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阈下情感构建的隐转喻研究
——以昆曲《西厢记》为例
宋琪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 :基于身体体验,情感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反映。情感表达抽象复杂,可借助认知隐转喻这一人类基本认知方式表征。从认知隐转喻视角分析昆曲《西厢记》中情感构建,发现:转喻是构建情感表达的基础,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行为表征情感;隐喻在情感概念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包括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除单一转喻与隐喻识解外,隐喻与转喻的互动亦是揭示情感构建的重要方式,其中主要通过来自转喻的隐喻与隐喻中的转喻这两种类型表征情感。基于认知隐转喻视角分析昆曲《西厢记》的情感构建,不仅能够揭示其情感表达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推动昆曲文化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认知;情感构建;隐转喻;《西厢记》
情感是人类经历中最普遍的体验之一。作为抽象体验,情感模糊复杂,难以表征。转喻与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能够形象表征人类情感。近几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界探索情感与隐转喻关系的研究成果颇丰。Lakoff和Johnson率先提出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Kovecses从文化[2]和语境[3]视角探究影响情感隐喻的因素;Ibarretxe-Antunano指出情感隐喻需通过当地的文化传递后才能被正确理解[4];国内学者孙毅基于体验哲学观对情感隐喻根基及文化特异性渊源进行了分析[5];潘震从认知隐转喻理论深入分析了情感语篇的动态构建过程[6]和中西情感传译的异同及认知动因[7];此外,基于语料库[8]和多模态理论[9]探究情感隐转喻构建亦是研究热点。综观上述研究,发现目前对情感与隐转喻关系研究多聚焦于单一视角,即单纯研究情感转喻或情感隐喻识解,而转喻与隐喻并非相互排斥,二者能够相互整合贯通,故全面系统地从转喻、隐喻及隐转喻等多维度研究情感建构尚不多见。《西厢记》作为昆曲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因此,本文拟从转喻、隐喻及隐转喻多重视角探究昆曲《西厢记》的情感构建,旨在揭示其情感构建的认知机制,丰富昆曲文化的情感构建研究。
一、 情感的概念与本质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0]。基于此,情感是认知主体与客观世界互动的产物。喜悦、愤怒、恐惧和悲伤与人类的基本需要紧密相联,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和最核心的情感[11]。情感的本质是人类的具身体验性,即认知主体对现实世界的反复体验。由于情感体验抽象复杂,难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物质形象特征和联系[11],认知主体为生动形象地描摹和理解自身情感,常借助某种可感知的物质使情感概念得以理解,并在意识中固定下来。由是观之,情感与人类认知密切相关,相互作用。转喻与隐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能够具体阐释情感的构建过程,是情感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 情感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转喻理论
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内某一概念实体(源域)向另一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12],其中理想化认知模型是围绕目标实体的多个认知模式组成的完型。转喻的实质是两个概念实体之间的邻近关系,即邻近性是转喻的认知基础。根据转喻源域与目标域的关系,Croft将转喻分为次域转指矩阵域和矩阵域转指次域[12]。矩阵域是指一个概念凸显所需要的潜在认知域的集合,这些潜在认知域集合包含不同的认知次域。当激活一个词时,其相关矩阵域被激活,与此同时,多个认知次域也随之激活[13]。如在“眉开眼笑”中,理想化认知模型是指认知主体传达喜悦之情的场景,其中矩阵域为“喜悦”情感,次域为认知主体的面部表情“眉开眼笑”(图1)。在情感构建时,认知主体通常借助身体行为和面部表情等身体某一具体部分转指抽象情感,以凸显情感表达。因此,借助次域转指矩阵域这一转喻方式,可揭示情感构建的具体过程。
