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如何适应金融全球化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货币论文,体系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日益暴露。面对势不可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如何认识与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以适应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70年代初期瓦解后不断衍化的产物,在仍然沿袭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原则和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信用本位制,具体而言具有下列特征:
(一)从汇率制度看,形成以浮动汇率为主体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格局,但汇率制度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严重依赖于美元。牙买加体系确立后,汇率制度的决定权给了各国自己,不同形式的管理浮动、联合浮动或变相固定似乎全由各国自主决定,显示出较大的灵活性。但事实上汇率的决定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自己的事,在当今世界货币缺位而由少数经济、军事强国的本国货币替代的状况下,发达的小国及欠发达的国家实际上没有选择汇率制度的自由,其汇率制度的选择往往被迫直接或间接地钉住美元,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运行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美元变动
(二)从国际储备构成看,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占主导地位,货币体系中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储备货币开始多元化,但美元主导国际储备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当今货币体系仍未从根本上化解特里芬难题,只是将这一矛盾分散化。不仅这样,储备货币多元化还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方面增大了各国管理国际储备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复杂性,使国际清偿力总量和结构的调控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加剧了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钉住的国家货币金融动荡的可能性,因为此时该国既要受储备货币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的影响。
(三)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看,现行体制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则,完全由逆差国家自我调节,事先制度上无任何约束或设计来预防逆差的出现,事后制度上也没有有效约束或设计来促使逆差国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四)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看,IMF仍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它的某些职能已发生异化且日益成为美国的经济工具。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IMF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是维持固定汇率制,协助成员国干预市场汇率的波动;第二是在适当保证的条件下,为严重逆差国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第三是协助建立会员国之间经常项目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然而在现行货币体系下:由于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制度多样化,IMF的第一个职能已大大弱化;再者由于美国在IMF中拥有重大决议的绝对否定权(任何重大决议必须有会员国总票数的85%以上赞成方可通过,而美国一国目前仍占有总票数的17.78%),IMF的第二个职能往往成为美国对别国实现其经济霸权的工具;这样,IMF肩负的任务只剩下了“协助建立会员国之间经常项目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
二、金融全球化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综上所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它是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汇率制度多样化,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监管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不断衍化的产物,应该说它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信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全球性金融危机或地区性金融危机不断产生,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正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其本身所固有的多种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表现在: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相适应。按照IMF第八条款规定,要求成员国实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8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发达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国家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90年代以来,伴随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政策,拉丁美洲、亚洲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实现了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市场,使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成一体,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然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也具有负面影响,会使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猖獗,货币危机和银行信用危机频繁爆发,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理应加强监管。但是遗憾的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将主要目标放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上,而对日益变得重要的抑制投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重视,于是出现了一种具有悖论意义的现象:一些原来已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在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后,又重新实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一些发达国家也对一些短期资本流动采取了某些限制性措施。这说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新形势的需要。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全球化的矛盾日趋尖锐。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混合体系,由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大都受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使国际货币间的汇率也常常受这些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甚至某些领导者的偏好所左右,导致国际间汇率发生频繁变动,所以在现行货币体系下,主要国际货币间的汇率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另外金融全球化使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速大大加快,国际资本市场迅速扩张,规模和速度的空前扩大更加剧了汇率的异常波动。以最典型的外汇市场为例,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为5900亿美元,1998年增至15000亿美元,不到10年增长了154%。更为严重的是外汇日交易额对贸易量及直接投资交易额的比例由1977年的28.5%下降到1995年的1.6%,这表明近些年来外汇交易已基本上脱离了与贸易和直接投资相关的活动,各种短期资金的移动和衍生交易已成为外汇交易的主体;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汇率的波动经常与国内基本经济状况脱节,与贸易和经常项目变化相关性很小,汇率浮动会对一国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收支产生调节作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此时,国际货币体系应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国际货币间的合作,在IMF的框架内增强成员国汇率信息的交流和协调,以减少汇率不规则大幅度震荡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但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未能适应这种变化,在这个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仅从本国利益出发,为延长现行货币体系中美元的霸主地位,从中攫取巨额的经济利益,一味地维持现状,任凭汇率受各种投机和市场力量的冲击。
(三)IMF的职能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相去甚远。IMF的职能虽然已有所弱化,但它目前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日常管理、监督机构。它一方面负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化解的责任;另一方面肩负着监督成员国经济政策的责任。然而随着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入,IMF监督、协调机制对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愈发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
