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冬梅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措施,杜绝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总结46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6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有6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患者健康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必须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留置;并发症预防;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265-01
静脉输液是目前医疗临床上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抢救措施,输液问题的成败已成为决定患者医疗安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国家2014年新实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强调要求必须用静脉留置针代替钢针使用[2]。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的静脉留置针是当前医疗临床上较为先进的输液器材,早在1958年就应用于临床。这种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护理效率、套管质轻柔软患者舒适度高、血管损伤微小有效保护血管、固定性能良好,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容易穿破血管,有效解决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痛苦等特点和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长期置管,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相应增加患者治疗的难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以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科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共住院收治静脉留置针患者468人,均告成功。其中男性247人,女性221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18岁,平均41.2岁。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的7天,最短的2天,平均留置时间3.5天。患者中累计有6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4.74%。其中发生局部液体渗漏21例、皮下血肿18例,静脉炎14例,导管堵塞10例,其他并发症6例。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健康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2.1 局部液体渗漏
造成局部液体渗漏的原因多为穿刺血管选择不当,或行针时进针角度过小,或因患者烦躁骚动使留置针的固定不牢造成松动,或因管针外套管没有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因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等,都可导致局部液体渗漏。个别患者因自身机体特殊原因与药物的使用特性也有关系。
2.2 皮下血肿
出现皮下血肿的原因多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护理人员常因为护理操作不规范、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娴熟的操作技巧、动作简单粗暴等原因没有选择好合适的部位和血管,没有把握好合理的进针角度,未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造成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留置针管固定不牢、留置针刺破血管壁,从而发生皮下血肿。
2.3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中比较常发生而且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3],发生率可达25%左右,因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引起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因无菌操作不当造成感染引起的称为感染性静脉炎。具体来讲包括:局部穿刺不当和坐姿卧位不合理、无菌操作不规范不标准不彻底、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简单粗野的穿刺技术、药液的高浓度强刺激性质和较快的输液速度、不合规的留置针型号等。
2.4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异常和血管痉挛、封管液的用量和种类、方法的选择不正确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干净不彻底等有关。
3.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局部液体渗漏的护理
局部液体渗漏常造成患者局部组织出现疼痛、刺痛、局部红肿、肿胀、水疱形成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皮下肌肉组织坏死。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选择合适的血管和进针角度,固定好留置针导管。同时,叮嘱患者有留置针的肢体应避免激烈活动,对躁动的患者可采取措施进行约束。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 皮下血肿的护理
液体滴注时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造成皮下血肿,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吸收,而且容易引起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努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选择好合适的部位和血管,掌握好合理的进针角度,做到又稳又准,努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以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一旦发生皮下血肿,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使血肿及时消散或使损伤降低在最小范围。
3.3 静脉炎的护理
静脉炎一旦发生,患者可出现局部肌肉组织红肿发胀、弹性差、发红发热、疼痛刺痛,局部针眼处可挤出化脓性分泌物,常常伴有全身发热、畏寒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静脉炎产生的原因做好有效的预防,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各种操作流程,掌握好滴注速度,动作娴熟高效,以减少和避免炎症的发生。一旦患者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管,遵医嘱使用药物局部涂抹抗炎杀菌,同时热敷炎症部位促进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
3.4 导管堵塞的护理
为了避免导管堵塞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每次输液完毕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封管液,包括封管液的浓度大小、用量的多少、推注速度的快慢等情况,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要加强床边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发生导管堵塞时,不能用注射器推注而应回抽,防止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志敏,等.双重视角分析我院静脉输液现状的原因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年30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WS/T 433-2013.
[3]李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医师在线,2016年8期.
论文作者:侯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血管论文; 发生论文; 皮下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