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南通 226005
【摘 要】目的:观察短期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的负性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判断其疗效。方法:根据精神症状的有/无将40例癫痫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A组,n=20)和非心理干预组(B组,n=20)。再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eck抑郁问卷量表(BDI)评估其焦虑、抑郁症状,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比较心理干预前后负性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50%,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呈负相关,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B组(P<0.05)。心理干预后,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0%,A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癫痫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心理干预;癫痫;精神症状;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抑郁症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1]。癫痫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影响、经济生活的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等,较易出现情绪悲观、情感失落、内心消极等抑郁表现,长久以往易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最终影响其治疗预后,造成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后果[2]。为此,我们近年来对癫痫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心理干预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癫痫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0-83岁,平均(45.3±14.9)岁。纳入标准:(1)患者有一定的文化层次,能充分理解调查量表上每道问题的真正含义,(2)所有患者自愿配合研究,如实填写问卷内容。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外伤,活动性精神病,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过镇静剂、麻醉剂或其他致精神异常的药物,或合并有其他的基础性疾病。
1.2 方法
1.2.1 精神症状评估与分组:癫痫患者的焦虑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抑郁症状则使用Beck抑郁问卷(BDI)量表化后进行评估[3],评分越高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越高。按照量表的评分准则,当总评分≥7分,表明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根据精神症状的有/无将40例癫痫患者分为精神症状组(A组,n=20)和非精神症状组(B组,n=20)例。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hort-Form36(SF-36)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估[4],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填写完成。包含8项指标,36个条目。分别为:生理功能(PF,1O条目)、躯体健康(RPP,4条目)、躯体疼痛(BP,2条目)、总体健康(GHP,5条目)、活力(精力/疲乏)(VT/FG,4条目)、社交能力(SF,2条目)、情感职能(REP,3条目)、情感健康(EH,5条目)。在36个条目中,每项给予0~100的评分,处于同一指标的多个问题取平均值,得分越低健康程度越高。
1.2.3 短期心理干预:共分为五个阶段(5-7天)完成:①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以集体形式开展,邀请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及家属参与,由医护人员开展主题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应对方式,使其了解负性情绪对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共分为3次,每期1小时,隔天1次,每次1个主题。每次活动主要分为主题讨论、相关知识讲授、内容反馈3个环节。具体主题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的简易识别、该类患者顺利进行角色转变的途径、如何正确面对病情。②治疗前干预(治疗前1天):医护人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采用倾听、鼓励、解释、指导和建议、疏泄、促进自助等多种心理治疗技术,使癫痫患者减少甚至消除消极情绪,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③个别干预(治疗当天):对个别精神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根据不同癫痫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听轻柔的音乐、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等。④治疗中干预:对患者进行情绪支持,保护患者隐私,及时为患者遮挡。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尽快使患者处于治疗状态。各项操作符合规范、动作轻柔。⑤治疗后干预(术后1-3天):医护人员定时看望患者,及时告知治疗的顺利过程,稳定患者情绪。医护人员应重视环境对患者躯体不适的影响,对出现的不良病情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经常与患者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恐惧、焦虑较重的患者,采取少量镇静药物配合治疗,并指导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后观察和护理。
1.2.4 统计方法 文中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患者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用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干预前,入组患者精神症状发生率为70%(14/20),其中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0%(4/20),而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0%(10/20);干预后,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0%(2/20),而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4/20)。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干预前,A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和SF-36总分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和SF-36总分生活质量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癫痫患者由于生活质量的下降、负面情绪的影响等原因易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极易导致心因性精神疾病的发生[5]。有报道称普通人群抑郁症烦人发病率1.15%,而癫痫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达61.2%,焦虑症的发生率38.8%[6]。本研究中,癫痫患者抑郁、焦虑阳性症状的检出率也较高,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因此,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该类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进行治疗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癫痫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与其生活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伴有焦虑、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心理正常者,从而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导致其生活质量的降低[7]。为了研究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作用以及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本文使用HAMA、BDI量表及SF-36量表进行综合评估,发现罹患焦虑、抑郁的癫痫患者的心理、躯体、情感等多项生活质量的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再通过其生活质量的各指标与焦虑、抑郁的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均为负相关的结论,并且通过心理干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显著上升。由此可见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均决定其生活质量的优劣,特别在BP、REP、EH等3项指标表现上,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躯体健康、情感交流和自知感受。KIM等研究[8]认为癫痫患者罹患心因性疾病患者的生理状态、躯体健康,情感职能方面较健康人群分别下降34%、64%、43%,本研究与该结论相符。从另一方面讲,癫痫患者通过心理干预使得生理状态、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明显改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其原因与患者的健康饮食、规律睡眠、积极锻炼等健康行为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癫痫患者由于焦虑、抑郁等原因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而短期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guilera IM .Palel D.M aeakin GH,el a1.Peri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behaviours disturbalICeS or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Paediatr Anaestb,2013,13(11):501-507.
[2]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222.
[3]赵东江,李胜婷.心理支持疗法对癫痫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口腔医学杂志,2014,20(5):662-664..
[4]方积乾,郝元涛.健康状况问卷(SF-36).中国行为医学科学[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2001,10:19-24.
[5]LEE M S,KANG C W.Efects of Qitraining on anxiety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ortisol,ACTH,and aldosterone: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Hed pilot study[J].Stress and Health.Chichester,2013,20(5):243.
[6]BAIDER L,PERETZ T.HADANI P E。et a1.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zed study[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11,23(5):272-277.
[7]李别非,谢秀梅,余国龙.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73-75.
[8]Messerl A,Caprilli S,Busoni P.Anaesthesia induction in chlldren:a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parentspresence.Paediatr Anaesth,2014,10(8):551-556.
论文作者:陈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患者论文; 癫痫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症状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