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维涛[1]2003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成为国际社会竞争的制高点,而高科技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优先开发,优化配置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为背景,按照“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和思想,运用人才开发的基本理论。分析人才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的现状作出客观深入地描述,并从观念、体制、对策、管理等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开发的原因和障碍。明确指出,人才资源开发的滞后与欠缺已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才能真正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走上健康,高速发展的轨道。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以教育——培训体系为基础,以培育人才市场机制为动力,以加大创新的人才资本投资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激励为途径的一系列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战略措施。 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了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开发体系,力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张发根[2]2007年在《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体制转型中保持了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50多个,遍布全国。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东、中、西的梯次结构。目前,长叁角、珠叁角、京津地区形成了叁个高新技术产业带,探讨的是如何加入国际分工,参与世界竞争的问题;西部地区则在奠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态势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总量却很小,产业结构也非常单一,特色经济、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都还不明显。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长远战略,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江西省也不例外。南昌市作为全省经济的“排头兵”,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寻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道路。南昌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办法,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但也应该看到,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规模、质量和效益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一国或地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顾实际,盲目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对地区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即使同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也是不同的。那么,南昌市当前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否适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果要实现快速发展,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思路与模式?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的不完善,南昌市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措施?这是本文力图阐述清楚的几个主要问题。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基本结构安排。第二章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界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和特点,然后简要阐述高新技术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总结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般条件。第叁章是关于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深入分析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关于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用SWOT分析法对南昌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南昌市已初步具备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条件,但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第五章为对策建议部分。从政策和措施层面上探讨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下如何推动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提出了政府适当规制和激励市场行为、构建积极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人才开发、引进和激励制度体系和加强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对策建议。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即总括论文的观点,并展望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华玉婷[3]2008年在《基于中欧对比分析的中国高新技术园区人才管理信息化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全面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大变革,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创办高新科技园区的热潮。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加快国际化。而在国际化进程中,“人”的作用越来越大。笔者希望利用在法国的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将中国高新技术园区的人才管理的信息化状况与欧洲开发区的人才管理的信息化状况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中国高新区在人才管理信息化上的差距及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并以e-HR和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构建出适合中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初步的园区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为提高我国高新区建设质量和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园区,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摘要如下:第一部分为研究概述,主要分析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阐述本文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方法以及其意义进行陈述和说明。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界定和说明人才管理的概念、内涵,阐述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人才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第叁部分为理论性探索(包括第叁、四章),首先对中欧高新技术园区在人才管理信息化上的差距及其根本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以具体的案例加以印证,明确中国高新技术园区人才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用以指导后文新的园区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构架的进行。第四部分为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构建出适合中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初步的园区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实施困难界定。第五部分为研究总结,综述本文的研究结论,另外,还对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陈述说明。
蔡屹展[4]2013年在《广东省从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国或区域范围内,以R&D经费强度(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与科技人员所占比重两类指标基础,以高新技术、研发生产、高资本、现代生产流程和科学管理组织方式为支撑,制造或提供高新技术方面的产品及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部门的产业,国家竞争优势是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是具有高竞争、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其形成的基础是国家或地区内具有的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资源,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国家或地区所特有的高技术、新工艺、高端生产设施、科学的生产流程和和严密的管理组织方式。本文的研究依托国家实施的科技兴国战略,从珠叁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雄厚的工业基础、充沛的资金、大量的高素质和技术人才等优势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乏力等劣势并存的现实出发,以政府的视角研究从化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综合运用地方发展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资料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问题,探索制定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地区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作出分析研究。第二章主要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特点和作用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进行分析,以及对内、外部环境和区域等因素的梳理。第叁章描述从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现状及优势,介绍从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分析,并对从化的政策状况进行概述。第四章研究和分析了广东省从化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所在与原因分析。第五章对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及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值得借鉴的政策措施进行归纳。第六章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从化市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建议与对策。
蔡伟[5]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人才异地孵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力资本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历史证明:只要拥有人才优势,就能拥有竞争优势,能把人才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行列中,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利用,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战略,为本国经济、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人口众多、资源较少、资金短缺。如何把人的资源视为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合理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质资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越来越认识到人才在一切资源当中的重要性,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果。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8337”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正逐步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方向转变。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参与外部竞争的战略选择。人才是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内蒙古现有的人才结构与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还不相适应,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新人才严重短缺,教育科技发展滞后。目前,内蒙古经济总量已进入国家第15位,然而,人才数量竞争力、人才创新竞争力只列全国第24位,居全国后列。内蒙古人才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如何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实施人才战略,依托企业孵化器平台,规划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高新人才孵化机制,是内蒙古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集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工作。本文以“异地孵化”为内蒙古高新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路径,运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和演绎与归纳等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以系统性思维模式寻求解决高新人才异地孵化障碍性问题的方法,促使人才异地孵化模式成功运作,发挥其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陈仲伯[6]2003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基础上的。