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培养与队伍建设论文_陈红刚

论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培养与队伍建设论文_陈红刚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问题和弊端,高校体育教师应从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和中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使自己具备先进的体育理念、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 素质培养 队伍建设

新时期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组成因素,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体育教学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各高校体育教师需将提升自身素质与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学习有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一、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时代所迫。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崇高而神圣。一方面,教师被党和国家赋予了崇高的历史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为教育之本,所以完成教育任务、培养人才的根本在于建设和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的模范作用是巨大的,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这些都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是更好地为现代高等教育服务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也需要大发展,时代的要求使得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适应高素质的大学体育教师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是使命所系。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跟进最新的学科知识,运用体育学科的新技术手段和方法去从事教学工作。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优秀的素质将直接促进先进体育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所以,高校体育教师有义务立足于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任务,服务全局,致力于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二、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

1.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随着科技进步及教学手段的优化,电化教学等技术手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一大批与此相关的教学设备正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悄然兴起,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为教学及科研服务。

2.创新能力。创新作为衡量新型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体育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创新贯穿于体育教学全程的一种经常性行为,可确保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也是体育教师得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表现。体育教师若墨守成规,很难提升课堂活力,难以调动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更谈不上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作为体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校体育教师需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知识,还要了解天文、地理、美术及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4.交往与沟通能力。体育教师能否施教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活跃教育过程非常有必要,通过交往与沟通,体育教师可以掌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按照因材施教原则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此外,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满足情感需求,可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5.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从事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要求体育教师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控制教学节奏及合理安排组织教法,讲解精练,抓住重点和难点,区别对待并能因材施教,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6.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者塑造别人的灵魂,则必须首先塑造自身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需具备现代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精神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针对知识量相对偏少的实际情况,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并以发展的眼光正视教育教学理论,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从而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模式要求,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现代体育对社会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体育理论及安全、营养和健身知识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要传授的内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同时,体育科研和专业理论知识相辅相成,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需在实践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研途径予以解决,从而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作为高校应按职称提出相对应的科研要求,并采取一系列激励政策,提高体育教师科研的热情和信心。

3.进一步提高组织教学能力。组织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四部分”教学程序虽然便于对大学生实施有序管理,不过,该程序下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机会,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需通过合理的组织方法,把大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4.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各高校需积极为体育教师提供再教育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和进修班,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引导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改善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低的现象。此外,需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学观摩及课余训练经验交流会,以此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应该加强师德教育;强化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结合高校体育教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和条例,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避免随意性及盲目性。

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1.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人性化,学校应建立起一种尊重人才的氛围,做到“以人为本”。学校要满足体育教师的需求,以此激发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效能。

2.在人才选拔方面始终坚持“优化引进”理念,加强聘任制度管理。高校在引进体育教师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秉着公正公平的态度来“招贤纳士”,坚决避免裙带关系。同时,避免“唯文凭论”,要把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核心标准。

3.加强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实职称评聘制度。目前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弱,所以各大高校应该重视体育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尽量满足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要求。

4.重视师德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具有榜样的作用。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外,还必须注重品德修养、文化修养等的提升。因此,高校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使体育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是高校校园里最具活力,最具魅力的人。面对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体育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成为一名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高校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叶松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构成分析及提升策略[J].新西部,2017,(25)。

[2]陈清香 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有关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3]李国文 高职体育教师素质现状及提高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

论文作者:陈红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论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培养与队伍建设论文_陈红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