图1 “眉开眼笑 ”转喻构建图
(二)认知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1],是源域向目标域的系统映射[14]。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是两个认知域的跨域映射。基于认知主体的感觉和体验,抽象模糊的情感可借助隐喻这一基本认知机制表征,形成情感隐喻。情感隐喻是以具象化源域表征抽象化情感的认知过程。如“心甜如蜜糖”中,情感隐喻为以源域“蜜糖”表征目标域“喜悦”,这基于“蜜糖”与“喜悦”存在相似性,即二者均可使认知主体产生满足感(图2)。根据Lakoff与Johnson 对隐喻的分类[1],情感构建的隐喻类型主要包括方位隐喻、实体隐喻与结构隐喻,其中方位隐喻是指一个概念体系基于身体体验和文化感知形成另一概念体系[15],如以上下、左右、高低等方位表征情感;实体隐喻是指抽象概念可范畴化为具体实物,如“情感状态是容器”等;结构隐喻是指一个概念通过结构隐喻可形成另一概念的结构,形成规则的部分对应关系[15],如“情感是食物”等。
图2 “心甜如蜜糖 ”情感隐喻构建图
(三)隐转喻理论
基于认知转喻与认知隐喻理论,Goossens认为,转喻与隐喻作为不同的认知机制,二者并非相互排斥,在许多约定俗成的表达式中存在着多重互动方式,并且能够相互整合贯通[16],故Goossens提出了隐转喻理论。根据隐转喻的不同互动方式,Goossens将隐转喻分为四类,分别是来自转喻的隐喻(metaphor from metonymy)、隐喻中的转喻(metonymy in metaphor)、转喻中的隐喻(metaphor within metonymy)和来自隐喻的转喻(metonymy from metaphor)。潘震[7]将隐转喻定义为:同一认知域中的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以实现概念映射或概念凸显,该概念映射或凸显为该认知域与另一认知域的相似性提供了联想上或动机上的基础或前提,从而有助于两个认知域之间实现一种概念化的映现。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可得知隐转喻是转喻邻近性与隐喻相似性的互动融合。在情感构建中,基于隐转喻关系,某些固定的情感表达可借助邻近性与相似性构建其意义。
三、昆曲《西厢记》中情感构建的认知机制
《西厢记》作为昆曲的典型代表,讲述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在该剧本中,作者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刻画人物形象,在该过程中蕴含丰富生动的情感表达。基于此,下文将从认知转喻、隐喻及隐转喻视角剖析《西厢记》的情感构建过程,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昆曲《西厢记》的情感表达及人物形象。
(一)情感构建的转喻机制
转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表征情感必不可少的认知机制。认知主体在表达情感时,由于面部表情和身体行为最能直观反映情感变化,故认知主体通常由其面部表情和身体行为转指具体情感。根据Croft对转喻的分类[12],这类情感构建的转喻机制属于认知次域转指矩阵域。
1.面部表情转指情感
例4 暖溶溶玉醅,白冷冷似水,多半是相思泪。面前茶饭不带吃,恨塞满愁肠胃 [17]326。(西厢记·第四本 第三折 哭宴)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时有一部分学生纯粹不做,原因是不会做。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分层布置。自己设计练习题卡,分三个层次,有的类型一样,但是难度有区别。第二天的作业就有了很好的质量。
例1我情引眉梢,心绪他知道 。他愁种心苗,情思我猜着[17]74。(西厢记·第一本 第四折 闹斋)
图3 “情引眉梢 ”的转喻机制
例1讲述张生初见崔莺莺后情动思念的故事。“情引眉梢”形象生动地将张生的爱慕之情通过其面部表情眉梢微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以转喻机制构建情感的典型代表。图3为该情感表达的转喻机制运作图,其中虚线小圆柱和实线大圆柱分别表示转喻的源域“眉梢”和目标域“爱慕”,张生看到貌美的崔莺莺后心动不已,这种爱慕情感通过张生的面部表情眉梢微动得以表征。当认知主体产生爱慕之情时,面部表情常具体表现为眉毛微动、嘴角上扬等,故源域“眉梢”与目标域“爱慕”存在邻近性,二者在同一理想化模型“情感域”内,因此爱慕情感这一抽象矩阵域可通过其具体次域“眉梢”得以构建。“情引眉梢”不仅形象生动地通过面部表情揭示了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而且能够使抽象模糊的爱慕之情得以具象化、直观化表征,这有利于读者通过面部微表情的描写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身体行为转指情感
