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永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石马坪学区暖和湾小学 741000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全面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健康的个性是形成和支展其它素质的基础,是将来适应社会环境和取得学习生活事业成功的心理要素。
【关键词】审美 感染 基本功 多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0-01
现代社会家庭的子女大多意志不坚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美一小教育从多个角度调和这些缺点,使学生认识多样的社会情态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从小培养良好的个性,美术具有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以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常常可以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来达到审美的教育。例如:观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可使学生通过画中象征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冲突得到情感渲染。李可染、傅抱石等画家的山水画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与秀美,齐白石、王雪涛等画家的花鸟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 美术教育中正确的诱导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发展,在作画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统一、对称、对比、协调等形式美。在他们表现美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新的教学模式也决定了美术活动和创造动机以及意象生成后通过各种美术材料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这一活动的过程汇集了脑、手、眼共同的配合,能使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锻炼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实际的操作能为,美术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视觉形象表达思维情感。
二. 优秀的美木作品能鼓舞人们奋发向上,自觉接受它的影响和引导,用好的作品和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洗礼,如傅抱石,关山月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无论是从美术的本质价值观还是工具价值观都说明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能只有“教书”而不“育人”的活动,两者是相互贯通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以全新的视点对待美术教学,把美术教学原则融会在教学当中。中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三. 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在美术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以往强调学科本位,忽略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艺术感染力,深度附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次要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互相讨论。群体阅鉴,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智,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第三利用演示,参观,欣赏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吸取名家画法的精髓。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绘画工艺知识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形象的记忆力,空间的想象力,以及构图的创造能力,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这将对小学生未来的成就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利用电视机,幻灯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叁与学习的兴趣,利用拟人化,动画的方式以及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利用作品展览,赞许的目光富于鼓动性的语言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
四. 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美术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其它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美术课要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绘画、工艺常识与欣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通过绘画、工艺、欣赏的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智力思维和操作技能。由此看来,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美术教学的基本任务,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人们对造型的理解更趋于多样化,造型的内涵变得更丰富,因此美术教学作为美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如何进一步拓展除绘画、工艺、欣赏以外的基本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视觉表现欲,就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意义。
五.美术课程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现代化课程的改革,当然缺少不了美术课程这个板块,万变不离其宗,以传统模式为基础,以新的教学标准为指导,使学生逐渐成为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鉴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写生课当中的实物为对象从事描绘,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描绘实物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小学生的模仿天分很强,临摹课少不了,内容除教材上有的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感兴趣的图画,有条件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美术馆、博物馆或画展上去讲理论课。美术欣赏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陶治情操为主要目的,不管是那种课程形式都要重视学生心灵全面发展的需要,除知识结构外,还应重视情态性的技巧性的培养,电脑绘画,工艺设计等内容应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
今后美术课程不仅应具有群体共有的以美术课程为本的结构形式,基本功训练是本位,而且更注重有个性化差异的多元形式,既提供各种可能的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的需要,对老师来说,这样也便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本质上更符合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
论文作者:郭永永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形式论文; 美术课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