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王新

(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545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早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患者需要遵循药方医嘱严格进行治疗,在常规的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早期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早期高血压;中医中药;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33-02

根据有关资料[1],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血压的持续升高(非特异性),其发病因素与患者的职业、饮水、肥胖、基因和内分泌等均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部分患者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早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早期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早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7岁±4.5岁(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9岁到70岁不等),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58例,女性高血压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以及观察指标 给与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治疗,即常规降压药控制血压,监控生命体征指标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采用中医辨证分型[3]分为肝阳上亢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根据具体的中医证型采用中药进行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定指标 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和有效以及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4],高血压往往是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治疗时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及疾病史等进行逐步的深入治疗[5],本次研究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和中医中药进行本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对比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分析 病因:素体阳盛,由于怒动肝火或者气郁化火等导致患者出现肝阳上亢,请窍受扰致;症状:头晕,急躁易怒,舌象表现为舌苔黄,脉象表现为脉数有力,主证为肝阳上亢。

治则:凉血泻火,平肝熄风,采取的中药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主要药材为龙胆草,黄芩,夏枯草,泽泻,车前子,赤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药材的加减。

3.2脾肾阳虚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分析 病因:素禀阳虚,病后失调,食无节制等导致出现脾肾阳损,湿生浊痰;症状:四肢倦怠,耳鸣多尿,食欲不振,舌象表现为舌苔白腻,脉象表现为脉迟。治则:温阳益气,燥湿化痰,治疗药方为:白术15g,巴戟天15g,仙灵脾9g,天麻9g,青半夏9g,仙茅9g,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中药药材的加减。

3.3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分析 症状:腰酸,畏寒肢冷,心悸,舌象表现为舌苔淡白,脉象表现为脉沉细弱。治则:滋补阴阳,开窍化痰,治疗药方采用自拟药方,其主要的药材为:当归,川芎,何首乌,杜仲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中药药材的加减。

3.4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分析 症状:胸闷,眩晕,失眠,舌象表现为舌胖苔腻,脉象表现为脉滑。治则:调肝健脾,化痰降浊,治疗采用旋赭涤痰汤,主要的药材为旋复花,代赭石,半夏,橘红,茯苓等,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药材的加减。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需要掌握主要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用药和随症加减,详细了解降压药物的药效,毒理,灵活运用,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患者需要遵循药方医嘱严格进行治疗,在常规的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早期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传华,陆锋,李东娜.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证治体系[J].中医杂志,20 12,3(I0):1728-1729.

[2]创新血脉理论研究.综合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杨传华教授[J].世界中医药,2014,7(10):198-199.

[3]马纪平,王军.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血管重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4,27(3):72-74.

[4]岳广欣,刘丽梅,柏冬等.“组分中药”药理研究内容和特点述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2(3):121-123.

[5]郭程然,王淑君.中医治疗老年高血压显优势—专访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院长杨传华[J].保健医苑,2014(10):6-8.

论文作者:王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早期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