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发展三大合作重点推进次区域合作&新形势下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_澜沧江论文

积极参与发展三大合作重点推进次区域合作&新形势下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_澜沧江论文

积极参与三大合作开发,着力推进次区域合作——新形势下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三大论文,云南论文,经济合作论文,积极参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0)05-0029-05

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在经济区域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云南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物,是云南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云南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总体来讲是指云南与周边的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利用地理上相连和相近的优势,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组成一个经济圈,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梯度差,以及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互补性,根据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而展开的相互之间的经济技术的交往与合作。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酝酿于80年代后期,产生于90年代初期,在90年代中后期有了较大发展,相继形成了多种形式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开发合作模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但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正在蓬勃开展的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使云南的对外开放不断跃上新台阶,成为云南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项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想在搞清当前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对在新形势下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等三种主要合作模式来推进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分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推进这些合作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世纪之交,东南亚发生了新情况,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问题

(一)金融危机前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90年代初、中期,在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浪潮和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至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已形成了多种层次的合作机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新柔廖增长三角、东部增长三角、北部增长三角、“黄金四角”经济合作、湄公河中下游开发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在广泛的领域里开展了合作,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云南省凭借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相连,共同边界长达4000多公里并与泰国和柬埔赛相近的地缘优势,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参与了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在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几种合作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进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主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的“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以及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黄金四角经济合作”等四种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自1992年至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已召开了7届部长级会议(至2000年1月,已召开了9届部长级会议),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保、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禁毒等8大领域,筛选出100多个合作项目,亚行已注入2.8亿美元资金。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始于1996年6月召开的东盟7国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中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共11国的部长级会议。在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得到同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的批准)。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灌溉和能源)建设、贸易与投资、农业、林业和矿业、工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等8个方面。此后,东盟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出发,推出了建设南起新加坡,北至中国云南昆明,联通中南半岛各国和中国的铁路网的“泛亚铁路计划”,得到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赞同和积极支持。马来西亚政府还表示,作为“泛亚铁路计划”的协调国,它将提供200万马元(约合80万美元)的可行性研究费用。

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的“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始于1995年4月泰、老、柬、越四国在泰国清莱签署《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新湄委会是由湄公河下游四国参加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其职责是对整个湄公河的水和相关资源以及全流域的开发制定计划并实施管理。新湄委会成立后,每年都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并积极寻求国际援助,在1996-1997年的两年内相继提出了上百个实施项目,共获得由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提供的3750万美元的援助。新湄委会成立后,曾多次表示,希望中、缅两国成为其成员国。尽管中国至今尚未加入新湄公河委员会,但也从未表示过拒绝,对其可行性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而且,中方一直与新湄委会保持着接触和合作。

“黄金四角经济合作”是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小区域经济合作。它是由云南学者在90年代初研究后首先提出,并由泰国政府于1993年正式提出的一个合作计划,旨在通过交通、贸易、旅游业的合作,促进四国毗邻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合作计划得到了相关各方特别是云南省的积极响应,召开了四方运输合作技术级会议,就修建云南南部分别经缅甸、老挝至泰国北部的两条公路进行了磋商,并同意就实现澜沧江—湄公河四国通航开展工作。此后,围绕着已制定的合作计划,各方面都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自1992年以来,我国及云南省积极参与同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相继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以及“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中的重要角色,为推进合作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2年起,我国及云南省就参加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并出席了历次部长级会议。1996年6月,我国参加了在吉隆坡召开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一次部长会议,成为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核心国。新、老湄委会及其成员国多年来积极寻求与我国合作开发澜沧江——湄公河。1996年2月,我国和缅甸一起成为新湄委会的对话国。1994年,中国政府成立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前期研究协调组”。云南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副省长领导的“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开发前期研究协调小组”,负责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与国外的联系与合作。1996年,云南省政府又成立了由省长、副省长领导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指导小组”。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以及能源、旅游、环保、经贸、科技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在水运方面,对澜沧江下游——湄公河中上游河段进行了载人载货试航考察,分别与老挝和缅甸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并就签署中老缅泰四国通航协定多次进行磋商。在铁路建设方面,南昆、广大、昆玉铁路已建成通车,内昆铁路建设已上马,泛亚铁路建设的前期研究也已全面展开。在公路建设方面,全省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公路建设已进入以修建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阶段。昆(明)曼(谷)公路云南境内段正分段进行改造;滇缅公路楚雄至大理段已建成,大理至保山段的改造也已动工。到2002年,全省高等级公路将达到25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南下老、泰,北上四川,西连缅甸,东达贵州的高等级公路网。此外,在航空运输、通讯、能源、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就的取得,为云南发展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之,金融危机爆发前,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温,已取得很大成绩。