认知主体在表达情感时,除了通过面部表情刻画情感外,亦伴随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如喜悦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悲伤时捶胸顿足等,因此产生了由身体行为代指情感的转喻。例2直观反映了《西厢记》中该类情感的认知构建:
2.实体情感隐喻
例2也坐不成,睡不能 。有一日,柳遮花映[17]64。(西厢记·第一本 第三折 酬韵)
图4 “坐不成 ,睡不能 ”的转喻机制
实体情感隐喻是指将抽象情感看作现实社会中的实体概念,故抽象情感概念可像实体概念一样被量化和指称。容器情感隐喻是实体情感隐喻的典型代表。如:
(二)情感构建的隐喻机制
来自转喻的隐喻是指转喻本身作为隐喻映射产生的经验基础而存在,隐喻可从转喻中推理而得,且二者在概念层面上存在紧密联系[19]。受语言固化影响,人们常忽视转喻为隐喻提供概念上的邻接,而只关注隐喻的映射过程。《西厢记》中情感构建除了依赖于单独的转喻与隐喻识解外,也依赖于转喻为隐喻识解提供根本保证。如:
1.方位情感隐喻
答:瑞典警方已经确认这3名中国游客没有违反法律,警察无权逮捕他们。当然,如果他们犯了法,警察就应依法办事。实际上,3名中国游客人生地不熟,不远万里深夜刚刚抵达斯德哥尔摩,需要帮助。他们能找谁呢?他们本可以找我们使馆,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这样做。瑞典警察如果不愿意协助他们,最好的办法是联系我们使馆,但他们也没有这样做。即使这3名中国游客的行为有不足或瑕疵之处,都不能构成瑞典警察这样粗暴对待他们的理由。我们不是要尊重人权吗?!我们不是要讲人权吗?!
方位情感隐喻基于人体体验,通过空间方位上下、高低等方位概念构建抽象情感意义。由于空间方位是人类最初体验并认知的领域之一[18],人类无时无刻不处于空间之中,故方位情感隐喻十分普遍,如例3:
例3 相见不远,不须过悲,小生去也。忍泪佯低面,含情假放眉 [17]332。(西厢记·第四本 第三折 哭宴)
因种种原因,常有制度沦为“稻草人”的情况发生。因而,荀子在2000多年前即已提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39],提醒人们警惕“制度失效”问题。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曾专门讲纪律问题,生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政治纪律,多少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各级干部要有敬畏之心,监督、奖惩措施要跟上。不防微杜渐就会溃于蚁穴”[40]。
图5 “忍泪佯低面 ”的隐喻机制
例3讲述张生欲进京赶考,与崔莺莺挥泪告别的场景。“忍泪佯低面”是指张生忍泪低头,表达分别的悲伤之情。如图5所示,两个斜向圆柱分别表示情感隐喻的源域“低方位”和目标域“悲伤”,二者分属不同认知域方位域和情感域。基于人类认知体验,人类在喜悦时身体直立挺拔,而在悲伤时身体低垂,这使情感可通过方位概念得以构建。当认知主体有悲伤等负面情感时,与身体状态的“低垂”这一方向概念存在相似性,故该例中可通过空间方位域“低”(向下)向情感域“悲伤”进行系统映射,完成悲伤情感的构建。该方位情感隐喻不仅形象生动地体现出男主人公的悲伤情感,亦反映出情感隐喻的本质是基于认知主体的情感体验性。
布置设计是实现系统设计的需求,暖风器及其疏水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厂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暖风器的布置位置对暖风器疏水系统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暖风器是布置在风机入口还是风机出口,暖风器尽量高位布置,让暖风器本体疏水能通过自流的方式到达疏水箱。对于不设疏水箱的系统,管道布置存在U型时,在启动初期、疏水压力不足以排至疏水箱时,需要在低位点设放水管,待压力足以把疏水顺利排至暖风器疏水箱时,再关闭放水管。为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当有合适的热水作为热源时,建议采用合适的热水加热暖风机器。
