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论文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论文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

郭 俊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了智慧乡村建设,加速了乡村振兴。智慧乡村克服了乡村发展的一些弊端,是乡村发展和振兴的主要方向。基于此,介绍了推进智慧乡村建设的目的,分析了当前智慧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智慧乡村建设;信息技术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乡村发展一直都滞后于城镇发展,导致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加大了二者间的差距。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乡村建设当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乡村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智慧动力”,以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从理论到实践都急需研究的一项课题。

1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的意义

智慧乡村积累了来自政府、企业、社会和乡村等多方面的大数据,实现了各方的数据链接和信息融合,各类资源能快速互联互通,有利于乡村数据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器。

1.1 有利于缩短城乡发展信息差距

一直以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乡村长期处于忽略或被遗忘区域。因此,除了城乡二者发展差距外,还出现了新的“信息差距”。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信息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的,必然受到市场的影响和控制。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方法和手段可以控制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因此,在国家战略中,把乡村与全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之网”联系起来,是解决乡村“信息稀缺”和“信息短缺”问题的必要途径[1]

1.2 有利于加快乡村供给侧改革

从市场供需理论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质就是供求失衡,发展不足。从供给方面看,乡村农产品市场普遍较差,大部分农民放弃农业进入城市。从需求方面来看,消费者普遍买不到安全食品,没有货源,大量依赖进口,造成农产品供求失衡,使农业为主的乡村一、二、三产业不能发展,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洞,人员流出,最终导致了乡村的落后。

4.2 慢性应激模型 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刺激可诱导抑郁样行为[44]。这种抑郁模型类似于人类遭受应激之后表现的抑郁行为[45]。

从基础建设层面看,应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是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就是要借此打通乡村向城市的信息接入通道。为更好地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要继续大力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宽带网络覆盖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努力提高城乡光纤宽带的普及率和可达性,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的纵深覆盖,大力推进乡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商业化,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构建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

1.3 有利于加速乡村资源整合

从实际情况来看,智慧乡村建设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全面推进3个阶段。1)萌芽阶段(2000—2009年)。这一阶段主要以福建、云南为代表。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工作时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2002年福建省印发了《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文件包含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2007年,云南省印发《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数字乡村”开始正式出现,云南省也成为了最早提出“数字乡村”的省份。2)探索阶段(2010—2016年)。在此期间,在国家政策方面,原农业部连续两次发布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促进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在全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促使乡村基础支撑能力提升。在实地建设上,智慧城市建设在一些地方开始兴起,并向乡村拓展,如北京的“美丽智慧乡村”、广州的智慧乡村综合信息平台、上海的智慧村庄、山东的移动“智慧乡村”、湖北的“智慧乡村”、安徽的“智慧云村”等。3)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至今)。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智慧乡村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时代。这一时期主要是上一阶段建设力度的加强和推广。

智慧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智慧乡村主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凭借乡村先天具有的人物网连接、参与互动、跨界融合等特征,使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处于“智慧”状态。从全国各地的推进情况来看,智慧乡村建设的推广主要应从基础建设层面和智慧应用层面来考虑。

2 智慧乡村建设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1)乡村各类资源的不断整合,能够推进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城乡土地、人口、工业和空间的布局,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分散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竞争力。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2)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乡村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以及乡村社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可以以商业或市场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从而实现合理的城乡资源配置,让乡村的社会资源升值。

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智慧乡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开始向广大乡村扩展,为智慧乡村的总体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旅游、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和智慧政府等领域。当然,智慧乡村建设全面推进还面临以下3点问题。1)在政务云方面。职能部门繁多,信息孤岛严重;缺乏业务管理软件;缺少大数据平台支撑,导致农民办事难;党务、村务、三资公开不到位,缺乏监管,存在腐败隐患。2)在商务云方面。农民、农民企业、家庭农场及合作社等经营混乱,缺乏专业管理支撑;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经常会导致农产品滞留;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追溯;对市场把控不准确,缺乏科学指导和价格行情预测,谷贱伤农频发,增产不增收。3)在农务云方面。农民种植技术匮乏,缺乏科学指导和学习平台;土地权属信息不清晰,流转混乱,不利于土地制度改革和规模经营推广;土壤老化严重,缺乏科学配肥;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没有有效推广应用;农企缺乏专业的管理软件支撑,对自身相关政策缺乏认识[2]