(二)金融危机爆发后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就在次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之际,东南亚地区于1997年7月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发端于泰国、横扫东盟、席卷整个东亚、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出人意外地持续了近两年,对东南亚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随着开发合作的不断深入而使得各种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已取得重大进展的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新情况,出现了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

1.经过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东南亚国家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实际能力下降。以前积极鼓吹建立“黄金四角”经济合作区的泰国,在金融危机后曾表示,参与“黄金四角”合作已力不从心。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泰国经济实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大量优选项目的实施,也直接影响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2.由于开发投资需求数额巨大(数以百计的工程项目需要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由于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很明朗,国际财团不敢贸然行事前来投资,因此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开发项目融资十分困难。为筹措资金,次区域各国的经济部长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协调下,曾先后前往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游说,进行招商引资,但收效甚微。亚行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真正投入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仅约10亿美元(相当一部分为亚行贷款),不到计划项目所需资金的1%。东盟一些成员国关于建立湄公河开发基金的建议,响应者寥寥,且至今仍停留在口头上。

3.次区域合作多方介入,情况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由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特殊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特点。围绕着其合作开发,区域内国家和区域外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纷纷以各种方式介入,形成多种合作机制并存、国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的局面。多方介入,有利于扩大融资渠道,但由于各方利益不尽一致,协调起来也很困难。再加之各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寻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各异,合作的难度会更大。

4.在合作地域上,直接划入次区域合作范围的云南省只是中国的一个边疆省份。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不像泰国、老挝、柬埔赛等国那样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意义。中国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的次区域合作,事实上常常成为云南一省直接参加的与缅、老、泰、柬、越五国的不对等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云南)参与的力度和在合作中的作用。

此外,合作机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毒品泛滥等问题,也将对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着重参与三大开发合作,将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向新阶段

尽管金融危机后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1999年以来,次区域合作的形势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若干有利因素。只要能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将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向前进仍然是有希望的。主要的有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稳健恢复,次区域各国的开发投资能力将有所增强,外部国家和国际财团对东南亚投资的信心也将逐渐恢复。

自1999年第三季度起,东南亚经济开始复苏,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由于东亚经济复苏比预期的要快,亚行在1999年底两次调高了对东南亚经济的预测:在1999-2000年的两年内,新加坡的GDP增长率将从5.0%上升到6.0%,印尼将从2.0%上升到4.0%,马来西亚将从2.0%上升到3.9%,菲律宾将从3.0%上升到4.5%,泰国将从4.0%上升到5.0%。东南亚经济的迅速恢复,无疑将有利于促进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二是近年来相关各方多边的、双边的和单边的各种开发活动,已为继续推进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已成为云南全省上下的共识,以及振兴云南经济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00年初提出了将云南建成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计划并已将其付诸实施。因此,只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建设国际大通道战略,就能将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向前进。

三是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的有力支持。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近年来尤为重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在现有的多种开发合作机制中,当数由亚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最大。从近两年的次区域合作部长级会议看,亚行仍将继续支持和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

