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初探论文_房建玲1,赵京花1,岳海涛2

基于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初探论文_房建玲1,赵京花1,岳海涛2

(1.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魏县供电分公司;2.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056800)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电力信息系统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力企业的产业规模。与此同时,随着电力信息系统运行中所承载信息量的不断加大,电力信息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监控方法,实现电力信息系统长期运行中的实时监控,确保所有电力信息安全性。

关键词:电力信息;信息安全;监控

1 电力信息安全的组成结构

1.1 电力信息流结构

电力信息安全系统的最终目的便是保证电力业务安全顺利的进行。因此对于信息流的构成就必须要了解,从电力企业的运营层面来看,电力信息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办公自动化环境、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资源管理、物理系统、辅助决策、自动化系统等。电力企业想要安全可靠的运行就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为电力安全、优质、经济提供保障。

1.2 电力信息网络结构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以及网络的普及发展,需要将电力信息网络化,同时与信息流相匹配。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在探索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相结合的结构网络,并整合办公自动化环境、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资源管理、物理系统、辅助决策、自动化系统等,用网络系统来支撑电力信息的安全性,根据重要程度来排序分类,然后与互联网对接,将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形式凸显出来,保证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实现电力网络结构的安全性。

1.3 电力信息安全防护的结构

传统的国内电力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生产管理系统层面、电力信息管理层面、自动化系统层面。而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将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融合在互联网中,又可以划为四个区域:第一个安全的区域可以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建立在 SPDnet 上,通过二者的协调来实现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第二个安全的区域是把 SPDnet 加入到生产管理系统,对生产管理进行把控,但是由于 SPDnet 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再把生产管理系统与 SPnet 进行融合,成为第三个安全区域,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四个安全区域是将电力信息的管理层面通过融合SPDnet的方法来实现,保证了电力信息的管理。电力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应该是以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安全、策略安全为基础,通过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系统等手段来实现,从而保障电力企业和用电用户的安全性。

2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构建要点分析

2.1 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确保所有信息化设备的完好性;实时监控信息化监控系统运行,了解其安全状况。通过在线监视的方式,有利于提升电力信息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促使信息化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保持系统良好的安全性。具体表现在:①对所有电力信息化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在这种管理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实时地监视信息设备的运行状态,合理配置各种信息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与升级;②对系统运行进行实时安全管理。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可以有效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促使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在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中,系统运行信息采集中是以网络节点为单位,能够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实时响应,可以显示出系统的运行状态;③离线状态下进行安全性分析,促使其中的安全数据能够得到分析与处理,逐渐形成完善的安全机制,并获得安全评估报告;④对用户、系统日志、安全制度等进行日常管理,并通过安全监控中心对下级电力信息安全进行检查与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支撑技术

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及服务范围的扩大,对各类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需要了解该监控系统的主要支撑技术。这些技术包括:①面向对象的高效管理组织技术。通过对电力信息系统中各对象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进行高效管理;②适用范围广的数据统一管理技术。在该技术在支持下,可以提高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效率;③电力信息化设备管理技术。将设备内部或者外部与计算机相连,能够在标准协议支持下确保各设备的安全使用;④确保各厂商产品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适配器技术。

3电力信息安全监控方法

3.1 设备的监控

电力设备是电力运行的基础条件,因此对于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监控工作要做到位。加大电力设备的管理力度,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制定合理的处理办法,消除隐患。对电力设备的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保证电力公司的生产运转,实现设备的基本功能管理;保证监控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电力设备能够开展实时有效的监控,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需及时发送警报信号,提醒相关操作人员注意安全防护,及时处理故障;根据设备的功能作用、类型、性质、工作条件来进行分类和管理,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工作的便捷性、合理性;结合实际发展和电力公司的条件适当的引进新设备,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3.2 数据的管理

因为数据的安全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安全效益,所以对于数据传输和管理办法决不能忽视。要保证数据和安全信息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保证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不被外界因素影响,避免出现数据的混乱、虚假数据,实现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大对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使得数据在存储当中不被恶意破坏,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3.3 运行的管理

对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可通过各个网络节点来采集系统信息,然后综合这些网络节点进行数据分析;对系统运行的方式进行分类,进行模块化实时性的监控,及时的反馈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对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和处理,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建立离线安全分析办法,通过对数据的总结来进行评估,包括数据的分析计算、安全管理、事故报告等。

3.4优化监控技术

电力系统的监控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象的监控、数据的监控、联级管理技术等。因为电力信息安全与物理电力管理相关联,安全管理比较复杂,管理对象比较多,因此要将监控技术进行优化及改造。对互相关联又各自独立的监控对象进行协调,理清监控对象同工作环境的关系,利用共性特点来实现监控对象的协调性;将各个监控对象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相关标准;加强适配器的管理监督,保证数据采集、命令发送环节正常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电力信息安全基本架构,构建可靠的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可以确保电力信息安全,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因此,未来电力信息系统构建中应充分地考虑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具体要求,注重电力信息安全分析,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及专业技术手段保持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运行良好性,促使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高效处理。

参考文献:

[1]余 勇,林为民.基于等级保护的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2(13).

[2]彭玉柱.基于 Internet 的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06).

[3]李 广林.电 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技术分析[J].信 息通信,2014(12).

论文作者:房建玲1,赵京花1,岳海涛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初探论文_房建玲1,赵京花1,岳海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