例2讲述张生见过崔莺莺后十分心动,却不能靠近只能独自思念的场景。“坐不成,睡不能”是张生偶遇崔莺莺后内心情感在身体行为上的直观反映。“坐不成,睡不能”是指张生坐立不安、辗转反侧的身体行为,为源域(图4),此处转指张生抽象的思念情感(目标域)。“坐不成,睡不能”是张生产生思念情感后的结果,二者均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思念域”内,存在邻近性,故以“坐不成,睡不能”这一身体行为转指思念情感是以果代因的转喻类型。通过“坐不成,睡不能”这一具体身体行为构建抽象的思念情感,能够为情感变化的动因提供认知理据。
在这里,是后生们进屋上楼梯时唱的歌,从“一脚”唱到“八脚”,每一首歌都是表达对姑娘找到良人的祝福。脚步由低到高,在意思上从“来看两结缘”层层递进到“郎来伴到六十年”,随着步步的推进,使人们对唱的内容印象更深刻。
人体中最凸显最易识别的部分为人的面部,包括眼、眉、嘴、鼻、耳等多个器官。认知主体的情感变化常通过面部某器官的变化得以构建,如:
2)交变压力幅值越小,主阀口异常开启量越小,从溢流阀T口泄漏的油液越小。当频率为200 Hz时,溢流阀主阀口无异常开启现象。
图6 “恨塞满愁肠胃 ”的隐喻机制
例4讲述张生进京赶考后,崔莺莺思念张生忧愁不已的故事。“恨塞满愁肠胃”是以“容器内物质”表征“忧愁”情感,其情感构建过程如图6所示,图中两斜体圆柱分别表示情感隐喻的源域“容器内物质”和目标域“忧愁”情感。由于人体的结构特点是“密闭的、边界明晰的个体”[18],体内存在诸多空间容纳各种物质,故认知主体在构建抽象情感时,亦会基于容器范畴表征情感。当认知主体产生某一情感时,情感会“充斥”认知主体全身,故与容器内的物质充满整个容器这一具象化关系存在相似性。该例中以“容器内物质”表征崔莺莺的忧愁情感,能够深刻反映出女主人公忧愁之深,使读者加深对《西厢记》中人物的了解。
3.结构情感隐喻
其中,NG和NPV分别是常规发电机的数量和光伏发电机的数量;ξ是过载概率限制;OLPk代表线路流量k的过载概率;矩阵T表示调度法则。对于无法执行快速调度的发电机,矩阵T中的关联元素值可以设置为零,这意味着只有具有高缓变率的发电机才被视为最优调度策略。
结构情感隐喻指用某一具体概念表征抽象情感域的过程,使源域的特点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中。通过结构情感隐喻建构情感表达在《西厢记》中亦如恒河沙数。如:
例5 将他来别样亲,把俺来取次看,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将来他甜言媚你三冬暖 [17]226。(西厢记·第三本 第二折 闹简)
例5讲述张生与崔莺莺在花园中和诗的场景,莺莺借诗抒情。“甜言媚你三冬暖”中通过结构情感隐喻构建喜悦之情,其中源域为“蜜糖”与“火”,分属食物域和工具域,目标域为情感域“喜悦”(图7)。基于身体体验,认知主体在吃蜜糖或烤火时会产生味觉的甜蜜感和精神的温暖感,这与喜悦之情带给认知主体的精神愉悦感具有类似体验,故源域“蜜糖”和“火”与目标域“喜悦”存在相似性,因此以“蜜糖”和“火”构建喜悦情感十分生动形象。通过该情感隐喻构建,崔莺莺对张生的情感可借此得以揭示,使读者对《西厢记》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线更加清晰。
三是加大节水宣传,改变传统节水观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一个人每天平均饮用2~4ml水,而生产一个人每天所需粮食的用水量为2 000~5 000ml,农业消耗了全球淡水和地下水提取量的70%。每年全世界粮食浪费达13亿t,如果浪费减半,每年可以节水1.35万亿m3。所以,“光盘行动”这种“厚待自然”的方法,比“少洗澡”这种“克扣自己”的方法更显成效。
图7 “甜言媚你三冬暖 ”的隐喻机制
(三)情感构建的隐转喻机制
作为不同的认知机制,转喻和隐喻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整合贯通,基于此Goossens提出了隐转喻理论以研究固定表达中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并指出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中的转喻是隐转喻互动的最主要方式[16]。《西厢记》亦主要通过这两种互动方式构建情感表达。
1.来自转喻的隐喻
情感不仅能够通过认知转喻构建,也能够通过认知隐喻得以表征,构成情感隐喻。情感隐喻无处不在,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分类[1],《西厢记》中蕴含的情感隐喻主要可分为方位情感隐喻、实体情感隐喻与结构情感隐喻,它们都基于人体的情感体验。
例6望得人眼欲穿 ,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偌早晚不来,莫不又是谎[17]280(西厢记·第四本 第一折 酬简)
