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分析_全球化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分析_全球化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视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化趋势,虽然并不是始于现在,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全球化浪潮,“具有新的‘质量’”[1],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较之历史上的所谓全球化现象,都要重大而深刻得多。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但他始终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国的事情,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体现了一代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他对全球化浪潮的远见卓识及其提出的一系列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市场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构想,为我们在加入WTO之后,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经济、科技、人才等各种力量的储备。

一、邓小平理论对世界形势发展的高瞻远瞩和全球化浪潮即将到来的远见卓识

第三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并没有对“全球化”作出实质性的定义,但他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了一股风起云涌的全球化经济浪潮即将到来,并把中国的发展置于全球化的视野当中,成功地解决了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当前的世界竞争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了理论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第一,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思想,从对世界形势的认识上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依据。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2](P105)后来,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2](P281)从而对世界大环境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社会主义中国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的方法,以其宽广的“全球化”视野,提出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自觉地走进世界性或全球性交往的行列,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P64)。

当然,在我们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邓小平也敏锐地察觉到,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失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982年在会见印度客人时,邓小平不无忧虑地讲到:“南北问题不解决,第三世界负债那么多,日子可怎么过啊!如果发达国家不拿出钱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市场也就没有了。”[2](P20)1984年在会见巴西总统时,他又讲:“发达国家应该清楚地看到,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不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2](P56)面对不公正的国际贸易政策,邓小平曾经警告西方国家说:“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2](P106)对于这些,邓小平告诫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在总结自身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依据。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P78)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2](P90)对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发展生产力,就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以人类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发展起点,“跳跃式”地迈入现代化的行列。

当然,邓小平提出向资本主义学习,在肯定资本主义成绩的同时,也旗帜鲜明地提出对资本主义的东西要实行“拿来主义”。邓小平早在1977年和1978年就指出:“搞现代化,理所当然不是拿落后的技术作出发点,而是用世界的先进水平作出发点。”[3](P43)他要求我们“不管那些‘洋奴哲学’的帽子,实行‘拿来主义’”。[3](P45)对我们从思维上转变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从而大胆地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邓小平理论对中国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所做的思想准备和物质积累

虽然邓小平没有公开提到“全球化”,或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客观必然性作出明确的阐释。但是,邓小平的全球化视野却触及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教兴国思想以及党的建设、对外关系理论等等,无不闪烁着全球化思想的光辉,为中国在今天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做好了思想准备和理论铺垫。

第一,邓小平理论解放了十二亿中国人的思想,倡导敢“闯”敢“冒”,不要争论姓“社”姓“资”,从而为中国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做好了思想准备,清除了理论障碍。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4](P143)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P14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所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为中国人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擂响了战鼓。历史证明,这是一个里程碑,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从这里开始扬帆起航,这时的中国虽然还没有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浪潮开始“亲密接触”,但为中国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乃至全方位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竞争做好了思想准备。

2.要敢“闯”敢“冒”。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外宾时说:“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2](P113)这里说的胆子要大,也就是立足于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愈发明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2](P372)

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4](P152)1992年1月,邓小平再一次重申了这个思想观点:“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P374)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坚持了平衡与不平衡相统一的原则,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是指导中国人民走上富裕之路的法宝。

4.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认为评价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P372)邓小平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2](P377)把发展问题提到了能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能否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能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高度。为了中国能尽快发达起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历史不容许我们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上争来论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5]我们的任务就是看准了,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

5.允许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存在着多层次、不平衡的现状,建立与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活跃市场,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所以,邓小平指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2](P138)

第二,邓小平理论在农村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经济特区建设、全方位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改革政策首先是从农村开始进而扩展到城市的。1978年12月,凤阳农村率先突破了“一大二公”模式,实行“包产到户”,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了先河。邓小平的“猫论”正是针对是否要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提出来的。这一举措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占世界1/3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成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贮备。

随着专业户、专业村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解放思想方针的指引下,农村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力量,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资金、农业机械化等诸多问题,为国家的税收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多次以“傻子瓜子”为例,一再强调,不要老想着动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大家吃‘大锅饭’”。[2](P374)中国的乡镇企业从那时起步,发展到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有的产品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早在1979年4月,广东提出多要一点自主权,邓小平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搞一个特区怎么样?过去陕甘宁不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3](P117)为了回答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种种疑问,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P239),充分肯定了特区建设的成就和方向,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改革开放打开了思路,推动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步伐。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发展证券和股市问题上,姓“社”还是姓“资”的阻碍最大,贯穿了从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到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整个过程。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3](P373)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证券和股票市场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起来。

三、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来思考、指导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问题,我们认为:

第一,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能否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取得发展,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具有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能力,看我们能否与世界性市场经济接轨,从而充分利用全球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继续发展完善国内市场,健全法制,形成一个基础好、后劲足的投资环境和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只有这样,国民经济才能得到迅速发展,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争得主动,抓住各种机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我国实行对外开放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开放格局,民族工业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有了长足发展,一些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在全球市场中有了相当强的竞争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针对一些人的疑虑,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收,只会变得更加开放,如果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对外开放还不够。全球化时代是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任何国家的民族经济都是全球经济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取得高速发展,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抓住中国加入WTO这一机遇,在创造有利的对外开放环境、扩大对外贸易、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鼓励国内优势经济体的对外投资等方面加强研究、正确决策、作好文章,不断提高我们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

第三,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虽然近几年我们的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面临被知识经济甩得更远的威胁,要完成“为了生存而超越”的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培养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知识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经济增长真正转化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这是保证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此外,我们还必须切实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疏通人才流动的渠道,消除人才浪费现象。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观。由于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其主要推动力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利用和依靠这种推动力,逐步把所有发展中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成为他们的附庸。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自觉融入这股浪潮,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2](P348)时刻警惕资本主义的侵蚀和分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观,决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第五,必须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复兴并有所创造,就必须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出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来。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是爱国的、开放的、创新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创立和发展,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此为信念和动力,坚定不移地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推向前进;另一方面,必须融合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在批判中去伪存真,在开放中实现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为经济、政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协调发展铺设宽广的舞台。

第六,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的全球化,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发达国家提供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企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机会和便利。他们打着投资、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幌子,把这些企业当成所谓的高科技企业,逐步向经济比较落后、环保意识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技术,而不是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洋垃圾”。我们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走浪费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当然,我们也要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参与全球化的过程,“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P279)。

标签:;  ;  ;  ;  ;  ;  ;  

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分析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