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君(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烟台 265500)
摘 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我国的高职教育也遇到了体制改革这个极为关键的瓶颈问题。本文即是就高职教育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改革与发展 建议
近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我国的高职教育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上科学快速发展的道路,必须以课程设置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着眼市场需求,注重内涵发展,并逐渐实现人才培养由职业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转变,进行高职教育更高层次的探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1.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
每一个迅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对于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各类技能型人才,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需要精英教育,也需要大众教育,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良方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高等职业教育恰恰是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具有鲜明的岗位针对性。中国的人口众多,富余劳动力巨大,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把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直接手段。同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必然会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促进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够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使社会更加和谐,最终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
3.高等职业教育是逐渐普及高等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目前,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全民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短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运作机制难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的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所以,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满足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国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而国民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忽视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既定政策,自教育部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呈高速扩张态势,且多数是由中等专业学校(中专)升格而成的。速度型发展把校(院)长和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规模发展上,明显地暴露出重速度、重数量,忽视条件(教师水平、教学设施等)忽视教学质量的发展倾向,从而导致有条件升格,没有条件也升格的大跃进式的发展格局,严重影响到其内涵建设,导致毕业生素质低、适应能力差、劳动生产率低,从而大大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鲜明的特征就应该是在一定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个性风貌或者专业特色。但中国的高职院校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却淡化了办学特色。一方面,与普通高校比较而言,职业性体现得不明显,多是重理论教育而没有突出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与同类院校比较而言,高职院校之间的个性不明显。各校之间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甚至在专业设置上大同小异,甚至是完全雷同,难以体现地方特色、专业特长以及学校的个性。
3.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方式不够灵活,缺乏校企合作
目前,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社会进行互动的主动性。一方面使学生的实习空间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校与学生自行寻找的实习企业间无法建立良好的沟通,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回学校,授课教师也不能及时给予纠正、指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实习效果。
三、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以质量求发展,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企业生产中,质量是生命线,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中,质量也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高度关注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将提高质量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特长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国家办学与企业个人办学相结合的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院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目标。另外,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分行业将区域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成立若干个职业教育集团,这是高职教育目前发展的趋势。
3.优化课程设置,逐步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的教育模式
项目课程通过项目整合工作任务,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课程优点是通过项目整合被分解了的工作任务,项目成为工作任务的载体。项目课程强调整体的学习工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课程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不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4.重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发展
“教学、科研、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功能,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重视。今后,应着重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相关制度与政策,逐步实现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在高职生源竞争日趋激励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我们应该看到,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生源的良好补充。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在职低学历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复退军人的学历教育与就业培训等将是高职院校不能忽视的工作。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市场开发,建立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是我国高职院校寻求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目前既有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项系统工程,有许多机制、体制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要做好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工作,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和教研部门及广大高职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梦迁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 (22)。
[2]郭建如 马林霞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空间、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及相关政策分析——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高职教育与民办高校关系[J].民办教育研究,2005,(1)。
[3]杨柳 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4]王同孝 高等学校学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李国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 ,(6)。
论文作者:孙君君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我国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工作任务论文; 教育改革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