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成因论文,中国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5年初墨西哥货币比索危机解除以来,今年年中又暴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压力下,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决定放弃长达13年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宣布转变外汇管理体制,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并提高贴现率。当天泰国铢兑美元贬值近20%,从此宣告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开始。随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国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各国货币兑美元纷纷贬值,促使各国相继放开对汇率的管制、提高利率,导致各国股票市场行情大跌,通货膨胀加剧。造成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甚至引起了拉美等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波动。东南亚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付危机,8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社会也采取了营救计划, 但效果并不明显。到10月初这场货币危机还未结束,东南亚货币兑美元的比价屡创新低,泰国铢已比7月2日前贬值了40%左右。这场货币危机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期,它对泰国及其它东南亚国的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投机基金的狙击。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投资者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深层问题的暗示,进而纷纷抛售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这时,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手持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对冲基金大举抛售泰铢,泰铢一路下滑,5月中旬最低跌至1美元兑26.70铢,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 受其影响,泰国股票指数由年初的1200余点跌到500多点,跌幅将近 60%。
泰国中央银行于5月中下旬开始还击:第一步与新加坡联合行动, 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 第二步不准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第三步大幅度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000至1500厘。三管齐下,反击有力,使泰铢于5月20日升至1美元兑换25.20铢的 新高位。6月下旬,国际投机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猛攻, 经过一番角逐,只有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 维持泰铢固定汇率已力不从心,遂于7月2日宣布泰铢汇率自由浮动。
泰国中央银行对泰铢汇率的撒手不管,马上在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菲律宾政府宣布放松对货币的控制,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波动。结果,菲律宾比索在政策宣布当天即告贬值11.5%;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在卢比尚未受到重大冲击时,宣布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由8%到12%;马来西亚也放松了汇率管制,但所遭受压力很大, 林吉特汇价在7月18日降到了3年来的最低水平。1个月内, 东南亚国家主要货币对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其中,泰铢贬值达26%,菲律宾比索、印尼卢比贬值8%—9%,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4.2%,新加坡元贬值2.2%。伴随着货币贬值的是东南亚各国通货膨胀加剧,股市暴跌。
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基本要素出现恶化。
1、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早在1996年8月,经济学戈尔茨坦就在英国《经常学家》周刊的文章中提醒东南亚国家:如果经常项目逆差继续保持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水平上,那么他们就是在玩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8%(与墨西哥1994年的情况一样);马来西亚的这一比例高达10%。 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是由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停滞,引起巨额逆差。又因为东南亚四小虎是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因此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不仅影响出口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其经济增长,使长期资本的流入减少。
2、巨额外债。自1994年以来, 东南亚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状况一直在恶化,因此只能通过大量的资本流入才能平衡国际收支。在资本流入结构中,外国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低,证券投资和短期负债所占比重较高。1996年外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泰国为46%,印尼为47%,马来西亚为39%,菲律宾为54%。在如此高的负债率及资本流入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国外资本突然抽回必然会引起金融危机。
3、僵化的汇率制度和不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泰国长期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对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泰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泰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泰国经济的发展。第一,挂钩货币的两个国家的经济必须协调发展,当盯住货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被盯住货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则会引起实际汇率上升。九十年代以来,泰国的通胀率较长时间高于美国的通胀率,而泰铢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保持不变,这必然使泰铢汇率高估,这就限制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并且自1995年以来,美元兑换其它国际货币一直处在升值的地位,美元兑日元升值率高达50%以上,这就意味着泰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和其他货币大幅度升值。这显然是不利于泰国的出口产业的。第二,这种盯住汇率制度使本国的货币政策失去了灵活性。泰国八十年代后期的高速发展及弥补经常项目赤字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同时,大量的流入资本流入倾向于股票市场、不动产市场和货币市场、大量的流入资本影响和左右着这些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了降低国外巨额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副效应。实行盯住汇率制的泰国只能采取较高的实际利率的政策来降低负效应。这样必然造成泰国境内外的利差扩大,并使国内投资者在大量地获取外国低息资金、高息在国内贷放的同时,不需关心泰铢贬值,而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因此,危机一旦出现必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4、金融体系不健全。