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体系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战略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显著效益也已得到很多企业家的认同[2]。为了定期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效果,提供企业文化建设决策性意见,全面提升企业文化水准,通过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以实现对企业文化建设状况的有效评价,从而真正科学地、动态地指导企业文化的实践。

在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研究中,文献[3-5]主要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大文化系统以及经济社会目标等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文献[6]运用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与使命4种文化特质的12个指标构建了企业文化建设测评模型。以上研究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大都基于“内容保证功能”的思想,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实施效果方面进行评估,而没有考虑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导致企业对文化建设现状不能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从PDCA循环理论出发,建立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的测评方法,通过应用案例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进行评价。

1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1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过程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基因再造工程,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要使其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并促使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则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PDCA循环理论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的具体应用。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PDCA分别代表管理的4个阶段:计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和改进(A-Action)。PDCA强调应将业务(管理)过程看作连续的反馈循环,在反馈循环的过程中识别需要改进的部分,以使过程能得到持续的改进,质量得到螺旋形的上升[7]。为系统分析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质量,使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持续有效的改进,依据PDCA循环理论的内涵,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PDCA循环过程分解为文化盘点、定格设计、对内文化传播、文化转化、对外文化推广、文化评估、完善系统七大逻辑子过程。每个阶段对应的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P阶段:也即文化盘点子过程,其功能主要是把握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及影响因子,对现有文化的优势、劣势及总体适应性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文化建设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D阶段:文化实施工作的首要环节为定格设计,即在分析、总结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或符号,把主导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及企业标识等表述设计出来,形成固定的文化理念体系、行为系统以及形象识别系统。此后,需通过文化传播向企业员工传达并强化企业文化以实现文化由理念层向行为层的转化;同时,通过文化外化,对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C阶段:根据计划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A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形成标准,对企业文化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完善。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发生重大变革,企业文化会出现一个振荡过程,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其形成过程对应一个循环,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之前则会停留在文化评估至完善系统循环过程阶段,此过程也可为视一个PDCA循环,此循环主要针对文化的改善情况。

图1 企业文化建设PDCA循环模型

依据PDCA循环理论,分析得出科学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对每一个子过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构建出面向过

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2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1 文化盘点

在文化盘点过程中,文化维模往往会起到一种对变革的消极作用,同时冰山理论告诉我们,隐藏在“水”下面的潜在问题往往会被忽略[8]。因此,文献[2]指出,要想得出正确客观的文化现状诊断评估结果,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考察调研工作应主要由咨询机构的人员担任,能够确保考察调研工作的客观性和规范性;在对一个企业进行文化考察时,不能只考察它的文化现象,还要涉及企业的制度和经营战略等;调研方法多种多样,如何才能得到考察对象的真实思想,则要选取合适的调研方法。基于文化盘点的功能考虑,调研得出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须得到企业各层人员的认可,才可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工作。

1.2.2 定格设计

不同企业因规模性质、行业历史、组织层次作业集中度不同,文化定格的内容有很大差别,表述方法和形式也不一样。文献[8]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定格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员工参与相结合;(2)文化的总体定位以及精神文化体系、行为规范系统、形象系统的主体内容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1.2.3 对内传播

企业进行文化塑造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文化负功能的存在,因而需要将规范化后的企业文化向企业员工传达,使员工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中。从组织角度而言,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与方式是以上理论得以实践的中间桥梁,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归结为互联网络、报纸刊物、宣传标语等文化传播媒体[2,10]、文化培训教育[2,10]、组织活动[8-9]、企业管理人员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指导[9-10]及企业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9-10]五个方面。其中,对于文化传播媒体,在保证其健全性的前提下,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切实保证文化传播的效果。

1.2.4 文化转化

文化转化实质上是文化内化的过程,即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以确保与文化理念倡导的一致性,管理层与员工对理念与行为规范的实践化[2,8]。将文化理念层面的内容落到企业实际发展之中,可以切实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能够保证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步入持久的良性发展轨道。

