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踏浪走世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纪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舰艇论文,大连论文,纪事论文,海军论文,踏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5日,湛江军港。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由我国新型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和“南仓”号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组成的出访编队,驶向烟波浩渺的太平洋,开始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非洲大陆的壮丽航程。
驾驭这支现代化舰艇编队远涉重洋、执行和平使命的海军军官,大部分来自同一所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跨越大洋的握手
1992年3月9日上午,大连舰艇学院200 余名学员乘“郑和”号远洋训练舰出海实习。在太平洋咽喉要冲巴林塘海峡,与美国一个航母编队不期而遇。
大洋彼岸的美国海军真正认识中国海军,始于“郑和”舰。1989年4月,“郑和”号远洋训练舰,连续航行12昼夜,单舰横跨太平洋, 首次越过180度子午线进入西半球,首次访问美国夏威夷, 将和平之手伸向太平洋的彼岸。访问期间,200 多名军校学员在“郑和”舰蓝色甲板上,在夏威夷柔软的沙滩上,在音乐厅、体育场,与美国海军、美国人民广泛交流,介绍走向开放的中国日益强大,走向远洋的中国海军热爱和平,在中、美两国、两军之间开辟了和平的通道,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中国与美国,从对峙到对话,时空的隧道已划过半个多世纪。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两国海军在大海上相遇,彼此都投来了友好的目光。
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大洋两岸的中、美两国军舰,并驾齐驱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同一片海域。两个小时后,美舰编队返回。临行前美舰两次打开高频电话与我舰告别:“你们是中国海军的骄傲,谨向贵舰学员表示钦佩和敬意!”
祖国的日益强大,为“和平使者”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世昌”舰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吴金平,以《和平、友谊》为题,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悉尼歌剧院广场。前来访问的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军乐队正在这里为当地市民演出。军乐激昂,步伐矫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悠扬的《友谊地久天长》,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广场上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如今,大连舰艇学院上千名学员已先后随“郑和”号和“世昌”号两艘远洋综合训练舰出访了美国、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等7 个国家,和平友谊的航迹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海区和港口,开创了中国军校学员出访国外次数最多、所经国家港口最多、航程最远的纪录。
升起一面中国帆
1993年7月,中国海军首次接受智利海军的邀请, 派遣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6岁的在读研究生苏银荣,乘途经上海的“埃斯梅拉达”舰,随同15国海军学员环球远航实习。
“走出国门,你就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海军!”环球航行的150 多个日日夜夜里,苏银荣时刻不忘临行前学院领导的叮嘱。
“埃斯梅拉达”号风帆舰被列为现今世界十大帆船之一。 舰上有4根高达48.5米的桅杆,可悬挂29面巨帆。学员每天的早操是爬桅扬帆。苏银荣虽然有过乘军舰万里远航的经历,却从未受过爬桅杆的训练。第一天他失败了,第二天爬到29米高时,一脚踩空,险些掉到海里!“苏中尉,不要拿生命去冒险。”睡在苏银荣下铺的某国海军少尉勃特哈告诫他。勃特哈少尉上舰已3个月,仍不敢爬桅杆。
第三天早晨,海上刮起6级大风,涌浪不停地扑打着甲板, 高耸的桅杆在海天之间猛烈地摇晃着。“让我先上!”苏银荣大步走向桅杆,屏息,凝神,一口气攀上了高高的桅顶。“苏,好样的,你是中国人的骄傲!”舰长布朗上校冲他大声喝彩。之后,布朗舰长邀请苏银荣作为唯一的外国学员与自己一起操舰。
12月10日,苏银荣乘飞机返回祖国,他从“埃斯梅拉达”号带回国旗、奖章和证书,留下的是一面永不落的中国帆!
1992年11月,学员王基组被派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学习自适应控制理论。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沿学科,出国前,他对这一技术领域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到达意大利后,导师向他提出了3 个这一学科的基本问题,王基组都未能回答上来。面对老师失望的表情,他坚定而自信地对导师说:“尽管我没有学过,但我可以很快地学会。”导师当时正在撰写一本自适应控制学科的专著,让王基组帮助校对、整理。3个月后, 他向导师提出了这本专著的修改意见,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7 个月后,他帮助导师实现了研究课题在计算机上的快速计算,令导师大吃一惊!
“在国际舞台上,我代表中国!”1997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制图学术大会上,来自大连舰艇学院的田震博士,首次登上国际讲坛。当他将与助手张黎一起攻克的世界级难题——《改进首格拉斯算法》介绍给国际同行时,世界制图界的目光第一次聚焦中国,第一次为中国博士喝彩!
“国际考场”展风采
夏日的大连湾,水碧天蓝,海风习习。7月16日至18日, 大连舰艇学院的学员们与来访的韩国士官学校的学员们又一次在这里相聚。参观,座谈,演讲,比赛,联欢,全程没有翻译的国际交流。
自50年代以来,大连舰艇学院已先后接待了60多个国家170 批次外国军事代表团来访。学员们把每一次陪访都作为走向世界、展示风采的舞台,一次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5年12月10日,由大连舰艇学院在校学员组成的千人大方队,为来访的23国驻华武官代表团作队列表演,这支方队由1050名学员组成,人数相当于北京国庆受阅方队的3倍。 当这支堪称军中之军的千人方队气势磅礴地通过观礼台时,观礼台上响起了一片喝彩声。但见42个排面步伐整齐,一条条横线、纵线、斜线笔直如切。瞬间,这支白色方阵原地180度转向,当再次通过观礼台时, 队形已变成一个菱形和两个三角形,继而又变换成三个巨大的“V ”字形。内行的武官们立即看出了图形的含意:菱形代表严整,三角形代表稳固,而“V”字形则是胜利的象征!“啊,太奇妙,太壮观了! ”武官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千人方队表演一结束,武官团走下观礼台,来到学员面前。他们惊讶地发现,千人大方队的第一个排面是由女学员组成的。他们高兴地和女学员一一握手,亲切交谈。25名女学员用熟练的英语回答外宾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各国武官们都在方队外围与学员们交谈的时候,法国武官却独自插入方队中间,边走边用职业军人的目光左察右看。他确信,只有深入到千人方队的最里层,才能考察到学员的真实水平。他一直走到第四十一个排面,在一位男学员面前突然驻足。这位名叫刘光明的学员立即半面向左转,向法国武官行了一个标准军礼。武官还礼,与刘光明握手。他先用汉语询问,继而又用英语与刘光明交谈,从学习、训练一直谈到业余生活。在6分钟的英语对话中,刘光明对答如流,举止落落大方。 交谈结束后,武官高兴地说:“今天,我看到了中国海军学员的真实水平!”
放眼世界,赢得未来。中国海军学员的今天,就是中国海军的明天。
标签:海军论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论文; 中国海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