该例讲述了张生借诗抒发对崔莺莺的相思之情,其情感构建如图8所示:虚线箭头左边为转喻运作机制,右边为隐喻运作机制。从右边隐喻运作机制看,源域“睁眼远望”与目标域“相思”分属身体域和情感域。当认知主体产生相思之情时,其眼睛会不自然地望向远处,寻找相思对象,故源域“睁眼远望”与目标域“相思”之间存在相似性,因此以“睁眼远望”表征相思之情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然而,这一情感隐喻实际上暗含了转喻的运作机制,即“身体行为转指情感”。如图8箭头左边转喻机制所示,认知主体在相思时会自然地向远处张望,借此表达相思之情。基于此,“睁眼远望”与“相思”处于同一理想化模型情感域内,二者存在邻近性,故可以身体行为“睁眼远望”构建抽象情感“相思”。图中箭头表示左侧特定场景中相联系的概念与右侧基于系统映射的相区别的概念在人们概念世界中的关联性[19],即转喻与隐喻具有概念上的衔接与联系。由是观之,“望得人眼欲穿”中情感隐喻的运作是以转喻为基础。
图8 “望得人眼欲穿 ”的隐转喻机制
2.隐喻中的转喻
隐喻中的转喻是指一个转喻被嵌入到一个复杂的隐喻表达式中,转喻在其中源域或目标域中运作,而不影响隐喻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西厢记》中情感表达亦可通过隐喻中的转喻得以构建,如:
(1)用水总量后续增长空间有限。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黑龙江省用水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拉林河、倭肯河、呼兰河等部分流域用水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总量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89.6%,而水田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量的98%,这样的用水结构,严重挤占了其他行业和生态用水的空间,影响黑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除松花江佳木斯以下河段和界江界河界湖及嫩江干流部分河段外,其他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7.2.7早期落叶病贵州中部苹果生长季节气候高湿光照弱,比较容易发生早期落叶病,目前贵州中部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有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
例7 你看讪筋 ,发村,使狠,甚的是软疑温存?硬打夺求为眷姻,不睹事强谐秦恶[17]408。 (西厢记·第五本 第三折 争艳)
例7描述了郑云前来向崔莺莺提亲,得知心上人已许配给张生之后愤怒的场景。“讪筋”指激动和愤怒后青筋肿胀的身体行为。如图9所示,“讪筋”为转喻源域,其目标域为认知主体的“身体力量增加”,通过“讪筋”凸显这一行为的结果“身体力量增加”,构成原因(讪筋)转指结果(身体力量增加)的因果转喻。在此基础上,转喻目标域“身体力量增加”与“愤怒”程度具有相似性,故转喻的目标域“身体力量增加”映射到抽象情感域“愤怒”程度加深中,构成情感隐喻。该例中,情感隐喻源域中蕴含的以因代果的转喻为隐喻目标域“愤怒”提供前提,故属于隐喻中的转喻。
图9 “讪筋 ”的隐转喻机制
情感表达抽象复杂,需借助概念化、形象化的认知手段得以表征。隐转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能够揭示情感表达背后蕴含的普遍认知机制。基于认知隐转喻理论分析《西厢记》蕴含的情感表达,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可通过认知转喻、隐喻和隐转喻三种认知方式得以构建。具体而言,情感构建的转喻可借助认知主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行为转指情感;隐喻则囊括方位情感隐喻、实体情感隐喻和结构情感隐喻等形式表征情感特点;此外,转喻与隐喻之间的互动,即隐转喻亦能再现文学作品中某些固定情感表达的构建形式,如通过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中的转喻揭示情感构建过程。根据奥康姆剃刀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情感表达的认知构建亦具有经济性原则,因此如能用一种认知方式构建情感表达(隐喻或转喻),就不会涉及两种以上的认知机制(隐转喻)。
囿于文章篇幅,本文未对《西厢记》译本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故有待后续研究使情感表达的认知构建更加完善。但本研究从认知隐转喻的多维度视角,以昆曲《西厢记》为例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构建方式,因此对揭示人类情感表达的认知机制,丰富昆曲文化的认知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7.