那时,我们还可以以价廉产品争取部分国际市场。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将建立在知识资源的基础之上,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是各种知识活动的成果,技术创新成为各国抢占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对于依赖“新生代”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要保持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一个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应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为现有的增长点提供技术保障,也为将来五年,甚至十年后的增长所需的新技术进行前瞻性开发,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因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缺乏而面临持续发展困境。透过引起困境的各种要素,我们看到,持续技术创新的内涵应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延续性、创新动力机制的持续性、创新过程的能动性、创新战略的适宜性、创新活动的时效性、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特征,包括以企业为核心的持续技术创新的“主体系统”、橄榄型的持续技术创新系统结构、“档位战略”型的持续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技术创新目标、螺旋上升的持续技术创新过程、公共政策营造持续技术创新的“效率环境”和人文环境、持续技术创新的评价是一种系统性评价等。这就是本文研究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出发点。 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分为四部分(共九章): 第一部分(第一、二、叁章):主要阐述为什么要着重研究企业持续创新的问题,企业持续创新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回顾、技术创新的现状的分析和技术创新国际比较的探讨,加深了对持续技术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使持续技术创新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 第二部分(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构建企业持续创新体系的框架,通过对持续技术创新基础要素、体系构成元的分析,引伸出了持续技术创新的策略范式和风险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持续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叁部分(第八章):为推进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主体各构成层次有不同的职责任务和措施,本部分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二次创业”职能定位,提出了加强持续创新的对应措施; 第四部分(第九章):通过对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联重科实施持续技术创新战略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点和意义。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区己跨入“二次创业”阶段,其持续技术创新的机理和制度建设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本文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这个主题,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创新的内涵、演化机理、体系构成、策略范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前瞻性的新思路。 (1)从概念上讲,本文认为持续技术创新体系是围绕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建立的创新要素、创新策略、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效益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系统。即一个完善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应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从理论方法上讲,本文在以往研究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方法的创新,即由研究一般性的企业技术创新上升到重点研究最具技术创新活力的群体一高新技术企业,由一般性的研究技术创新要素士几升到研究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因子、构成元和与公共政策的互动等。 (3)从体系构成看,本文认为持续技术创新不是一种利用本系统内部资源单项的、间断的创新,而是一种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从宏观面上看,多个研发与产业化实体的单项、间断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便形成了整个社会不断的持续创新;从微观点(单个企业)来看,技术创新与持续技术创新在体系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创新主体、创新导向、创新组织、创新队伍、创新管理、创新内涵、创新源泉、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创新评价等方面。一般技术创新往往侧重单纯的技术经济评价;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则必须从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绩效分配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否则,就不能达到促进、推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目的。 (4)从演化机理上看,本文探索了持续技术创新的演化规律。即在充分考虑了创新内外环境因素、技术和制度因素、系统和过程的因素、动态和持续因素的基础上,从优化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层面上指明了企业进行持续技术创新的方向,并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环境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5)从策略范式来看,本文提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技术创新的建设性策略。如利益导向、制度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市场竞争、CIMS应用、二次创业、核心培?
刘文华[7]2010年在《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着手调查长沙市高新区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分析知识产权存量情况、知识产权产出潜力情况、交易情况等众多方面数据,探讨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状况成因,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改革的建议。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章节安排、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介绍高新技术产业与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创新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源泉,而产权激励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与高新技术产业系统的利益进行了相关分析。第叁章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长沙市高新区知识产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具体调查了知识产权存量情况、知识产权产出潜力、知识产权交易状况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等方面;总结了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总结出了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的问题与不足,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第四章介绍了美国及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政策,并从管理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与借鉴国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优点。第五章以行政管理的角度,从完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自身工作、改革高新区管理当局、改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建议。
齐冀丰[8]2007年在《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战略浅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人才与人才战略,高新技术人才战略特点,分析了当前国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状况及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企业自身特点就建立合理成熟的高新技术人才战略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
王晓莉[9]2008年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战略研究——以大连软件产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高科技的新兴产业更是如此,故而从人才战略入手引导和扶持新兴产业不失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明智之举。本文通过对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新兴产业发展中人才资源及人才战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支持,进而提出了从人才战略入手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观点,并且归纳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战略观,以期服务于其他地区相关战略的设计与实施。
李炜鸿[10]2007年在《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取得飞速的发展,过多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导致了我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创新不足,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正符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则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赖以生存的平台。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对国家高新区在新时期“四位一体"的战略发展定位,即国家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强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言阵地。文本从生态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状况;运用了迈克尔·波特教授钻石模型理论,并在对其进行了理论拓展的基础上对太原高新区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对太原高新区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笔者结合战略管理中资源与能力学派的观点对钻石模型理论进行了拓展,并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综合运用此拓展模型,分析太原高新区的发展战略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介绍了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的进程。本文第二部分界定了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相关概念,对高新区与其他经济区进行了比较,在对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生态位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山西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建设中的定位及作用。本文第叁部分在阐述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其模型的局限性并对其进行理论拓展,揭示拓展的钻石模型对太原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的启示。本文第四部分,在拓展的钻石模型基础上对太原高新区发展战略分析,主要分析了太原高新区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其外部面临的生存环境。本文第五部分在第二、叁、四章理论准备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定位与目标,并就如何实现太原高新区跨越式发展提出战略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D]. 史维涛. 广西大学. 2003
[2]. 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分析[D]. 张发根. 南昌大学. 2007
[3]. 基于中欧对比分析的中国高新技术园区人才管理信息化规划研究[D]. 华玉婷. 同济大学. 2008
[4]. 广东省从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 蔡屹展. 云南财经大学. 2013
[5]. 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人才异地孵化发展战略研究[D]. 蔡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6].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陈仲伯. 中南大学. 2003
[7]. 长沙高新区知识产权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文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8]. 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战略浅析[J]. 齐冀丰. 科技创新导报. 2007
[9]. 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战略研究——以大连软件产业为例[C]. 王晓莉. 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8
[10]. 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 李炜鸿. 山西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