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手足口患儿74例,将其分为护理组(接受舒适护理)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组,对比2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上,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皮疹、水疱结痂、发热以及口腔溃疡等消退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有助于加快其康复、缩短症状消退时间,并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手足口病;应用价值
手足口病属于儿科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而引发[1]。本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起病初期通常症状较轻,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恶化为重症手足口病,引发脑炎、肺水肿、心肌损害以及脑膜炎等对患儿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并发症。患儿受疾病的影响往往会有哭闹的现象出现,无法很好的配合治疗,极易引发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为了缓解患儿的不适,提高护理满意度,我院对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37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患儿手、足、臀部均有不规则包疹或皮疹出现,口咽部均有溃疡、包疹出现,同时伴发恶心呕吐、发热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将74例患儿按数字奇偶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79±0.68)岁。护理组37例,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81±0.76)岁。2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74例患儿均常规给予降温、抗病毒以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7例实施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护理组37例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①在患儿入院治疗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便需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帮助其正确认识手足口病,并向其详细讲解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促进疾病的康复的重要性。②健康教育: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例如发病季节、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治疗措施以及治疗预后等,有助于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担忧,进而能够增强康复的信心。③心理疏导:将患儿的病情如实告诉家长,针对部分存在有悲观、焦虑、担忧等负面心理的家长,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及护理。④保持住院环境的舒适:护理人员需定时开窗通风,合理控制病室内温度及湿度,每日采用含氯的消毒剂对门、台面及地面进行擦拭。嘱咐患儿家属在接触患儿之前需对双手进行消毒,并适当限制家属的探视次数。④对症护理:患儿有发热症状出现时,鼓励其多饮水,有利于体温下降。针对体温≧38.50℃的患儿,可遵医嘱实施物理降温,对患儿的全身采用温水进行擦浴,同时对头部进行冷敷。如果物理降温的方式无效,需遵医嘱及时给予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以预防高热导致的抽搐及惊厥的产生。患儿出汗后要帮助其及时将汗擦干,禁止吹风以避免着凉。穿刺部位应避开有疱疹的部位。对患儿的指甲进行剪短,以预防其对皮疹进行抓挠而引发感染,采用浓度为0.50%的碘伏对皮疹破裂者进行局部消毒,并常规涂抹抗生素药膏以预防感染。便后要对臀部进行清洗、擦干以预防皮肤破溃的发生。⑤饮食指导: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每次进食前后均需采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签对其口腔进行清洁,而针对年长的患儿,指导其用生理盐水直接漱口清洁。指导患儿家长给予患儿食用清淡,软、烂等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同时做到少量多餐。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皮疹、水疱结痂、发热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消退时间。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2组症状消退时间行t检验,对2组护理满意度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儿家属中,非常满意者19名(51.35%)、满意者16名(43.24%)、不满意者2名(5.41%),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35/37);对照组患儿家属中,非常满意者16名(43.24%)、满意者12名(32.43%)、不满意者9名(24.3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28/37)。护理组护理满意度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323,P=0.0222)。
2.2 2组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护理组皮疹、水疱结痂、发热以及口腔溃疡等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尤其好发于春秋季,同时传播途径较复杂,无法有效阻断,进而增加了感染的概率[2]。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及时诊断、及时隔离并及时接受治疗,患儿的病情均可得到控制。但受患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症状的影响,加上疾病带来的疼痛以及对静脉穿刺等的恐惧,导致其往往会有哭闹以及不愿意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现象出现,将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3]。
现阶段,患儿大部分均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患儿家属在看到患儿承受痛苦时常常会有过度担心的现象,进而极易出现焦躁等心理,甚至无法控制自身情绪而引发护患纠纷。舒适护理的主要宗旨是指在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下让患儿从住院环境、心理、生理、口腔、饮食以及皮肤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以消除其不适感,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度,增强患儿家属的理解及信任,进而有助于加快患儿的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本研究中,护理组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结果表明,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对其采取舒适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症状消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龚则娥.舒适护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3-93,94.
[2]雷妍芝.手足口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282-282,283.
[3]杨舒广.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169-1170.
论文作者:秦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舒适论文; 家属论文; 皮疹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论文;