[2] KOVECSES Z.Metaphor and emotion[M].Cambridge: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0:164.
[3] KOVECSES Z.Where metaphors come from[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6.
[4] IBARRETXE-ANTUNANO 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ulture[J].Intercultural Pragmatics,2013(10):315-339.
[5] 孙毅.英汉情感隐喻视阈中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的理据探微[J].外语教学,2010,31(1):45-48,54.
[6] 潘震.情感语篇构建的认知识解[J].外语研究,2015,152(4):8-12.
[7] 潘震.情感传译的隐转喻识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5):754-765,80.
[8] 张嘉伟,刘越莲.基于可比语料库的“悲伤”情绪隐/转喻对比研究——以歌德和李白诗歌为例[J].外语教学,2018,39(4):46-51.
[9] 赵秀凤,李晓巍.叙事绘本中“愤怒”情绪的多模态转—隐喻表征—认知诗学视角[J].外语教学,2016,37(1):10-14.
[10] 叶奕乾,何存道,梁建宁.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5.
[11] 孙毅.核心情感隐喻的具身性本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1):105-111.
[12]CROFT W.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335-370.
[13] 陈香兰,申屠菁.转喻矩阵域观[J].外国语,2008,31(2):49-54.
[14] LAKOFF 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56.
[15] 申奥,梅德明.概念隐喻和转喻互动下非透明英语习语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3):29-34.
[16] GOSSENS L.Metaphtonymy: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1):323-342.
[17] 许渊冲,许明.西厢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9.
[18] 岳好平.英汉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92.
[19] 马辰庭,袁一平.隐喻和转喻的交叉互动——隐转喻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愤怒”习语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39-144.
The Research on Emotion Co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tonymy ——A Case Study of Romance of Western Bower in Kun Opera
SONG Q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P.R.China)
Abstract : Emotion is a conceptual reaction to the real world based on people’s bodily experiences. As it is complex and vague, emotion is rendered to be more concrete and understandable by dint of cognitive metonymy and metaphor, which are two basic ways for people to know this world. Based on this, research on emotion constructions in Romance of Western Bow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veal how people express their emotions in Kun Opera.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emotion constructions in Romance of Western B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tonymy perspective, which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metonymy and metaphor.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gnitive metonym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veal the emotion constructions, mainly from people’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ily reactions. Besides, cognitive metaphor plays a vital important role on emotion constructions, which includes three major kinds:orientational metaphor, entity metaphor and structure metaphor. What’s 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onymy and metaphor is also an essential way to convey emotions, which is achieved by metaphor from metonymy and metonymy in metaphor. Research on this topic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feature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in Kun Opera, but also can help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Kun Opera,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tect and pass on Kun Opera culture.
Key words : cognition; emotion constructions; metaphtonymy; Romance of Western Bower
中图分类号 :H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98(2019)01-0077-07
收稿日期: 2018-12-04
作者简介: 宋琪,女,山西榆次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龚云)
标签:认知论文; 情感构建论文; 隐转喻论文; 《西厢记》论文;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