四是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多方参与、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开发合作,因而,尽管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决不会动摇相关各方业已形成的开发合作意志。只要各方能从大局出发,进一步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扬长避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克服困难,将已有牢固基础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向前进。事实上,尽管金融危机以后,次区域经济合作遇到了新的困难,但是迄今在相关各方中还没有哪一方对合作表示过异议,仍在寻求各种办法来推进合作。2000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关于澜沧江——湄公河通航协定的签署,以及中泰之间达成的关于加快昆曼公路建设的意向,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从以上分析来看,完全有充分的根据对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确立长远的战略,采取有效的、合理的措施,把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次区域合作、以交通大动脉建设为基础的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这三大合作模式作为重点,从三个层面上着力加以推进,给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为基础的次区域合作起步较早,已经在区内外、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形成了由亚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主导的“东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中、老、缅、泰四国共同发起建立的“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以及由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等四种不同层次的开发合作,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为进一步的开发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本身就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为克服金融危机给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困难,迎接挑战,继续推进次区域合作而提出的一个新战略、新思路、新概念,是“把生产、贸易、投资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机制”。从基本内容来看,经济走廊“是主要的交通走廊的扩大”,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内联系生产、贸易和基础设施的途径”。它拟通过在云南和中南半岛地区优先建立“三纵两横”五条交通——经济走廊;来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互动,如边境开放、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从而达到推进次区域开发合作的目的。这一决定作出后,受到了与会各国的普遍欢迎和区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普遍认为这是对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将给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次区域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第三,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简称“四北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这是居于这一地区地理相连、资源富集、少数民族聚居、地处边疆、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相互间业已存在较为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等特点来考虑的。将这一广大的地区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的协作系统,有利于促进这一区域的经济互动,有利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有利于维护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种较为松散的合作,也便于操作,容易取得成果。

当然,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这三种开发合作之间的关系,要使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如果能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挥相关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搞好上述三种开发合作,那么必将能把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向新阶段。

三、对策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怎样才能做好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经济走廊(特别是云南通向东南亚的三条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这三篇大文章,将云南与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向新阶段?我们分三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设

近些年来围绕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表明,要使合作开发不断跃上新台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组织机制是关键,规章条约是保障,建设资金是基础。

1.在现有的四种不同层面的开发合作机制中,建议将由亚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作为重点,积极予以推进,加大我方的参与力度。

2.抓住云南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把参与次区域的合作开发作为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予以推进。

中国西部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西部的国际环境、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就云南省而言,东南亚各国是其未来的主要国际市场。参与东南亚的次区域合作,对于云南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东南亚市场,拉动云南经济发展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

3.实施区域资源战略,把占有市场和利用外部资源作为我国及云南参与合作的重要目标。

当今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集团在参与国际合作中,已经不再将追求短期效益作为自己的重要目的,而是把占有外部市场和利用外部资源作为其重要目标。很显然,这是从长远利益来考虑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我国及云南参与合作开发,在短期内可能难以获得高额回报。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必须参与合作,必须走出去,建立自己的独资、合资或合作企业。

4.要坚定不移地促进中国——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先易后难,逐步实施。

云南地处中国内地、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的结合部,将云南建成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将进一步突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关系,提升云南在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无法估量的。

实施国际大通道建设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逐步实施。首先应努力推进昆曼公路(昆明——曼谷)的建设,尽快实现澜沧江——湄公河中、老、缅、泰四国通航。在众多拟建的对外通道中,昆曼公路和澜沧江——湄公河航道是见效最快、影响最大的。其次是滇缅公路的高等级化建设,这是云南经缅甸通向南亚的一条国际大通道。同时,应考虑滇泰铁路和滇缅铁路的建设。滇泰铁路是拟议中的泛亚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更为重大。由于耗资巨大,一是要力争国家投资参与建设;二是要力争国际金融组织或发达国家投资参与建设。此外,滇越铁路和公路的提级改造也要予以考虑。

