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1)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2)既往史、用药史、手术史;(3)临床表现等资料。将资料录入 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P<0.05时危险变量放入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OR值、95%CI,当P<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单因素中提示病变位置、性别、有鼻塞、有流涕、下鼻甲肿大、脓性分泌物、有涕血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病变位置、性别、鼻塞、流涕、下鼻甲肿大、脓性分泌物、涕血为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表现特征性明显,主要有双侧病变、男性、涕血。
【关键词】真菌性鼻-鼻窦炎;因素;特征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真菌在鼻腔、鼻窦内引起的一种疾病。有文献指出100%的正常人和患者的鼻腔中可检出真菌。而且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可能原因与细菌学检测技术的提高、光谱抗生素的使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增多有关。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繁殖结构是孢子,由孢子以出芽方式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临床主要以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1]。我们查阅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多从病原学、病理学或治疗学上进行研究,缺乏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病变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的报道。因此我们拟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45.3±12.5)岁,男性68人,女性32人,平均病程(18.5±5.3)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4.9±6.2)岁,男性48人,女性52人,平均病程(19.6±6.9)年。
1.2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1)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2)既往史、用药史、手术史;(3)临床表现等资料。
1.3 统计学 将资料录入 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P<0.05时危险变量放入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OR值、95%CI,当P<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单因素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单因素中提示病变位置、性别、有鼻塞、有流涕、下鼻甲肿大、脓性分泌物、有涕血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真菌性鼻-鼻窦炎根据组织受侵犯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侵袭型和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各异,临床医生很难通过经验进行判断。而且目前有关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因素和预测的报道较少。
本次研究中我们将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希望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单因素分析提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因素中提示病变位置、性别、有鼻塞、有流涕、下鼻甲肿大、脓性分泌物、有涕血结果比较有差异。随后我们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病变位置、性别、鼻塞、流涕、下鼻甲肿大、脓性分泌物、涕血为危险因素。
有研究显示真菌性鼻-鼻窦炎好发于女性、老年人群[2]。具体原因可能与女性年龄增加后激素水平失调有关。欧洲一项大规模人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500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3:1[3]。
此外众多文献指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症状为鼻塞、脓涕、涕血、头痛等,查体可以发现下鼻甲肿大、脓性引流、鼻中隔偏曲等。本次研究中对比了两组患者,结果发现有涕血为真菌性鼻-鼻窦炎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慢性鼻窦炎中,仍然以鼻塞、流涕、下鼻甲肿大为主要特点[4]。
在病变分别上,有学者指出慢性鼻窦炎主要累及单个鼻窦,而真菌性鼻-鼻窦炎多以双侧多见。在CT影像学上真菌性鼻-鼻窦炎以上颌窦为主要病变部位,而且35%~55%的病灶中存在钙化斑。骨质破坏表现为窦腔局部骨质吸收性缺损或膨胀性骨质破坏,也可伴骨质增生。
病原学检查仍是真菌性鼻-鼻窦炎诊断的金标准,目前HE染色不能很好地检出组织中真菌菌体,而通过蜡块重新切片后行真菌特异性六胺银染色可以提高检出率。在显微镜下真菌球形式各种各样,在没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的背景下,可见大量紧紧包裹的真菌菌丝。
参考文献:
[1]李永奇,李源,张革化.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概念和早期诊断以及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12):370-373.
[2]杨华,倪道凤.上颌窦真菌病发病趋势初步分析[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7(5):14-16.
[3]Hartwick RW,Batsakis JG.Sinus aspergillosis and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J].AnnOtolRhinolLaryngol,2011,10(12):427-430.
[4]Katzenstein AL,Sale SR,Greenberger PA.Allergic Aspergillus sinusitis:a newly recognized form of sinusitis[J].Allergy Clin Immunol,2013,72(23):89-93.
论文作者:刘敏杰,龚,元,李,茜,龙卫东,吴松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鼻窦炎论文; 真菌论文; 鼻甲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资料论文; 分泌物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