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 265300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2016年4月,刘延东副总理在“日本中小学生修学旅行及其对我的启示和相关建议”上作出批示,指出“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方向”,对于孩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至此,研学旅行在中国拉开了帷幕。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方式。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这一重大方针政策,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向纵深发展,各大旅行社都向学校伸出橄榄枝,推出各种研学线路,课程内容不断丰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于2018年6月开始组织研学旅行,暑假期间再次开展北京和上海两条线路的研学活动。在研学旅行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个网络调查,家长和学生对于研学旅行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比如:希望学校组织研学而不是旅行社组织;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来做研学的导师;希望政府多方协调筹措资金,降低家庭支出的费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于研学旅行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也对学校提出了相关要求。作为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时代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研学旅行呢?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各地中小学校研学旅行的开展提出了“四个以”的基本要求,即开展研学旅行工作要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意见》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初中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要突出旅行中研学的教育目的,要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感受不一样的教育。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意见》中要求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应依托当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学生感受家乡风土人情,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 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体现的第一点是时间安排。当前的研学旅行集中在寒暑假,以各大城市为主打线路,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织,可适当利用小长假和双休日的时间组织短途研学旅行,使之真正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灵活性还体现在研学目的方面,研学旅行可以是学习知识的旅行,也可以是其他教育目的的旅行,如:意志品质的锻炼、吃苦精神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强化等。
四、实践性原则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研学旅行应当突出实践性原则,应当依托综合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要真正地把研学旅行变成行走的课堂,我认为学校和政府部门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打造精品线路。
刚刚过去的假期,中小学生是旅游的主力军,从市场化的研学旅行来看,大多数是旅行社主导的,难免存在重游轻学的倾向。为防止这种现象,学校应当将研学旅行作为教学内容来设计,认真研究好线路和教学内容,作为学校课堂的补充。游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虽然形势轻松,但课程内容设置要严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所收获。
2.培养优秀研学导师。
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研学旅行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对于服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研学旅行过程中需要开展许多活动,而这些活动的“落地实施”导游并不一定能完成。研学导师除具备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执行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导游的素质,有时还要担任活动讲解、活动主持等任务。
3.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机会。意见规定,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这样可以降低收费。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减免费用,让所有学生都能从研学旅行中受益,在旅行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应当优先选择公益性研学基地开展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对全市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制度。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保障研学旅行可持续、常态化发展,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4.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
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购买相关的意外险和责任险,与家长、研学旅行委托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职责界定、责任落实、事故处置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细节到位,责任到人。旅游、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别对研学旅行开展涉及的企业、交通工具、住宿、餐饮等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可靠的安全保障。
在旅行中感悟、学习,学以致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如何让研学旅行落地见效,免于流于形式是政府、社会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
论文作者:徐香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旅行论文; 研学论文; 学校论文; 目的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 组织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