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修养,创建和谐校园论文_李金石

加强师德修养,创建和谐校园论文_李金石

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镇 730700

摘 要:教育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各种关系,创建和谐平台,构建和谐校园,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师德修养 和谐校园 关系创建

一、强化师德修养,建立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杨雄也说过:“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楷模也。”这说明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当教师的言行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符合师德标准时,就会受到社会的赞扬与好评;反之,当教师的言行有违于师德要求时,就会受到谴责与批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师德地位的提高,许多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们或著书立说、发表演说、借书寓言、宣传社会,或扶贫济穷、开展科教下乡活动,因而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扬,但也有个别教师或经商下海以授课取财,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危害社会,或经常酗酒赌博扰乱社会治安,更有甚者参加邪教组织,进行反党反人类的犯罪行为,败坏了师德形象,受到社会的批评与谴责。

二、强化师德修养,建立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具有共同的目的性——把孩子教育好,他们之间本质上没有矛盾和冲突。但是,由于教育成果的差异,双方在教育的配合和联系上、内容和方法上、态度和情愿上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教育的分离现象。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对教师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他们以一种渴求的心理,期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在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合作愿望、个性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师和家长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引起家长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高水平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出于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帮助以及凭借出色的教学水平,通过家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去沟通信息,加强交流,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合作,从而构建和谐的教育平台。相反,如果教师在学生家长面前“扬威逞能”“独断专行”,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与不信任,造成教育的瓶颈现象,抑制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德修养,建立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和谐关系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果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调节不好,往往就会引发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可能会成为学校领导的反对者或者冷漠的旁观者,而学校领导可能抑制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从而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情不达的混乱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领导的管理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用道德规范来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学校领导的命令、指挥、检查、评价与奖惩不能只看作是一种行政关系、公务关系,而应该是一种道德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领导应克服信息交流中的单向性、业务指导中的行政性、检查评价中的片面性,加强管理中的人文性、道德性、沟通性,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育过程中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特殊性,用师德之魂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指挥与评价。教师应克服工作中的应付性、心理上的不容性、思想上的被动性,以主人翁的态度和主导作用介入学校的管理、检查与评价之中,建立起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和谐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强化师德修养,有利于建立教师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其根本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育好下一代,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表面上各司其职,独立教学,实质上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展开的,并不存在矛盾冲突。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他们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成果名誉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但也有可能引起教师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因此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之间的教师在相互交流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循“平等、诚实、为公、互尊、协作、信任、宽容、互补、和谐”的基本要求,做到取长补短、平等协作、共同发展,而不应该出现“互相拆台、嫉贤妒能、阿谀奉承、拉帮结派”等不道德的行为。

五、强化师德修养,有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师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做学生探究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见证者。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道德关系中应树立“注重德育,以人为本;讲究平等,面向全体;培养自信,增强兴趣;发展技能,开拓创新;科学评价,和谐共处”的新型道德标准。教师必须改变历史上以及现实中经常出现的“师道尊严”“分数至上”“强制压服”“十全十美”等错误观念坚决杜绝偏见偏爱、冷漠猜疑、体罚挖苦、权压告状、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其师、信其道、仿其行、乐其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加强师德修养,建立教师自身积极进取的和谐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广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新新观念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做到真正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要求,担负起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月第一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李金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加强师德修养,创建和谐校园论文_李金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