3 大力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传统文论关于“正读”已经积累了系统化的理论,然而随着文学及阐释的多元化倾向的日益明显,新出现的文学创作及批评现象中,误读取代正读成为阅读的代名词,传统追求确定意义的阅读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型的文学研究现象。文学的更新发展需要意义的不断增殖,也需要理论的“反躬自省”,误读理论这种批评方法需要有一个“元批评”(metacriticism)[20]的视角,也就是说对误读本身进行误读,对误读的原则方法进行批判辩论,这样才能永葆理论批判的生命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生产”的角度对“误读理论”进行关照,目的是考察文学的审美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提出文学的审美性和意识形态之间应时刻保持适度的张力。

3.1 基础建设层面

要解决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就必须进行乡村供给侧改革,有序组织生产、流通和消费,形成供需透明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通过乡村供给侧改革,农产品供需平衡将带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和消费回归乡村,充分激活乡村沉积资源,实现城乡住房供需平衡、城乡工业平衡、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另外,推进智慧乡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需求,用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和文旅手法,规划和设计乡村的节点布局。1)适应当地条件并对其指导和分类。对于城乡交界的乡村地区,有必要纳入城市规划;对于具有传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庄,有必要为维护和继承其文化价值创造条件;对于拥有自然景观和田园特色的村庄,需要全面保护。2)突出村庄的主体。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智慧乡村的过程中,政府和村民应该协调互动,注重培育和发挥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3)将传统遗产与时俱进。不仅要挖掘当地特色,还要与时俱进,以增强文化自信心。4)保护和发展同样重要。保护乡村风格的前提是改善生活环境,否则将永远存在破坏风格的驱动力。因此,有必要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进行整体安排;创新政府支持的组织模式,提高支持效率;改革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着力激发乡村内部转型,共同促进乡村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5)加强理论研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跨界融合的规划设计人才。6)立法保护乡村风貌。智慧乡村建设要的不是大拆大建,做新如旧,而是需要保护性打造,把现代化的科技和文旅手法融入进去,让暖实力驱动乡村的智慧感[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是中国自主建立、适应现代空间技术发展趋势的地心坐标系。按照国务院推广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要求,明确于2018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并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2]。原有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大多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其它地方坐标系,为保证国土资源大数据的统一管理,促进全国自然资源大数据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很多县市都陆续开展了国土资源空间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

3.2 智慧应用层面

从智慧应用层面看,应着重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民生”五大智慧应用层去布局。智慧乡村的实质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智慧的应用,使村民从应用层面上得到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在设计智慧应用功能时,应立足本地需求,搭建符合本地特色的应用体系。智慧乡村的智慧应用体系主要是在设计的价值互联网平台上打造好三大板块,即政务、商务、农务。通过价值互联网平台,可推动乡村供给侧改革,解决农民怎么种、怎么卖问题,有效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美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实现实时农业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智能化等,推动教育信息化,完善村民保障信息服务。塑造好一个中心,即智慧乡村自治管理中心。乡村的管理,除了法治和德治,还要留给村民一定的空间自由,让他们自治管理,还权于农民。通过价值互联网平台,每个村子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自治管理中心,提供一个平台来运行自治管理中心和应用程序,并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管辖机构来解决自治管理中心之间的冲突。

(3)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思路,弥补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要大胆鼓励创新意识,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新想法和新方案。

参考文献:

[1]牛永辉.互联网经济体:改革40年乡村振兴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8(4):39-44.

[2]汪闵.浅析加强科技创新对于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J].山西农经,2018(14):20.

[3]陈松良.智慧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1):37-39,42.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82

收稿日期: 2019-07-23

作者简介: 郭俊(197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领导艺术与地方治理。E-mail:1214173964@qq.com。

(责任编辑:赵中正)

标签:;  ;  ;  ;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