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论文_谢英遂 李彭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论文_谢英遂 李彭

谢英遂 李彭

[摘 要]目的:探究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房颤患者10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54例为1组,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方式,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方式,均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CT成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段诊断率、诊断病例率及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较优,各项对比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将辐射剂量降低,图像质量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电触发序列扫描 房颤患者 冠状动脉 CT成像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16.05

作者单位:200336,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

通讯作者:李彭,Email: karali@163.com。

The Study of Low Dose Prospective ECG Triggered Sequence Scann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CT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Xie Yingsui, Li Pe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ow dose prospective ECG triggered sequence sca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CT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108 cas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treated during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5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trospectively ECG gated spiral scan mod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ospective ECG triggered sequence scanning mode, using dual source CT.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cular segment diagnosis,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P<0.05, which shows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Low dose prospective ECG triggered sequence scanning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CT imaging among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oronary artery, which can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promote the image quality,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ECG triggered sequence scan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coronary artery; CT imaging

房颤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因心房主导折返环导致的众多小折返环,进而产生紊乱的房律。一旦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会导致动脉栓塞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主要的方法,准确性较高,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一旦患者出现心律不齐会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显示有影响,因此,一般认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禁忌症者为房颤患者[1]。在临床上房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一般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但是辐射剂量较高,本研究为探究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应用价值,选择10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房颤患者10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54例为1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40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为(57.6±10.8)岁;观察组患者中有42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57.8±10.9)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中各项对比数据可比性较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排除标准:肾功能不全者;碘对比剂过敏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史;病情不稳定患者;无法配合屏气患者。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双源CT进行检查,280ms机架旋转速度,从患者气管分叉下方1cm位置开始直到心脏膈面为扫描的范围,2.0mm×64.0mm×0.6mm为准直,Iopromide为对比剂,注射器为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作为触发扫描的手段,触发扫描时间为:升主动脉中CT值为120HU时[2]。针对患者的体质量设置管电压,当其体质指数大于30kg/m2以上的患者,120kV管电压,5.0-5.5ml/s对比剂流率,大约75ml对比剂量,370-400mA管电流;体质指数在30kg/m2以下的患者,100kV管电压,4.5ml/s对比剂流率,65ml-70ml的对比剂量,330-370mA管电流[3]。将生理盐水30ml用同一流率进行注射。依据患者左心房及胸围的大小对管电流进行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数据采集时间为收缩期,即R波之后200ms-400ms之间,或者30-50%R-R间期;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数据采集时间与观察组相同,心率与螺距自行匹配[4]。将患者ECG信息进行记录,心率的最低和最高值,平均心率。

1.2.2 图像处理方法

图像重建0.75mm层厚,0.5mm间隔,方法为迭代算法,I26f重建卷积核。绝对时相重建,间隔20msec对多期相数据进行重建,评价图像选择最小伪影的图像,应用心电编辑,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最佳图像重建,并进行分析,VR、CPR及MIP为图像处理形式[5]。

1.3 评价标准[6]

冠状动脉段(直径>1.5mm)应用SCTT冠状动脉18段的分段标准进行评价,图像质量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评价,经过2次阅片,意见达到统一。评分标准为:1分为冠状动脉可清晰显示,没有错层及运动伪影,表示图像质量为优;2分为管壁伪影轻度,伪影错层轻微,对诊断并不影响,表示图像质量为良;3分为管壁伪影中度,错层轻度,可进行诊断,表示图像质量为中等;冠状动脉管壁伪影严重,且错位,不可以进行诊断,表示图像质量为差。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计算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对比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处理,统计学意义存在用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断,相关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相关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54例患者中对614段冠状动脉进行评价,其中有358(58.31%)个血管段评价为1分,图像质量评定为优;有233(37.95%)个血管段评价为2分,图像质量评定为良;有21(3.42%)个血管段评价为3分,图像质量评定为中;有2(0.33%)个血管段评价为4分,图像质量评定为差,612(99.67%)段血管段为可诊断,图像质量较好。其中2个血管段图片质量较差,主要发生在回旋支和前降支段,主要为运动伪影和错层造成的。

对照组54例患者中对591段冠状动脉进行评价,其中有294(49.75%)个血管段评价为1分,图像质量评定为优;有245(41.45%)个血管段评价为2分,图像质量评定为良;有35(5.92%)个血管段评价为3分,图像质量评定为中;有17(2.88%)个血管段评价为4分,图像质量评定为差,574(97.12%)段血管段为可诊断,图像质量较差的血管段主要为2段为前降支,5段位回旋支,10段位右冠状动脉,主要造成原因为运动伪影。两组患者可诊断血管段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的例数进行评价,观察组图像质量可进行诊断的例数为50例(92.59%),而对照组的例数为34例(62.96%),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对比

观察组平均有效剂量为(4.13±1.80)mSv,而对照组的平均有效剂量为(12.13±5.40)mSv,将两组的平均有效剂量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结果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虽然可对冠心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近些年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诊断中一个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即辐射剂量的问题,因此,保证扫描方案的合理性,将辐射剂量降低,是对受检者的保护。针对房颤患者而言,一般扫描方案为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方式,有较高的辐射剂量,主要为曝光窗较宽,螺距较小[7]。伴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主要的优点为可将辐射剂量显著降低,但是将其应用与房颤患者中还较少。从本研究两组患者可诊断血管段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有效剂量为(4.13±1.80)mSv,而对照组的平均有效剂量为(12.13±5.40)mSv,将两组的平均有效剂量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结果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可见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不但可提升图像质量,而且可降低辐射剂量,这与此扫描方式存在心率不齐补偿功能有关,设备在扫描时,可根据患者心率的情况实现自动识别,将扫描方案进行智能调节,如果严重心率不齐被识别时,会自动进行跳过,在重复扫描另一个心动周期,因此可对图像质量进行改善,但是其在扫描中可能被图像错层所影响,导致不能评价的血管存在[8]。采用适合的曝光窗的宽度时保证辐射剂量降低的关键,本研究将曝光窗缩窄,结果证明辐射剂量有所降低,对图像质量也是一种保证。

综上所述,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将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CT Quantification of Epicardial Fat: 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J].Current cardiovascular imaging reports,2012,5(5):352-359.

[2] 薛跃君,钱农,邵燕惠等.自然心率下128层双源Flash Spiral 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5):481-485.

[3] 舒荣宝,仝开军,王岳松等.定位像胸部横径与CT值调制前瞻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管电流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7):550-554.

[4] 李烁,王怡宁,孔令燕等.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与序列扫描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6):607-610,后插3.

[5] 赵宏亮,石明国,宦怡等.先心病双源CT血管造影前瞻性序列扫描与大螺距扫描的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5):555-558.

[6] 格崤,佟海滨,丛冠宁等.低心率下第二代双源CT冠脉成像Flash扫描与序列扫描图像质量及伪影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4):359-362.

[7] 白伟,陈自谦,谢柏甦等.双源CT前瞻性与回顾性冠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杂志(电子版),2015,4(3):717-721.

[8] 佟海滨,王小玲,赵青等.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FLASH扫描与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09(5):400-404.

(收稿日期:2016-02-26)

(本文编辑:李 群)

论文作者:谢英遂 李彭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4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论文_谢英遂 李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