5.建立对外开发基金,加大对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的投入力度。

对外开发合作投资,一是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二是回报周期长,三是有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国家支持,政府投入,大企业参与,多方融资,银行和税务分担责任,共同建立对外开发基金,扶持云南乃至西南各省区企业走出去发展。

6.借助国内其它省区力量,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

一是西南六省、区、市的联合与协作。西南六省区、市已有多年的联合和协作历史。西南各省区联合起来走向东南亚,是西南六省、区、市之间早已达成的共识,现在需进一步强化、具体化。

二是滇沪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上海经济和科技实力强大,上海与云南之间多年前就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滇沪之间联手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但易于操作,易于取得成果,而且也相得益彰。

7.加强与次区域国家和国际禁毒机构的合作,整治毒品祸害,为次区域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8.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次区域各国各方面情况的研究,洞悉外部环境,为政府决策、企业走向东南亚服务。

(二)关于参与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1.鉴于经济走廊建设对促进云南对外开放,发展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应持积极态度,予以推进。

2.要加强对经济走廊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搞清“经济走廊”的内涵、定义,搞清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经济走廊”这一合作开发方式的目的和意图,以及相关各国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及云南对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的合理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建立滇越、滇缅经济走廊的建议。为此,建议成立专门的经济走廊问题研究课题组,尽快拿出研究成果。

3.加强与亚洲开发银行总部官员特别是项目官员的联系,以便与我方相关的开发项目能引起亚行重视。

4.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单边和多边的行动,加紧云南连接东南亚的跨国公路的建设,为日后三条纵向经济走廊(亦称南北向经济走廊)的建设作好准备。

5.根据经济走廊建设的新构想,研究如何对云南省原来确定的围绕交通道路建设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的经济合作的设想、计划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今后与经济走廊建设的计划相对接。

6.加强领导,重视经济走廊建设问题。经济走廊建设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一项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省政府授权有关部门尽快立项进行专题研究,并将其作为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经济走廊建设是一项跨国工程,既不可能是某个国家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地方行为。因此,云南省应主动争取国家的指导、支持。在中央的领导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出发,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三)关于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的对策建议

1.“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是一种跨越国界,跨越产业的次区域协作交流,其内部结构应以建立一种较为松散的经济协作关系为宜。它应该是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技术或产业的优势互补来加强相互间的经济互动,有效地开发本地区资源,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初级合作形式。

2.为能有效推进这一合作,应该建立一个经相关国家中央政府认可,由相关地区的地方政府联合组成的协调机构,以提出促进本区域内跨国经贸交流的指导性意见;评价并确定本区域内的联合开发项目;寻求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加快本区域内资源的开发。

3.建立协作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区域内的跨国经济互动。因此,各方之间的协作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边贸和跨国旅游为先导,逐渐向交通、能源及其它自然资源的开发转移。初期的协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促进区域内各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使边贸真正成为促进相关各国之间经济互动的先导。

——搞好边境口岸建设,使边境口岸在促进跨国界经济互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促进中、缅、老、泰、越之间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的门户。加紧本区域内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协作,实现本区域内公路的对接,着力搞好本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加强协作,通过优势互补,加快联合开发的步伐,使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加强合作;在动植物保护方面,可考虑建立三个跨国天然林——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也应加强协作。

——进一步促进边境跨国旅游,在吸引泰国游客问题上要大作文章。

4.建立区域内五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的对话机制,在加强和改善边境管理、打击毒品犯罪、拐卖人口、走私贩枪等跨国犯罪以及根除毒品种植和防治爱滋病等社会问题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以利于净化区域内的社会空气,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为“新形势下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课题综合研究报告)

收稿日期:2000-06-12

标签:;  ;  ;  ;  ;  ;  ;  ;  ;  

积极参与发展三大合作重点推进次区域合作&新形势下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_澜沧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