干扰与破坏。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五大报告百年与千年这两个时间的界定,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摆脱各类空想,实现一次新的伟大飞跃。

解放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

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识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在这里,江泽民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束缚和阻碍生产力,是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否适宜的唯一标准。依据这一标准,报告阐明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基本思路。这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项历史性突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真正坚持和创造性运用,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长时间来,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太多的混乱。全民所有制,本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基础上由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未来的所有制形式,可是,多年来,人们却把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着的国家所有制等同于这种全民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则并不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及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时,它就已产生,并且可以依靠国家权力迅速扩展。可是,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主义都被规定为必须以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必须以国家所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在仍然普遍停留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水准的广大农村,则追求建立“一大二公”的集体所有制,似乎规模越大,公有程度越高,社会主义方才越巩固。

前不久,还有那么一些人,打着必须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旗号,极力反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他们耸人听闻地说,我国理论界出现了脱离生产关系单讲生产力的严重倾向,唯生产力论轻而易举就征服了大众。他们攻击实行股份制是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高级形式来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达到私有化的目的,是历史的大倒退。他们诬指“抓大放小”会使绝大多数职工生活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中,使工人阶级的绝大多数成为雇佣劳动者,从而造成普遍的两极分化。他们断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上,公有制优于私有制,必须保障公有制的整体性与唯一性。国有经济必须确保其统一完整的体系,主导集体经济,将非公有经济置于补充地位。不仅全国范围内,而且在每一地方,每一局部,都要坚持公有制的这一主体地位。在他们眼中,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洪水猛兽,而公有制只要一改革,一实行股份制、抓大放小,社会主义的基础就会根本动摇。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对于这种种貌似维护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有力地进行了全面批驳,澄清了他们所制造的思想上理论上的种种混乱。

唯生产力论,是“文革”时期阶级斗争鼓吹者给坚持发展生产的人所加的一项吓人帽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何罪之有?罗织唯生产力论罪名者,完全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4〕这一根本原理。 十五大报告斩钉截铁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些论述,坚持了共产主义的建立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一根本原理,因为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就无从谈起;没有这种物质条件,也形成不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普遍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首先就在于它能不断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从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认识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他们指出:人类的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它与生产的不发达的阶段相适应;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时,分工已经比较发达,城乡之间的对立已经产生;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在农村常常以某种共同体为基础,在城市中形成的则是行会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的结构都是由狭隘的生产关系——粗陋原始的土地耕作和手工业式的工业所决定的。”〔5〕现代资本、 抛弃了共同体外观的纯粹私有制,是“由大工业和普遍竞争所产生的”〔6〕。马克思、 恩格斯特别强调指出:“在小工业中以及到目前为止的各处农业中,所有制是现存生产工具的必然结果”,而在工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必然会产生私有制”,至于私有制的消灭,为一种新的社会所有制所取代,则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7〕。

号称“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理论”的一些人,置马克思、恩格斯这些明确的论述于不顾,置客观的历史实际于不顾,舍弃了全部客观条件,脱离生产工具发展的实际水准,大谈公有制优于私有制,肆意攻击股份制、攻击“抓大放小”。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所要的公有制,究竟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所有制,还是在落后生产工具和生产力基础上的旧式国家所有制与公社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指出,私有制相对于这种共同体经济,乃是一个进步:“在现代各国人民那里,工业和贸易瓦解了封建的共同体形式,因此对他们说来,随着私有制和私法的产生,便开始了一个能够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8〕不顾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准,不顾各地区、 各行业的客观条件,一概视非公有经济为洪水猛兽,一概要求以国家所有制支配一切,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难道还不触目惊心吗?