并非所有货币贬值都会造成金融危机, 1995年以来,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波动幅度高达60%左右,美元兑马克的波幅也在30%至40%之间,但没有造成全球金融危机。泰国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还在于它的脆弱的金融体系。在过去的几年中,泰国完全向外资开放了国内市场,忽略了对外资质量和投向的引导管理,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摆脱了管制、但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没有经验的金融机构,曾在国外大量借入低息贷款,用于在国内高息放出,尤其是对建筑和房地产部门的企业大规模贷款。各类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市场的放贷占其放贷总额的50%左右。5月中旬, 那些在投资房地产的金融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国内外投资者发现,这些金融机构的利润已大不如前。这些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有31%无法收回,已建成的办公楼中,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买主。因此,大部分金融机构无法偿还从国际市场上借来的资金。怀疑的情绪开始产生,进而演变成为对出现灾难的担心。随着经济增长的放慢,泰国银行和外国投资者收回投资的希望越来越小了。金融危机也就随之暴发了。
二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一些经济基本要素的恶化,为国际投机资本阻击的一次货币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们中国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中国不会出现象东南亚那样的金融危机。因为,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否稳定,取决于该国的经济总量是否平衡,国民经济是否健康,汇率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及该国防范投机的能力和实力。我国经过几年来的宏观调控,经济已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在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着,外汇储备充足,外汇管理卓有成效,不存在爆发类似危机的制度性因素。
尽管如此,透过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仍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得到启示。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金融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金融国际化过程中,会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同时也存在象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的风险。因此,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如何少走弯路,少付代价,是我国必须深刻和全面认识的经济战略问题。
第二,发展是硬道理。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的矛盾,经济发展的车轮一旦停下来,这些矛盾就会被激化,只有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才能逐步消化这些矛盾。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国经济不进则退,只有把本国的经济搞好了,国际投机商才会敬而远之。出口导向仍应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已经高达40%以上,因此对外贸易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由于香港地区对中国大陆的转口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因此,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防止通货膨胀,防止工资过块增长,改善基础设施,重视教育、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出口产业的升级换代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第三,目前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急待解决,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健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有企业原来所固有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产权不明,资产不清,激励不足,约束不硬,从而导致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负债率不断增加,亏损越来越严重。若再不坚决、彻底地改革、改组和改造,在已经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其前途危机四伏,而且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受国有企业的拖累,加上自身管理的不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已经高达30%,已达到了危机的警戒线,如任其发展,这一金融泡沫终究会破灭,到那时必然会带来金融危机。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第四,我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还存在僵化的一面。1994年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实践中与印尼、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相似,虽然名义上采取浮动汇率制,但中央银行高度干预,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固定在1 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左右。1994年至1996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和6.1%,远远高于美国同期的通货膨胀率, 然而人民币汇率却从1∶8.7上升到了1∶8.3,这也类似东南亚国家前几年的情况。这说明在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和人民币利率高企的情况下,存在国际投机资金的流入。
1994年以后的外汇管理体制规定:中国企业必然将其全部外汇收入卖给银行,并且不再拥有外汇帐户,而国有银行则承担了收购全部外汇的责任。在国内货币与信贷全面紧缩,而直接投资仍在增加的条件下,这种外汇体制自然能快速增加外汇储备。但是,它却在下面几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1)它使我国国内的企业承担了全部汇率风险;(2)使我国国内企业承担外汇政策风险;(3 )它削弱了我国国内企业与三资企业的竞争能力;(4)它使国内的银行在外汇收购方面亏损;(5)它制约了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的灵活性。
处理这类压力的办法之一就是重新允许国内企业持有部分外汇。所以,1997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从今年10月15日起, 逐步允许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限额的外汇收入。允许保留外汇的最高限额为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年进出口额的1.5%,超过部分必须结汇。 这一措施使企业用汇自主权提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决定何时卖出外汇,这将改善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汇率更趋合理,有利于外汇市场发育。
标签:汇率论文; 金融论文; 人民币对泰铢汇率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货币对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银行论文; 外汇论文; 经常项目论文; 央行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