1.2.5 对外推广

文化对外推广等同于文化外化,类似于对内传播子过程,对外推广的途径与方式亦是主要的评价内容。企业文化对外推广的实现尤其要善于借助大众媒体[2],企业对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参与也是文化对外推广的重要方式[9]。

1.2.6 文化评估

企业文化评估阶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需要确认评价的主体,即明确由谁来评价;二是选择评价体系,只有选好评价因子,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2,8]。同时,软件评估系统是对以上理论应用的实践化,通过科学实用的软件系统的辅助,便于高效地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1.2.7 完善系统

依据PDCA循环A阶段的涵义分析,完善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测评结果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便于以后照此执行;其次,主要是指在认清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之后,进行企业文化薄弱环节根源的调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进而改进完善,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5],构建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测评方法

2.1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测评方法的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涉及认知心理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知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评价是一个多目标评价问题。此外,评价主体在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评价时,使用的评语常带有模糊性,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同时由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质量的优劣最终要由评价主体进行主观评判,因此必然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文化等许多已知、未知、非确知因素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灰色系统特征。利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11]。因此,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统计方法建立模糊测评矩阵,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2.2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综合测评

2.2.1 确定评价指标集及评价等级集合

利用表1给出的评价指标集,组织m位专家对某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假设第k位专家对第i个评价指标的评分为,将m位专家的评价数据记为样本矩阵

式中:ρ为分辨系数,ρ∈[0,1],可以减少极值对计算的影响。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序列间的关联程度选择分辨系数,一般取ρ≤0.5。

③计算关联度。关联度直接反映了各个比较序列对于参考序列的优劣关系,求解公式为:

(4)

④利用公式:对上述所求关联度做归一化处理,即可求出各个因素的权重。其中,i=1,2,…,n。

2.2.4 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公式B=W·M求出模糊评判矩阵,由此可以得出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相关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并不能确切反映出对象的评价等级,也不便于同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状况进行对比。因此选用M(●,)算子进行综合计算,既考虑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整体性,又兼顾各个相关因素的重要作用。即利用可计算出该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状况具体的得分值与所处的等级。

3 应用案例

在四川省某水力发电总厂企业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中,利用上述测评体系对该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进行评价,并开发了相应的企业文化评价软件系统。

为便于统计计算,设定评分范围为0~10。确定评价等级V={优秀(10),良好(8),合格(6),差(4)}。邀请企业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代表(25人)及企业外部专家(1人)共计26人参与此次评价,发放问卷26份,收回问卷26份,其中有效问卷24份。得到专家评价样本矩阵如表2所示。

由上文确定的评价等级,确定灰数为四类,各评价灰类对应的白化函数如图2所示。

图2 白化函数图

3.1 计算灰色模糊评判矩阵

根据2.2.2所述计算步骤进行模糊评判矩阵的确定。求出每个指标的灰色统计数、总灰色统计数以及各灰类评估数,进而得到灰色模糊测评矩阵为:

3.2 确定指标权重

由表2得参考数列为U[,0]={10,10,9,9,10,9,10,10,10,10,9,9,9,9,9,9,10,9,9,9,9,9,10,10,10,9,9,10,10};以表2的每一列作为比较数列,可得到绝对差序列,如表3所示。

3.3 综合评价

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可得出模糊评价矩阵为R=W·M=(0.345 1,0.351 9,0.259 1,0.043 9),从所得模糊评价矩阵可以看出,属于优的隶属度与属于良的隶属度相差较小,且无法与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状况相比较。因此,利用进行综合计算,通过运算,得Z=7.9964。由此可以看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质量为良好。在判断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时,综合考虑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质量,使该企业对文化建设现状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完善了企业文化管理方案并付诸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 结论

为了全面认识并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质量进行了综合测评。运用PDCA循环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并对每个子过程的主要评价因素进行分析,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评价中具有的模糊、灰色系统的特点,提出基于灰色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测评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实际应用表明,论文提出的测评体系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同时,对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有利于更为完善、客观的企业文化建设决策方案的制定。

标签:;  ;  ;  ;  ;  ;  ;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