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方面的论述,义正词严地驳倒了那些号称“学懂弄通”了的人们的谬论,真正坚持与大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理论,对三十年代以来支配了大半个世纪的原创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中国既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仍然是小生产与大生产并存,农业国与工业国同在,文盲半文盲与现代高科技杂处,城乡发展还很不平衡,各地区、各行业生产力水准还很不同,就必然要求采取和所有这些不同条件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及不同的分配形式。报告将公有制的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基本制度确定下来,就将所有制关系真正切实地同中国现实的生产力联系起来,尤其是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所有制形式方面给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破了由来已久的羁绊。

十五大报告关于公有制经济含义的说明,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解释,关于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命题的提出,关于国有经济比重多少为适宜的估计,特别是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阐述,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各类混合所有制的性质与作用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于“抓大放小”以及在实践中寻找公有制实现新形式的积极鼓励,已经被许多人评价为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如前面所说,国家所有制和其他各类共同体所有制在社会化大生产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产生以前早就存在着,怎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国家所有制和其他各类共同体所有制超越古代与中世纪而具有现代性质,从而在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十五大报告中所有这些论述作了清楚的回答。我国现今正在进行的国有经济的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从原先行政权力的全面支配改变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使国家所有制或其他共同体所有制真正变成具有现代性质的所有制,使之能够适应于新的比较发达的生产力。所有这些论述,必然有力地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使公有制经济充满活力,给全体生产者和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个人自主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胜利迈向新世纪和新千年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十五大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题,向全世界郑重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带入新的一千年的问题。它名符其实是中国共产党人迈向新世纪、新千年的政治宣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再创辉煌的行动纲领。

《共产党宣言》发表,转眼就整整一百五十年了。俄国十月革命也整整八十年了。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太多的风云变幻。在这样一个跨世纪、跨千年的有意义的时刻,作为一个在十二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拥有五千八百多万党员的无产阶级政党,究竟应当怎样建设自己,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实现它所追求的目标?十五大报告详细论述了如何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问题,明确指出了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国共产党特别是已经执政了的共产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优良传统,针对党的现状及未来所承担的历史重任而提出来的。十五大报告就如何实现这一总目标,作了十分具体而深刻的全面阐述。

有那么一种“理论”,似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持与巩固,有赖于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绝对支配地位的保持与巩固。这就是以对生产资料和劳动的直接而普遍的支配为其执政的合法性的基础。正是依据这样一种理论,他们得出结论说,由于非公有制经济高速发展起来,迅速改变着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比重,并使公有经济的外部环境改变,内部也在发生变化,存在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问题,面临丧失主体地位的潜在危险。如此下去,共产党将失去执政的经济基础,国家的政权将会变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会消解,社会主义精神支柱将会倒塌,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成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

这一理论给人们描绘了一种耸人听闻的可怕前景。然而,它却是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极大歪曲,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极大歪曲。

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报告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回顾了中国百年巨变,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是百年巨变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指出了党在未来岁月中继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继续保持其执政地位,究竟应当以什么为基础。

江泽民同志强调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力量就在于它能以马克思主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正确地处理好人民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协调好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取向和不同要求,将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领导人民牢牢抓住历史所提供的机遇,去实现历史使命。在今天,在未来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大报告所阐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所处的这一历史阶段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事实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只要真正做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坚定不移地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只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成为全体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执政地位就有了最广泛的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础。否则,象某些已经执政了数十年的共产党,尽管他们一直依靠国家所有制控制着整个国家经济,由于脱离了人民,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地有力地领导人民去实现历史所提出的新的时代使命,执政地位不是转瞬就丧失了么?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十五大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大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建设,包含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总结的,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事实将进一步证明,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党,我们的党方才能胜利地接受新的考验,迎接新的挑战,完成肩负着的新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任何动摇或否定邓小平理论而用其他什么理论来取代它的企图都是对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伤害。

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经济文化基础还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将对人类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伟大事业。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百五十年前的《共产党宣言》,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新千年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宣言,必能开创更加壮丽、更加辉煌的明天。

注释:

〔1〕《人民日报》社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阔步前进》,1997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56页。

〔3〕见《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页。

〔4〕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69页。

〔5〕参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5、16、17、18页, 引文见第18页。

〔6〕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60页。

〔7〕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64页。

〔8〕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61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站在新世纪、新千年的起点上--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注记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