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趋势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几大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增强,以致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加快。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个阶段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迅猛发展。据世贸组织报告,目前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100多个,世贸组织95%以上的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组织。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除三大板块大型区域组织外,世界还有很多地区性合作组织,如2002年7月正式成立的非洲联盟,是非洲53个国家在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为东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三)金融自由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国际金融活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2001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仍在1.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日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国际私人资本的膨胀,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空前扩张。
(四)“知识经济”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开始了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投入。在未来20-30年间,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的突破,从而导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任何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增长持续居于世界经济增长前列的中国而言,机遇明显大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也将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风险和困难
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内在联系的密切性和外部互动的包容性,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它将有力促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扩大和资本流动加速。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出口,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还带来了现代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不合理经济秩序的运行将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但与地区国家建立相互依托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难度
区域集团化对中国带来的重要机遇就是加速融入地区分工,有利于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一方面,欧盟、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4和世界贸易的70%以上,它们内部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的加强,商品、资金和技术的流量在区域内部以至区域集团之间都将增加,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已正式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排除了游离于区域集团化以外的不利处境,并可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方向起积极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出口贸易带来种种限制。区域性经济组织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与外部竞争。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区域经济集团已达110多个,这些集团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加上许多国家采取技术、环保、反倾销等更加严密的保护手段,加大了中国商品进入这些市场的难度。
(三)金融自由化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引入资金有利,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将随之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三大新特点,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二是国际资本流人亚洲地区特别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三是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10年的高速增长后,国际资本流动正在进入一定程度的调整,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
金融自田化带来的问题一是国际资金市场争夺加剧。国际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减少,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二是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加速,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从而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一定挑战。1997年东亚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短期资本对东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冲撞所致。
(四)知识经济将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互动式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步伐加快,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继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在争相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和加快传统产业高科技化的同时,使得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必将加快国际间产业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效应也进一步增强,为中国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关于中国对策的思考
(一)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均是在全球经济框架下进行的。要抓住机遇就必须不断扩大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变革。但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经济的开放还远远不够,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全方位、多层次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的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活动,为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创造更便利条件,更多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为深化国企改造,西部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服务。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发挥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本营运、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不失时机的参与国际竞争,谋求最大经济利益。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只有大胆地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才能把自己的技术、设备、产品带出去,也才更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更新的产业,以利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二)制定稳健的经济安全战略,抵消世界经济新趋势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区域化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进程的同时,必须捍卫国家主权,规避各种政治和经济风险。按照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至关重要。在不断增加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还应注意保证国家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主导控制权,保证国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加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提高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强化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在维护稳定的条件下,力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确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国经济的跳跃发展
一种新兴经济的出现需要国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修改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以抢占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制定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领先实现了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日本也正着手实现从“技术立国”向“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转变。对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来说,在考虑到传统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面对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宜修订现有的发展战略,制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战略。一方面要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用最新科技去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这样我们就能“两手抓、两手都硬”,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比翼齐飞。面对信息业在GNP中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特性,尤其应该注重制定合理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要加强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和信息科技的应用,更要加大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信息产业的宏观管理,使之走向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以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力度,推动多级化格局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使多极化格局加快形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将在未来竞争与合作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参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参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多级化的重要一环。亚洲虽有东盟,但真正意义上区域经济联盟尚未建立。为了创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为了在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为了能更好地抵御外来冲击和一旦受冲击后便于摆脱危机,度过难关,中国应积极加强与日本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亚洲区域经济联盟的形成;继续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经济、金融、外贸和外交关系,以在本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正在酝酿的“东盟+3”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其中关键在于中日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切实加强与发展中日关系,对推进东亚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