1.IMF缺乏充当最终贷款者的功能,无法行使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之职。在现代信用经济下,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国内的最终贷款者,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局部资金周转不灵而引起金融体系危机的可能性,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者的作用在信用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加强。当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金融市场日益联为一体时,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扩张,信用关系也远远超出了国界,防范国际危机理应被提上议事日程,国际最终贷款者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显然尚未作好这样的安排。如前所述,现行体制所遵循的原则和目标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IMF不仅在防范金融危机上无能为力,而且在危机发生之后提供资金援助、缓解危机副作用时也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担当最终贷款人的职责。
2.IMF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难以肩负监督成员国经济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之责。金融全球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巨额的国际游资往往凭借现代化通讯手段,利用各种投资工具(特别是强大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多重组合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有序或无序地流入流出,对一国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这客观上要求IMF担当起监管、协调之责。但事实上IMF由于种种原因对此无能为力:第一,IMF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政策监管难以奏效。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主要在“七国集团”内部进行,而且IMF被其中某些发达大国主宰。因此,IMF对其监督作用有限;第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但IMF监督框架基本上仍是就一国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或调整规划,而这些建议和规划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作用和反作用,乃至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IMF在加强对成员国经济监管,消除金融危机的外部起源,并尽可能快地阻止各种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扩散所起到的效果甚微;第三,IMF的规划是以成熟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然而其实际适用对象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IMF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三、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金融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因此面对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暴露的问题,我们只能迎刃而上,积极思考,以寻求对策,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一)改变以推动货币自由兑换为首要目标的现状,建立以抑制风险、防范危机、稳定国际货币和信用为目标的国际货币体系。在80%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已基本上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今天,再将这一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已不合时宜。而进一步将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和自由兑换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义务和努力的目标,不仅无此必要,而且会引发很多负面效应。很多研究已证明,直接投资之外的资本项目自由化与一国的经济增长并无很大的相关性。罗德里克(Rodrik研究了100个国家1975-1989年间资本项目的开放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他得出结论认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小。卡拉斯奎拉(Carrasquill。)研究了19个拉丁美洲国家1985年至1995年间资本项目开放的情况,也得出了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很小的结论。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过早开放资本项目的危害性。因此,开放资本项目应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判断自主地决定。相反,对短期资本异常的大规模流动,国际社会应制定规则进行一定的限制。国际货币体系应将控制国际游资的投机和避免金融秩序遭到破坏作为重要的原则加以确立,从而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能够真正适应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现实需求。另外,为了有效地达到此目标,大力加强各国经济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方面,作为发达的大国——美国应率先联合各大国、各货币集团建立多边相互协调的货币体系,平衡美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利益关系:具体而言包括:第一,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要承认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有序、谨慎开放的合理性,不要强力推行发达国家多年形成的做法;第二,协调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经济政策。各发达国家间应经常相互协调与切磋,达成共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各国货币与经济政策的合作,以保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第三,加强区域性经济货币政策的合作。要积极推进区域性的货币经济合作,并在总结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贸易投资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合作,探讨区域性经济货币合作的有效途径,以抵御外部危机对区域经济的冲击。
(二)改变当今汇率体系中过分依赖美元的现象,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尽管国际货币体系目前还不能没有美元。但是强化多种货币储备制度,弱化美元霸王地位,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已成为一种客观上的必然要求。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宜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在美元、欧元、日元三个国际主要货币上,建成各方面均能接受的货币汇率稳定协调机制,通过政策调节及充分的协商,保持三者之间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目前最被推崇的建议是魏福德·依塞尔和亚·布龙菲尔德(1985)提出的汇率目标区,即将三种货币的汇率相对固定在一个目标区内,各国有义务在汇率达到目标边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预,以减少汇率变化过度反复无常给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带来的震荡,同时维护汇率机制的灵活性以减少局部性金融危机产生的惯性和信心崩溃现象;二是在其它相对弱势货币之间,允许其根据自身情况,在钉位、可调节和浮动之间选择。当然,对于经济发展阶段各异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通货膨胀水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调整性能、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决策者的信誉以及资本流动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同时,相关国际组织应建立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监测机制,对成员中实际汇率水平高估或低估现象及时提供调整意见,以保证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以使其担当起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者、监督者之职。IMF作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理顺其被弱化和异化的功能,有必要对其进行广泛的改革。
1.增加IMF的基金份额,扩大其资金实力以及援助范围。事实证明,危机发生时恢复信心以避免羊群效应是减弱危机最关键的因素,利用IMF所具有的资金援助是恢复信心的重要保障之一。但目前IMF所能调动的资金量与巨额国际游资相比显得十分微小,因此可以考虑增加成员国的交纳份额,或者由IMF牵头建立若干区域性的货币互换和储备调拨机制,以便在发生危机时增强IMF可动用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在目前状况下成立世界性的中央银行是很不现实的,IMF扩充其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国际最终贷款者角色,不仅是可行的且也是客观必需的,当成员国发生信用危机时,无论这一危机是否会立即影响该国的对外支付能力,IMF都应提供贷款援助,从而有效缓解危机对该成员国的冲击。
2.增强IMF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功能,为投资者和市场主体提供准确的信息,也为成员国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90年代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无一不与信息传递的不充分和扭曲密切相关。当成员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外债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名不符实、国内经济增长出现泡沫时,IMF有义务对成员国及公众提出忠告,对其国内经济政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并协助巴塞尔委员会加强跨境监管。
3.恢复IMF对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干预和援助的职能。虽然IMF不再维持固定汇率制,但不少成员国实际上实行的是变相固定汇率制,汇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存在缺陷,这就要求IMF进行监测,对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的国家进行政策规劝并对其政策实施提供帮助。事实证明,严重的货币危机总是与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相关,IMF要防范金融危机,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就不能不列入其工作的范围。
标签:国际货币体系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资本项目论文; 金融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货币论文; 全球化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储备货币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