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受试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受试对象以西医治疗,实验组受试对象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的实验组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11.35±3.68)mmHg,(109.81±4.06)mmHg;舒张压分别为(79.82±2.17)mmHg,(81.69±2.36)mmHg;心率分别为(80.06±5.22)次/分、(77.32±6.38)次/分。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西医抗生素治疗,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经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提示中医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临床效果
引言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壁的弹性和肌肉受到了损伤,引起了不可逆的变形和扩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慢性咳嗽、反复咳血以及浓痰。此次我院就支气管扩张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来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受试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实验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1.36±6.35)岁,平均病程(7.86±2.16)年;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2.07±6.29)岁,平均病程(7.66±1.98)年。两组受试对象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支气管扩张诊断依据全国高等教材《内科学》第7版中的支气管扩张诊断,具有咯血、咳脓痰及既往具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感染史,X线检测及CT可见肺纹理增粗、支气管扩张等。
1.2辨证论治
支气管扩张症可参照中医“肺痈”“血症”等范畴治疗。若影响肺功能,出现呼吸困难时,即可参照“肺痿”、“喘证”等辨证论治。根据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其中痰热壅肺证为临床最常见中医证型。
1.2.1痰热壅肺证:
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1.2.2肝火犯肺证: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1.2.3肺脾气虚证:
咳嗽,咯痰清稀色白,气短、喘息,动则加重,纳呆、乏力,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1.2.4气阴两虚证: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觥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实验。
1.4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具有过敏史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孕妇。
2方法
给予对照组受试对象以西医治疗,给予实验组受试对象以中药治疗。西药治疗采用第三代大环内酯类药物酮内酯。1次/d,200mg/次,2周为一个疗程。中药治疗方法采用金银花20g,连翘15g,麦冬15g,黄苓15g,玄参15g,蒲公英30g,紫菀20g,桔梗15g,知母15g,枳实15g,地榆炭15g,焦栀子15g,仙鹤草15g,生地炭15g,侧柏叶20g,茅根30g,甘草3g,熟大黄6g。并痰浊阻肺者,加陈皮10g,川贝母10g;兼阴虚肺燥者,加桑叶15g,阿胶10g,沙参15g,去毛枇杷叶15g;兼气虚失摄者,加白术15g,黄芪60g,党参15g;兼血虚失统者,加阿胶10g,白芍15g,当归10g。药物加水600mL,水煎至450mL,每次服用150mL,3次/d,1剂/d,2周为一个疗程。
2.1观察指标
选取治疗有效率作为本研究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评价分为三项指标:①显效:咳脓痰、咯血等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正常。②有效:咯血、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未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血常规复查结果未正常。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另选取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作为评价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2.2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临床治疗有效率的计数资料在两组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临床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中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比较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发病是支气管阻塞和肺部感染所致,黏膜水肿和充血,分泌物阻塞,引发了感染,还会导致肺部感染。
中医治疗该疾病认为患者肺络受损,恢复不佳,所以久病不愈,需要消除病因才能够治愈。西医使用抗生素来改善支气管阻塞情况,但是收效甚微。中医治疗使用了有抗病毒和抗菌效果的药草,如:瓜蒌、黄芩、丹参、苦杏仁、麦冬对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具有较大抗菌性,并且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的作用,丹皮对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效果比较显著,病菌感染导致了扩张加剧,影响了病情和预后。西医抗生素还会让病原体发生变异,导致病情不受控制,变得更加难以治愈,患者的病情反复。中医治疗止咳解表,宣肺化痰,养阴益气润肺,因此治疗效果比较好。
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率优于西医抗生素治疗。这可能由于中医选取药物在治疗临床症状的同时可控制感染,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感染,于两个方面共同治疗支气管扩张。西医目前主要是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感染所致支气管扩张。抗生素发现于1928年,距今已有90多年。在抗生素普及应用的同时,已有部分患者具有耐药性,因此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应用辨证中医治疗的实验组在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提示中医治疗的临床安全性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西医抗生素治疗,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经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提示中医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杰,黄东晖.结合中医体质探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的证治[J].环球中医药,2018,11(11):1750-1752.
[2]苗青,袁沙沙,丛晓东,范艺龄,马冲.支气管扩张症的全程管理及中医诊治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8,59(18):1560-1563+1573.
[3]任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特征与中医证素的相关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
[4]邓庆文,许光兰,李国生.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4):165-167.
论文作者:姚乐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支气管扩张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医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西医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